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從北大學霸到弒母惡魔,淺談原生家庭之罪

文 | 拉菲小優


2019年4月27日,一則社會新聞引發了全民熱議:新聞中的主人公是曾在北京大學經濟系就讀的吳謝宇。從供述來看,他不僅殘忍地用啞鈴猛砸母親後腦勺致其死亡;還購買了剔骨刀、菜刀、鋸條等工具處理母親的屍體,單是給屍體除臭,就34次購買了活性炭、19次購買塑料布,甚至還在室內安裝了監控攝像頭,便於有人進入隨時逃跑。

《原生家庭》:從北大學霸到弒母惡魔,淺談原生家庭之罪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人們很是不解,為什麼一個被北大提前錄取,曾獲得北大三好學生稱號以及廖凱原獎學金的天之驕子,會和"弒母"這樣恐怖的字眼關聯起來。

人們也不敢相信,一個在家人和同學眼裡懂事、聽話、聰明上進的孩子,卻精心設計並冷靜實施了弒母計劃,案發後還以自己母親的名義地跟親戚們借了144萬元,用於逃匿。

事後警方的查證,深深地撕開了原生家庭之罪,解釋了為什麼這一切會發生。原來在吳謝宇父親去世之後,他的母親就變得異常暴躁,對孩子的管束越來越嚴苛,不僅在學業上必須達到她的要求,甚至連吳謝宇考上北大後,依然要每天定時向她報告當天的學習情況和飲食生活細節。可以說吳謝宇活得就像是他母親手裡沒有自我、沒有靈魂的提線木偶。

《原生家庭》:從北大學霸到弒母惡魔,淺談原生家庭之罪

操控原本不是貶義詞,畢竟初出世界的孩子難免有思想偏頗的時候,然而過度的操控卻讓一個原本的天才,因對操控的反抗心理不斷堆積,成為了反偵察能力超強的弒母惡魔,這便是美國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以下簡稱《原生家庭》)一書中所描述的,原生家庭之罪的一種:操控型父母。

《原生家庭》:從北大學霸到弒母惡魔,淺談原生家庭之罪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有毒的家庭,是孩子一生的枷鎖

作為著作等身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作家、媒體人,蘇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的著作《恨女人的男人和愛他們的女人》、《原生家庭》等不僅在美國售出200萬冊以上,其作品也前後被翻譯成1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

和國內大部分心理醫師解決心理問題僅為治癒問題本身不同,蘇珊·福沃德更追究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家庭。

愛爾蘭著名作家蕭伯納說,"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的地方"。

的確如此,不好的家庭教育,不僅能夠把人本身的性格缺陷無限放大,甚至在孩子進入社會的時候,也會誘發各種各樣的問題。

在蘇珊·福沃德《原生家庭》一書中,就列舉了7種有毒的父母(即7種有毒的家庭教育模式):在子女面前神化自己的能力,即使自己做錯也是"我只是想幫你"的天下無不是型父母;在情感上和在現實生活裡,拋棄孩子的不稱職型父母;和吳謝宇媽媽一樣控制孩子思想和行為的操控型父母;"酒前是個人,酒後是人渣"的酗酒型父母;莫名其妙發起火來棍棒教育的身體虐待型父母;覺得自家孩子是"幹啥啥不行的廢物"的言語虐待型父母,以及性虐待型父母。


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孩子呢?

  • 不稱職型父母

個人主義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去年大熱的電視劇《都挺好》中,蘇母因為家裡重男輕女而苛待她,她則完美地接過了重男輕女的接力棒,繼續苛待自己的孩子,為了供兒子去國外讀書,讓女兒蘇明玉失去了自己的房間,也讓學業成績優秀的她錯失了上清華的機會,而這些直接造就了蘇明玉強勢、獨立、自我封閉和缺乏安全感的性格。

影視劇總是追尋真善美的,大結局時蘇明玉原諒了父親,原諒了自己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從北大學霸到弒母惡魔,淺談原生家庭之罪

但正如在知乎瀏覽量22659人次的問題"你是如何和你的原生家庭和解的"中,安安的回答,"不會和解的,永遠不會。一個沒有得到關愛的人是不太會愛別人的,所以和解不了。"


  • 操控型父母
《原生家庭》:從北大學霸到弒母惡魔,淺談原生家庭之罪

在《原生家庭》一書中,蘇珊·福沃德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家境貧寒的伊萊,從小在父親精打細算、謹小慎微的"教導"下生活。長大後,即便是事業成功也養成了"葛朗臺式"吝嗇,導致為了節省5塊錢的停車費,繞著街區跑了二十幾分鍾,差點搞砸了1800萬的生意。原來,已經去世十二年的父親,在生前就把將這種對貧苦生活的恐懼和束縛傳給了兒子,讓兒子養成了不惜任何代價都要"省錢"的強迫症。

操控型父母對於子女的影響是無處不在的,甚至在他們死後數年,這種枷鎖還會牢牢地鎖在孩子、孩子的孩子脖子上。在操控型父母的影響下,孩子對自我的身份認知模糊,無法脫離他們思想和行動的束縛,成為獨立思考,不被"有毒"家庭教育侵害的個體。最終,對改變生活的無力感和對命運深深的恐懼,會讓他們的心裡扭曲,嚴重者就會出現類似吳謝宇殘忍弒母的行為。


  • 言語虐待型父母
《原生家庭》:從北大學霸到弒母惡魔,淺談原生家庭之罪

綜藝《嚮往的生活》某一期請來的嘉賓是宋丹丹和她的兒子巴圖,一大早很多比巴圖小的孩子們都在做飯、燒火,各幹各的事。

看到這一狀況,國內知名毒舌"一姐"宋丹丹一臉嫌棄地對巴圖說,"我生了一個廢物,啥都不會幹"。

雖然性格憨厚、善良的巴圖對於母親言語的侮辱和指責,並未說一句話,但是無論是他瞬間變得嚴肅的表情、刻意迴避的眼神,以及細微的閃躲的動作都在昭示著:他對母親這樣批評和否定不滿。

豆瓣讀書網友子書夜寐說,"父母一輩子都在等孩子說謝謝,孩子一輩子都在等父母說對不起。"

等他們說"對不起"是不現實的,當然更談不上原諒或者不原諒,有些傷痕一旦劃下,再難癒合。

要知道,言語或者身體上虐待孩子,並不能讓孩子成長。真正讓他們變好的原因是,他們終於明白,只有長大才能有足夠的資本和能力,再也不用回家,再也不用聽人在耳邊一遍一遍提醒:你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廢物,你什麼都幹不成。

《原生家庭》:從北大學霸到弒母惡魔,淺談原生家庭之罪

或許是這個原因,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書中,不僅沒有為"有毒"的父母開脫,而是站在公正的角度去分析很多人長大後不當行為的成因,"只有釋放了內心的悲痛和憤怒,只有將責任歸於那些應該負責的人——你的父母之後,真正的解放才能降臨。"



原諒父母的前提,是治癒自己

著名作家龍應臺在《目送》一文中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父母只是生了孩子,對孩子有教育和輔導的任務,但他們不是擁有了孩子,實際上當孩子呱呱墜地之後,尤其是當孩子有了自我意識之後,父母的角色便開始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卻會伴隨孩子一生,甚至還會經由孩子的基因無限地傳遞給下一代。

《原生家庭》:從北大學霸到弒母惡魔,淺談原生家庭之罪

那麼,如果將這種不良的影響降低到最小呢?

蘇珊·福沃德《原生家庭》給出了答案:治癒的基礎,是自我療愈。


第一步:擁抱自己內心的小孩

很多人是帶著累累傷痕步入成年的,有些人偽裝得自己和別人一樣幸福,又或者強制自己像是個大人一樣生活,實際上他們內心那個孩子從來都沒有長大過。

《原生家庭》這本書中也給予瞭解決與父母關係的方法,首先就是明白"只有釋放了內心的悲痛和憤怒,將責任歸於那些應該負責的人——你的父母",明白父母不是主宰你人生的天神,他們不會永遠是對的,他們甚至會不自覺地推脫自己犯下的錯,冠以"我都是為了你好"的slogan,再給你戴上一頂"不孝"的帽子。

《原生家庭》:從北大學霸到弒母惡魔,淺談原生家庭之罪

第二步:敢於說"不"

成年以後,人們總是善於隱藏自己曾經受過的傷害,更有一部分人會把這種傷害認為是父母為了自己好而"不得不"作出的選擇。比如,無緣無故地毆打孩子是為了孩子學得更好,言語辱罵孩子,不給孩子任何尊嚴是為了讓孩子在挫折中成長,過度地控制孩子的言行思想是防止孩子誤入歧途。

蘇珊·福沃德認為在身體上虐待孩子的父母通常是由於自身的疲憊、壓力、焦慮或者不快,他們並不能意識到自己做的事情會導致孩子的情感缺陷和需求不滿,他們甚至會為了保護自己而"暴怒、譴責、威脅和狡辯"。

因此,需要與父母進行對峙,明確地告訴他們,你們不能這樣對待我們,我們想要的保護、教導、激勵和鼓勵,而不是言語、身體、精神的控制和傷害。

《原生家庭》:從北大學霸到弒母惡魔,淺談原生家庭之罪

第三步:治癒自己內心那個可憐的小孩

人首先需要自洽,才能更好地與世界相處。

你是天生的失敗者——這個觀點可能是父母有意無意地灌輸給孩子的;你活該沒人愛——有時候是父母不夠愛你,他們更愛自己;你是父母的翻本——父母吵鬧不休、一地雞毛的婚姻生活,並不是你的出生造成的,也不是你未來的婚姻生活模式。

治癒自己,與父母對峙,是一項需要膽量的事情。在蘇珊·福沃德看來這種衝突是必要和急迫的,因為只有治癒自己,重新定義愛與被愛,卸掉那些揹負許久的重重枷鎖,才能真正地獲得靈魂的解脫。

《原生家庭》:從北大學霸到弒母惡魔,淺談原生家庭之罪

第四步:徹底打破舊的家庭模式避免"毒與罪"的遺傳

蘇珊·福沃德《原生家庭》一書,不僅列舉了幾百個"有毒"家庭教育的模式,列舉了十數個自測的表格,告訴讀者如何避免將"毒性"遺傳給下一代。

《原生家庭》:從北大學霸到弒母惡魔,淺談原生家庭之罪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愛是理解的別名。

因此,在我們為人父母的時候,就需要徹底將父母帶給自己的不好的教育摒棄,理解孩子如同理解曾經的自己,也告訴自己,我可以保護我的孩子;我不會像我父母那樣對待孩子;我不會成為失去理智和尊嚴的酒鬼;我不會在言語和身體上虐待孩子;我不會讓孩子接近心理變態的另外一方;即便是我做錯了,也不能為了維護自己作為父母的權威狡辯,而是要勇敢地對孩子說"抱歉";我會漸漸放手,不過度控制孩子,好好地把握與孩子相處的尺度,看著他們逐漸成長,甚至在智商、情商、財商方面超越我們。

《原生家庭》:從北大學霸到弒母惡魔,淺談原生家庭之罪

最後用蘇珊·福沃德博士的一句話結束本文,

成為一個真正的成年人並不是那麼簡單。你會經歷一個艱難而疲憊的過程:準備好應對挫折和失誤,從上到下、從前到後、從裡到外地磨練自己。焦慮、恐懼、內疚和困惑對任何人來說都無可避免的。但這些魔鬼將再也無法控制你。

但願我們都能原諒那個或許不優秀、不漂亮、不會說話、被虐待、被拋棄、被否定的自己,重獲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