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美的婚姻状态,是窝在爱人的怀里孤独

这几年,身边很多朋友陆陆续续结了婚。

每当我在朋友圈看到他们分享的红本本,读她们的结婚感言,总会被那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愿望所触动。

然而,聊起婚后生活,发现好多人活得都很累:

“他每天只顾着打游戏,一回家就抱着手机玩,我和他越来越没话聊了。”

“她总是让我陪她,我工作已经很累了,为什么不能给我一点独处空间?”

“不管我做什么,Ta总是处处挑我毛病,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最完美的婚姻状态,是窝在爱人的怀里孤独


01.

为什么很多中国式亲密关系里觉得窒息?

因为,他们挨得太近,不被允许有私人空间。

没有私人空间,也就没有自己的心理空间。

修一和英子维护彼此私人空间的方式很特别——写留言板。

家里和菜园的每个角落,处处都是修一做的黄色留言板。不管发生什么,他们从不互相责备。

英子常忘记关水龙头,修一看到了,就会在留言板写上:“水都没关上,上哪儿去了?”

英子看到后回应:“对不起,下不为例。”

低矮的树枝上写着:“请注意!会疼哦!”,提醒英子小心别碰到头。

干农活的时候,如果需要修一帮忙,英子就会在要翻土的田里插上一块留言板:“请帮我翻翻土”。

修一看到后就会过去干活,完工后插上一块“干完咯”、“英子久等啦”这样的留言板。

修一和英子的留言板交流方式,避免了正面冲突,把不满写出来,给彼此面对和消化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缓和情绪。

最完美的婚姻状态,是窝在爱人的怀里孤独


“这是为彼此的私人空间准备的,夫妻之间不能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用小纸条,提意见的和被建议的,都不会觉得别扭。”

私人空间,容纳着我们各自的工作圈、朋友圈、爱好圈,也容纳着我们的不满、愤怒、羞愧、内疚、骄傲等情绪。

他们可以在一起共处,也可以分开。

在私人空间里,我们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消化自己的情绪,也能给予和感受到对方的理解和接纳。

02.

我想起了刘若英的故事。

她的家有两个书房,分别是房子对角线最长距离上的两端。

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书中,她分享了和丈夫的婚姻生活:

“一起出门,去不同的电影院,看不同的电影。一起回家,一个往左,一个往右,卧室、书房独立,只共用厨房和客厅。”

一开始,钟石也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些奇怪,但他尊重刘若英,也很快上瘾。

刘若英在自己的空间里写稿、看书、思考,钟石在自己的空间里做自己的事情,不受打扰。

最完美的婚姻状态,是窝在爱人的怀里孤独


刘若英说:“相处就像是把两个独处放在一起。在一起时像粘土,形塑成第三种样貌;分开的时候像磁铁,彼此相吸却又各自独立。”

人只有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才能进行内在的整合,让自己成为一个更稳定、统一、完整的人,从而拥有一个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内在世界。

如此,“才有能力去爱,去分享,去走进另一个人的内心最深处。”

而我们大多数亲密关系是怎样的?

要时刻黏在一起,发了疯似的索取对方的爱,总想依赖、占有,把对方变成自己取乐的所有物,把彼此的心理空间逼到角落里,令人窒息,心理距离也越来越远。

什么才是和伴侣相处的最佳状态呢?

或许正如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说:完美的相处关系,是“窝在爱人的怀里孤独”。

就算静静地躺在你的怀里,我也觉得很安全,自在,无拘无束。

这是两人相处、信任的最高境界。

最完美的婚姻状态,是窝在爱人的怀里孤独


03.

我们承认,现实中很难遇到像修一和英子这童话般的爱情,很难遇到这样无条件理解、接纳自己的伴侣,经营好亲密关系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但,不妨换个角度想想,当初的我们为什么相爱?是什么让我们彼此吸引?诚然,完美的爱情可遇不可求,但我们是否可以在爱里互相学习?

在我看来,爱,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

因为,亲密关系中最美妙的一点是,我们遇到问题,可以去讨论、中和、调整, 并且最后产生爱的化学反应。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经营好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世界和我爱着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