這樣的悲劇永不要重演 —— 悲愴的回首

(按:這首詩是一位電影編劇講述他的親身經歷,聽他怎樣讚美今天、追憶昨天……——)

常 安

“武漢城解封了——!”

看條條城市大道車流湧現,

像一個巨人的血脈向四方舒展!

“武漢城解封了——!”

聽江輪一聲鳴唱響徹蒼穹,

像一支放歌的喉嚨將消息遠傳!

這樣的悲劇永不要重演 —— 悲愴的回首

藉著無人機的眼晴,我看見

一簇簇,一條條,一片片……

是雪嗎?是雲?潔白無染!

是霧嗎?是煙?如夢如幻!

這是這座英雄城的一道奇景——

逢春時節便有櫻花將它裝扮,

一年一度,如今又花潮春泛!

不是車流聲汽笛聲過早的把它驚醒,

是它帶著大地母親的使命,

在晨風裡搖著淚花開蕊綻!

落英遍地是對逝去骨肉同胞潔白的祭奠,

用每簇樹冠編織成獻給犧牲兒女的花環!

這櫻花,凝聚著我們無盡的感懷,

這花海,承載著我們悠遠的思念……

這樣的悲劇永不要重演 —— 悲愴的回首

我遺憾,我沒能身置武漢寫出它封城的日記,

因為,在小小窗口上你便能讀到

書寫在這座城市裡的一首首詩篇——

空曠的大街上仍有人奔忙,

那是志願者在給堅守第一線的人們送飯;

寂靜的空間裡有醫生推著患者轉院,

遙指著天邊夕陽那溫暖的光環,

激勵年邁患者求生的餘火復燃;

是誰追著喪車趕來送別犧牲的丈夫,

一個遠去了,一個仍鏖戰前沿!

人們聽到她將哭聲咽入腔內,

卻沒看見防護罩裡她怎樣的淚如湧泉……

假如(僅是假如)我是一個作家,

將這樁樁件件寫出一篇篇日記,

那字裡行間定閃爍著讚美之詞沒一句哀嘆!

不是嗎?如若把這次疫情比作一場戰爭,

是犧牲者的警哨喚我們奮起抗敵,

是先行者的足跡引我們開赴前線!

這樣的悲劇永不要重演 —— 悲愴的回首

你還曾記得,記得發生在唐山的那場大地震嗎?

由這場疫情,我又想起40年前那場曠世劫難!

我要說,地震前是有人預報的——

李文亮這樣的“吹哨”人不止一個,

當時是一群,一片!

邢臺、海城的災情成了唐山人前車之鑑,

他們遍地建起地震監測點——

那是85雙眼睛監視著同一個魔鬼,

它魔爪每次微動,每打一個哈欠

都在監測儀上跳動著報警的紅線!

突然一天它睡醒了!身體猛地一翻……

“唐山地區就要發生特大地震!也許在明天……”

從開灤煤礦到國家地震局,無數次往返,

他們不是報警,而是哭喊!

老實巴腳的“馬地震”回憶起

他被訓誡的情景身體還打顫:

“衝擊了文革大方向,你有斗膽?”

“引起恐慌八個礦區停產,責任你擔?”

那一夜,他多想站在這座城的最高處

扯嗓子一喊!哪怕最後看它一眼……

——可是他哪敢?!

就這樣,他凝視著天邊的魔鬼頻頻眨眼,

直到1976年7月28日3點42分53秒

藍光最後一閃……他麻木了!

天崩地裂的聲音他如沒聽見,

只看到魔鬼張起了巨大黑衫……

他從廢墟中扒出堅守老屋的老母,

指甲脫落的雙手端著老人:“蒼天啊……

我為別人的生死奔跑呼喊,

到頭來……這叫咋個忠孝兩全?!”

這樣的悲劇永不要重演 —— 悲愴的回首


震後11天,我們受命為編寫一部劇本,

一行人趕赴災區去採訪,體驗——

夜裡我們數過天上的星星,

白天我們舀過游泳池裡的水燒飯,

運屍車從街上呼嘯駛過,

牽動一路哭聲那叫悽慘!

找不到一隻口罩,也要掩起鼻面,

吸一口災區裡的空氣你便知道,

還有多少寃魂深埋在廢墟下面……

這是24萬條寶貴的生命嗎?

——這是一座山!

這樣的負載就算真有神仙也肩扛不起,

可在那一刻,卻薄如紙片,輕如灰煙……

在60多個日夜裡,我寫下一篇篇日記,

那篇頁裡也有我自己的淚漬斑斑,

一盤錄音帶裡記錄下的

是一個被採訪者用長長的哭聲傾訴,

沒有一句語言!

我們也記錄下抗震援軍爭分奪秒搶救生命,

可是,每記錄一句都有一個問號梗在喉間,

從廢墟里挖出來的

僅是我們的階級弟兄嗎?

還有帶淚的教訓和滴血的罪孽,

而不是壯美詩篇!

更不解,偌大災情“謝絕”了世界馳援,

人們眼看著,一頭受傷的雄獅

是怎樣鑽進草莽自己把血舔幹!

這是展示我們的驕傲嗎?

當有一天世界人知曉——

地震前曾有人知情有人預報,那麼

這24萬個冤魂便凝成一篇染血的“訴狀”

可誰是原罪啊?只能仰問蒼天!

這樣的悲劇永不要重演 —— 悲愴的回首


當我們聽了“馬地震”戰戰兢兢

講了他忘我報警的遭遇,

這老實人的身影在我們面前

頓刻變得高大如山!

可是,我們的寫作卻受到阻攔:

不準把報警人的事蹟流注筆端,

否則,拍成影片也難過門坎……

我們的劇本夭折了!

我們壓著滿腔憤懣

把劇本撕成紙片,

投入爐中點燃……

我們為災區人能做的事只剩一件——

我們不把唐山日記(包括錄音帶圖片)外傳,

難道還要讓他們再聽一遍自己的哭聲哀怨嗎?

難道還要往他們的傷口上撒鹽?

我們守住了人格,卻交了白卷,

我們空手返程,心裡惴惴不安,

恰逢“四人幫”一朝覆滅,雲霾盡散!

可是,從那一天起我們卻耿耿於懷,

一串閃光的名字至今仍掩在歷史的陳卷……

這樣的悲劇永不要重演 —— 悲愴的回首


這便是我,為什麼遺憾

沒能置身武漢再寫一本新的災區日記,

那將不是一聲聲質疑和一篇篇悲嘆,

而是為寫新的英雄故事傾注我的情感!

俯瞰這座劫難後的英雄城——

它仍有一個煙雨飛花的早晨,

它仍有一個燈火璀璨的夜晚;

長江水依然傾瀉著它豪邁的激情,

黃鶴樓每一刻都在閱讀它的新詩篇!

我不能做一個志願者欣賞它大街的寬廣,

我不能做一個清掃工吃一碗它小巷裡的熱乾麵,

縱觀一眼它的浮光掠影也足引我為它讚歎:

天使的白衫拂去了烏雲,

看一顆絢麗明珠閃爍祖國母親胸間!

這樣的悲劇永不要重演 —— 悲愴的回首

為什麼有人說它“經歷了76天煉獄”?

為什麼有人說它“已受傷至殘……”?

它分明是一隻金鳳凰

經歷千番浴火今又飛上九天!!

我要說,我曾幾度重回熟悉的災區,

看到曾受傷的巨人重又屹立海河邊!

可我能把記錄它累累傷痕的日記

展示世人面前,說這就是唐山?!

我幸福,垮越40年曆史的時空,

我看到了兩隻金鳳凰的涅槃——

就像看到武漢城櫻桃飛舞,

又迎來它嶄新明媚的春天!

我要說,我的喉嚨只為歌頌明光而生,

我的筆只把人間一個美好的世界禮讚!

帶著這樣的信念,我把日記留給自己,

即使發黃了也要常翻常看,

摸一摸胸口良知未泯,那麼——

每翻一次你都懂得該怎樣書寫它今天的故事,

每看一遍你都知道該怎樣為它編織明天的花環!

這樣的悲劇永不要重演 —— 悲愴的回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