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战俘监狱里,真实的地下金融帝国

1.内容提要

1.地下“香烟-米饭”交易:“翻牌工米饭交易”, “配给米饭交易”。

2.破产保护制度。

3.地下金融活动案例:一次牙膏兑换交易,一次私人抽奖。

4.资料简评。

日本的战俘监狱里,真实的地下金融帝国

本文目录

2.背景

1942年4月,菲律宾美军投降,列斯特•坦尼成为日军战俘。经过巴丹死亡行军,到达奥唐奈战俘营。

辗转巴拉坦、甲万那端几个战俘营后,坐上“地狱航船”,到达日本,在大牟田煤矿战俘营,当了三年战俘劳工。

——营区

靠近大牟田煤矿的17号战俘营,原本是日本人的兵营,现在关押着美国、澳大利亚、爪哇等国家的战俘,列斯特•坦尼就关押在这里。

17号战俘营,由一大片木板房构成。同样的木板房有35个,每个分成7间,第1间住着日本看守,剩下6间关押劳工。8个劳工一间,每人1个稻草垫子。

营区还有淋浴、食堂等设施。

战俘营围绕着木制栅栏,栅栏顶部安装带刺铁丝网。书中描述木栅栏6英寸(约0.15米)高,疑为笔误,6英尺(约1.8米)比较合理。

——工作

战俘分成三队在煤矿工作,一队勘探,一队建筑,一队采煤。

战俘劳工每天从营区出来,步行3英里(约4800米)到矿井,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坐“人车”下井。


日本的战俘监狱里,真实的地下金融帝国

斜井人车


下井时,头戴矿工帽(配矿灯),腰缠矿灯电池包,手拿铁铲、斧子、锯子、手提钻、铁锤等工具,还带着统一发放的饭盒,饭盒里装着一顿工作餐。

大牟田煤矿实行三班倒,12个小时一班,36小时翻班一次,每10天滚动一班。熟悉24小时轮替工作制的人,对这种班不会陌生。

3.地下金融活动

战俘营通行的一般等价物是“香烟”。

最常与香烟兑换的是“米饭”,米饭定量配给每一个战俘,是一种广泛的资源。大家不会拿香烟来换另一样食物:汤,因为汤只是“有颜色的水”。

——“一般等价物”:香烟

当时日本实行战时配给制,监狱看守会定时领到香烟。通过与看守交换,香烟进入战俘营的地下循环。

香烟除了当作一般等价物外,还作为嗜好品被不断消耗。

香烟一边按时供给,一边在战俘手中循环,一边不断消耗,所以供需不断波动,价值也不断变化。

当香烟供应量大时,一碗米饭可以换10支香烟(民国时期我们的香烟也曾是10支一包),当香烟逐渐被消耗、流通量变小时,一碗米饭只能换一支香烟。

列斯特•坦尼这样的大户,对“香烟米饭汇率”极其敏感,甚至可以凭借个人力量,影响汇率。他经常进行的投机活动与今天的股市投资相似,当1支香烟能够兑换1碗米饭时,买进米饭。当1碗米饭可以换10支香烟时,卖出米饭。

——“翻牌工米饭交易”

米饭配给是定量的,是活命的根本,“香烟-米饭交易”是典型的地下交易。

书中介绍了一种特殊的“翻牌工米饭交易”。

17号战俘营中,每个战俘都有自己的编号,印在衬衫和夹克上。

就餐之前,厨房里的“翻牌工”准备好每个人的号码木牌。就餐时,大家排队打饭,打完饭,翻牌工就把号码牌从前端放到后端,表示这个号码的人已经领过食物了。今天,日本有一些工厂食堂仍在使用类似的方法。

整个过程,翻牌工权利很大,容易作弊。通过贿赂香烟,翻牌工假装移动号码牌,换来两次打饭的机会。

“翻牌工米饭交易”有多方面的风险,列斯特•坦尼交易时,被饥肠辘辘的同伴看到,只好通过威胁同伴来化解风险。

——“配给米饭交易”

翻牌工米饭交易,推测不是主要的交易方式,主要的交易方式应该是“配给米饭交易”。

“配给米饭交易”,列斯特•坦尼只在破产保护制度时,提到一点,可能因此这种交易是“不名誉”的,所以叙述有所保留。

同时期的一个佐证,是著名作家邓友梅先生的亲身经历。(《早年留日者谈日本》,邓友梅部分,176-193)

邓友梅先生13岁流浪天津,被骗去日本做“征用工”,直到1945年才被遣返回国。

邓先生回忆,当日本工厂停工时,工人们会躲进干燥炉赌博,用竹子牌九做赌具,是火烫竹板制成的。爬进干燥炉是因为日本监工看到赌博会责罚。

身无长物的工人,用什么来做赌资呢?答案是一顿饭。输掉饭的人,每天可以让出一顿饭给别人。

作为战俘,配给米饭这种重要且可以广泛获得的资源,才应该是主流的交易物。

——“破产保护制度”

有些战俘,欠了别人的香烟,无法归还,只能把自己的口粮交给债权人,自己饿着肚子下井。

债权人使用强制手段逼迫债务人偿还米饭。倒霉的债务人被剥夺食物后下井劳作,导致一系列悲剧发生。种种情况催生了“破产保护制度”。

首先,战俘们建立“仲裁法庭”,定期在每个营房贴出公告,公布所有破产者的姓名和编号。

其次,安排债务双方谈判,对债务关系进行认定。双方达成共识后,将开具一份清单,写明某日某一顿米饭由债务人偿还给债权人。

最后,安排人员在偿还期对债务双方进行监督,确保程序执行。

“破产保护制度”,确保破产者必须归还清偿债务,也确保债权人在每天得到一顿米饭的情况,不去骚扰破产者吃另外两顿口粮。如果一个债务人有几个债权人的情况下,还会明确债务归还顺序。

久而久之,战俘营中每个人都知道哪些人是破产者,一般不会和破产者进行交易,因为交易风险巨大。

破产保护制度维护了交易信誉,也使破产者可以获得活命的基本口粮,阻止了债权人暴力催债产生的种种悲剧,得到了战俘们认可。

4.地下活动案例:一次牙膏兑换交易

列斯特•坦尼会在菲律宾战俘营时,学了一点简单的日语,这是他成为大中间商的起步。

一天,一个日本监工问他是否能够搞到美国牙膏,监工愿意拿配给的香烟进行交换。

回到战俘营,列斯特•坦尼没有在美国战俘那里浪费时间,因为这些美国人没有收到过人道组织寄来的包裹。他直接到其他战俘那里去问,包括澳大利亚、中国、英国、爪哇等国的战俘。

他发现,爪哇战俘都很健康,藏了很多东西。除了牙刷、牙膏,甚至还有罐装咖啡。战俘在窘迫的环境下,这些东西已经不是生活必需品,没有哪个战俘会笨到拿自己米饭去交换咖啡,但这些非必须品还有和日本人交换的价值。爪哇宝藏,给他带来持续的收益。

列斯特•坦尼在一个战俘手中找到一支原包装、未拆封的高露洁牙膏,这个战俘是从人道救援的盒子中得到的这个东西。

首先,列斯特•坦尼想办法把牙膏带到井下和监工交换,这不难,因为日本看守从不在战俘离营时搜身。

接着,要把交换来的香烟带回战俘营。几十包香烟,块头不小,只能铤而走险地把香烟绑在大腿内侧。战俘三班倒,大批人员进出,看守很少全身搜查,往往只是摸摸上身就放人过去。带入物品的方法,八仙过海,书中还描述,坦尼的朋友,把一罐炼乳吊在裤裆里,带进了战俘营。

最后,按照商定好的价格付给爪哇战俘香烟,列斯特•坦尼赚了差价。

除了,牙膏,列斯特•坦尼还交易过一双8号崭新的鞋子,他把新鞋穿着进入矿井交给监工,并带回50包香烟。还做过手表交易,甚至一些日本看守也来跟他交易。只要是交易,他都来者不拒。

生意,不但让列斯特•坦尼生活过得好一点,也能吃得饱一点,也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像休利特医生这样的朋友,可以让他得到其他方面的关照。

5.地下活动案例:私人抽奖

列斯特•坦尼策划过一次私人抽奖,奖品是一份完整的人道救援包裹。包裹里每一样东西(药品、日用品)都是可以交换食物的硬通货。

为了公平,抽奖使用在日本人那里买到的彩票,正面是日文,背面是阿拉伯数字。这是日本印制的正规彩票,战俘们无法复制。

奖池里只有一个包裹,奖品诱人,一包烟买一张彩票。

列斯特•坦尼通过卖彩票得到了675包香烟,扣去包裹等成本,净赚205包香烟。

6.资料总结

《活着回家》原书名《My Hitch In Hell》,国内翻译有两个版本,一个是2009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一个是2016年重庆出版社出版,译者都是范国平。

两本书都用一个副标题:“巴丹死亡行军亲历记”。

实际上,巴丹死亡行军只是书中的一章。正文有21章,行军只是第四章。这样的副标题难免让人误会。

从史料价值角度,也许巴丹死亡行军在全书中最显眼,它被列入日军二战三大暴行之一。

但从阅读角度,战俘营的部分更加鲜活、生动。除了地下金融之外,还有战俘千方百计想出的,逃避劳动的方法:制造假肺结核、随心所欲制造溃疡、敲骨师诈欺,都是值得一看的内容。

日本的战俘监狱里,真实的地下金融帝国

尾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