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我想把初為人母的這3點真實感受告訴女兒

我是

@心之麗麗歡迎點擊關注!

人的力量是成長和情感的力量

每天為你講述生活中的正能量!

我們經常會聽過來人說:“母愛是本能,等你面對時自然就會了。”可是當媽媽真的不是這麼一回事,那是一連串難以言喻的恐懼、疲勞、驚嚇、不知所措、混亂、挫折,甚至會出現一股背叛感,覺得“怎麼都沒有人事先告訴我會這麼辛苦,要是有人告訴我,我就會提早做好身體與心理準備,說不定會處理得更得心應手,不會那麼辛苦。

《82年生的金智英》是一本韓國小說。該書於2016年10月首次出版,就榮登2017年韓國新書暢銷榜排名第一,很快在亞洲其他國家,也暢銷起來,是亞洲10年來少見的現象級暢銷書之一。改編成由鄭裕美、孔劉主演的同名電影,上映後也成為當時韓國一隻票房黑馬。作者趙南柱也因為這本書獲得了“年度作家”的榮譽。

《82年生的金智英》:我想把初為人母的這3點真實感受告訴女兒

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那麼,這究竟是怎樣一本書呢?

這本書的主角金智英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性了,全書以白描手法平鋪直敘地講述了在重男輕女的社會環境下,她從小到大的生活、學習、工作和結婚生孩子的經歷。沒有情緒的渲染和情感的批判,只是展現現實生活中最真實的細節,如同我們自己或者姐妹或者母親最平凡一天的某個場景。

也許就是因為她太真實了,真實到每個看到她經歷的女性,在人生中都曾發生或正在發生同樣的事情,所以才能如此引起共鳴,然後引起反思。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

《82年生的金智英》:我想把初為人母的這3點真實感受告訴女兒

從懷孕生子到一個人帶孩子的真實感受:

讀完這本書有一點慶幸自己所成長的環境——至少我所在的城市重男輕女的情況比書中描述的好很多很多了,但是在懷孕臨近生產時,經歷了那種絕望的孤獨的前仆後繼的疼痛之後,還躺在產床上的我,聽到醫生說是女寶寶的那一刻,我瞬間哭了,不是不喜歡女孩,而是想著她也要經歷我剛剛才經歷的一切,不免心疼起來。

而這一切只是剛剛開始,緊接著我面臨的是和金智英同樣的難題:沒人幫忙帶孩子。我爸媽都還在工作,真的沒辦法,老公的爸爸早幾年就離開了,媽媽年齡也大了,身體還不好,請保姆真的不是很放心,光是要找一個會照顧孩子的人就很難了,就算幸運地找到一名非常棒的保姆,費用也高得嚇人。最終我們商量只能決定由我辭職在家帶孩子。

真是太難了,記得有人說說哭聲是嬰兒的語言,只有媽媽能聽懂。可事實上對很多媽媽而言,孩子的哭聲就只是哭聲。如果寶寶的哭聲是一門語言,那麼對於新手媽媽來講,這門語言是他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外語。甚至比外語還要難上10000倍。因為外語還可以求助於翻譯,而寶寶的哭聲哪裡可以翻譯呢?

寶寶不分晝夜地哭泣,就只能抱著,哪怕是吃飯、做家務、上廁所,都寸步不離,緊接著就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手腕莫名其妙的疼得連手機都拿不起來了。

這一切都是真實的來自於身體的勞累所帶來的疲憊與疼痛,完整的睡眠、休息簡直是奢望,即使這樣煎熬,每天必須認真按時吃飯喝湯,因為要分泌出更多的乳汁。

也是當了媽媽之後,才常常想起:自己的母親當年是怎麼把三個子女帶大的?看看自己,光是帶一個孩子就已經精疲力竭了。甚至自己在懷孕時還在想等孩子長大了啥也不多管,可是想想自己再看看女兒,哪裡忍心讓她也吃這份苦頭呢?

想到媽媽當年是多麼的不容易啊,可是為什麼媽媽從沒喊過一聲累呢?再想一想,不只是媽媽,就是周圍已經生過孩子的親戚朋友們,也都只是說,生孩子是一件偉大又美好的事情,電視裡出現的永遠是可愛的寶寶,卻從來沒有一個人說出最真實的育兒生活是這樣的難熬。

《82年生的金智英》:我想把初為人母的這3點真實感受告訴女兒

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所以根據自己的真實感受,我想把自己初為人母的這3點告訴女兒:

01.母親並非生來就是母親

書裡有一段金智英和母親的對話,聊的是關於金智英媽媽想當老師的話題:

“我是說真的,我上小學時你外婆還說家裡五個小孩裡面我最會讀書,比你大舅的成績還要好呢!”

“那你為什麼沒當老師?”

“因為要賺錢供兩個哥哥讀書啊,那時候每個家庭都這樣,當時的女孩子都是這樣過日子的。”

“那現在當老師不就行了?”

“現在要賺錢供你們讀書啊,哎呀,都一樣啦,現在的媽媽們也都是這樣過日子的。”

金智英的媽媽也曾有自己的夢想,對自己的人生也曾有規劃,卻因為要賺錢供哥哥弟弟上學,後來又養育孩子而放棄夢想。

對此,金智英有一個很直觀的想法,

她覺得自己宛如一塊體積雖小卻奇重無比的石頭,緊緊地壓住母親的裙角,使她無法繼續向前

母親似乎察覺到她的難過,默默地用手順了一下她的頭髮,將其整齊地塞往耳後。

母親這個細微的動作卻比任何語言都傳遞了更多的信息,或者換句話說,根本就沒有一句話可以表達母親此刻的心情吧,一方面是為自己的人生感到遺憾,一方面是對女兒無盡的心疼,希望女兒可以不用像自己一樣。

小說家蕾切爾·卡斯克在《成為母親》一書裡說:“我不知道懷孕生子的經歷對性別平等這一概念有多大的衝擊。孩子的出生不僅將女人和男人區分開來,也將女人和女人區分開來”。

的確如此,在還沒生孩子時,我也曾不動感情、輕鬆愉快地以為,僱人去專職照顧孩子便能解決既工作又當母親的難題。當孩子出生後獨自帶孩子才意識到:孩子在身邊時,你做不了自己;孩子不在身邊時你也做不了自己。不管孩子在不在身邊,你都覺得很困難,因為你的意識已經被他佔有。

這就是成為母親的改變之一吧:你會覺得自己的生活陷入矛盾之中、無法挽回,或是陷入某種神秘的圈套,你被困在其中,只能不停地做無用的掙扎。

所以沒有人天生就是母親,成為母親是一個過程,這過程裡有困難、有混亂、有掙扎……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請你不要恐懼、不要驚嚇,沒有人天生就得心應手,你是最棒的。

《82年生的金智英》:我想把初為人母的這3點真實感受告訴女兒

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02.孩子是夫妻兩個人共同的孩子

金智英在感到自己會因為生了孩子而失去青春、健康、工作,以及同事、朋友等社會人脈,還有自己的人生規劃、未來夢想等種種時,老公說到讓他不要只看自己失去什麼,自己也會幫助她的。

金智英生氣的說:“能不能不要再說‘幫’我了?幫我做家務,幫我帶小孩,幫我找工作,這難道不是你的家、你的事、你的孩子嗎?再說,要是我去工作,賺來的錢難道都只花在我身上嗎?幹嗎說得好像是發善心幫別人做事一樣?”

這個地方的金智英說的是完全正確的,對於女性來說,工作與養育孩子,常常是難以兩全其美的。

馬伊琍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不同於其他人的故作輕鬆,馬伊琍直截了當答道:“很難平衡,所以不用糾結,誰都平衡不好。那些看似光鮮亮麗、家庭事業雙豐收的成功女性,背後肯定都有一大堆幫手。”她還說“我從做媽媽起,晚上從來不出來的。你要跟我談工作就請你跟我談(工作),不要找我出來吃飯,對不起,我沒有這個空!

《82年生的金智英》:我想把初為人母的這3點真實感受告訴女兒

可見她說的“幫手”一定指的是自己的家人,因為作為一線女星她有足夠的錢可以請到最貴的保姆,但她依然分身乏術,每個媽媽都知道拜託其他人照顧孩子並不等於自己不愛孩子,但依然不能把孩子全權交給保姆。

對於我們普通女性,能選擇的唯有自己做出退讓,留在家裡照顧孩子,但並不意味著這就只是她一人的事情了。書中金智英的老公跟現實裡很多的老公相比較已經是比較體貼的了,他下班回到家會主動去做一些家務帶孩子,尚且覺著是在幫金智英,更別說現實生活中一些大男子主義男性的心理了。

《82年生的金智英》:我想把初為人母的這3點真實感受告訴女兒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劇照

所以我很喜歡2016年日本愛情喜劇中給家庭主婦發工資的做法。影片裡男女主人公簽訂的契約很有意思,和正規公司一樣,女主人美慄每天只需要工作七小時,週末還有休息……是多少家庭主婦羨慕的對象啊。

裡面說日本家庭主婦每年工作2199小時,摺合年薪304.1萬日元(約等於人民幣18萬)。如果這筆錢真的能發放到家庭主婦手中,我相信她們的幹勁會更大,幸福指數也會高很多!

從某種程度上對於家庭主婦來說,這是一種心理上的平衡,畢竟不是因為工作能力差失去了工作,辭去工作在家帶小孩也並不表示對工作就沒有熱忱。況且這裡還有一種叫做“人生價值”的東西,只有讓另一半參與進來,意識到孩子是夫妻兩個人共同的孩子,你的付出才能得到家人的認同,這種價值認同也能促進你心態上的積極向上。

《82年生的金智英》:我想把初為人母的這3點真實感受告訴女兒

03. 儘可能在經濟基礎穩定的情況下要孩子:

只要不是能領到鉅額遺產,或者從事極少數的高收入行業,每個人都生活得苦不堪言。

大家對年輕媽媽形成的刻板印象,認為她們只要把孩子送去幼兒園,自己就可以去喝下午茶、做指甲、逛商場。然而這樣的情況真的是很少很少。書裡金智英很大一部分壓力來自於經濟所帶來的精神壓力,孩子的到來,讓家裡的經濟負擔加重了。之前,金智英和丈夫兩份薪水和儲蓄,好不容易還清了銀行貸款的租金。在生完孩子後,不得不又去銀行貸款。隨著女兒再長大,讀書學習的各種費用更加難以負擔。

無盡的開銷擺在她面前,房價、物價、教育費……彷彿未來生活苦不堪言,她越想越糟,越憂慮,對未來的日子充滿了忐忑。也就越想出去賺點錢貼補家用,就引發出了自己對工作期望的矛盾、婆婆的不滿意、甚至連喝一杯咖啡都要被說成是用老公辛苦賺來的錢喝咖啡的“媽蟲”等問題。

在故事的結尾,金智英變得有些精神失常,她偶爾會變成另一個人,用他人的口吻來替自己說話,被醫生診斷為抑鬱症。倘若沒有多一層經濟上的壓力,她會不會好一些呢?我們不得而知,我能知道的只是哪怕自己吃點苦頭,也想千方百計的讓孩子稍微好一點。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在留給兒子的信裡說:“我們這個世界就如同一座高山,當你的父母生活在山頂上時,你當然會出生在山頂上,註定你不會生活在山腳下;當你的父母生活在山腳下時,註定你不會生活在山頂上。一般情況下,父母的位置決定了孩子的人生起點。

這並不是說,起點可以決定結果。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窮、富世襲之說,也永遠沒有成、敗世襲之說,有的只是我奮鬥我成功的真理。”

可見父母的經濟基礎跟孩子是息息相關的,我們不是要大富大貴才能生孩子,而是有要孩子的計劃,就要努力奮鬥,保證在養育孩子的前面幾年,哪怕沒有足夠多的收入也能免受來自生活的重重壓力。

如果說在生孩子之前對自己帶孩子是有一點浪漫的英雄主義在裡面的話,那麼金錢的匱乏,一定是磕磕絆絆的生活中最赤裸裸的現實主義,給生活徒增無限壓力。

《82年生的金智英》:我想把初為人母的這3點真實感受告訴女兒

《82年生的金智英》


總結

我知道“成為好媽媽之前,先成為獨立的你自己”這樣的說法對於正在經歷或者即將經歷初為人母的女性顯得蒼白,但是正因為如此,我才想要大聲地說出來。沒有人天生就是媽媽,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過,做一個“足夠好的媽媽”(60分的媽媽 )就已經是一件很偉大的事了。生活中這種偉大常常被過度神聖化,變得不再現實甚至是對母親的捆綁。

每一個母親都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會有不完美,但她是真實的,就像你和我一樣。

小說的開頭是:“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我極力想告訴自己和未來的女兒:你是一位母親,也是一名獨立的女性,你愛孩子,也要愛自己。


注: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感謝。

我是@心之麗麗歡迎關注、點贊、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