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碼誠信,才能一“碼”通行

“請出示您的健康碼!”成為了日常出行中一句“流行語”。進小區出示、進單位出示、進醫院出示、進超市出示······可謂“有碼走遍天下,無碼寸步難行”。

但“一碼通天下”的時代因尚存各種限制性因素還未真的來臨。目前,區域性的健康碼差異在不斷優化統一,長三角建立健康碼互認通用機制,京津冀也在積極推動健康碼互通互認,相信全國性的統一使用只是時間的問題。但是統一使用“健康碼”只是第一步,如果後續技術更新跟不上發展速度,缺少更新、缺乏誠信、缺失監管,它將只是百姓手中一張隨時可替換的通行證。

健康碼在申請過程中,人員行程、接觸人群、身體狀況等信息完全是由個人自行填寫,雖有大數據的背後校驗,但完全做不到面面俱到,且填一次終身受用,並不符合健康管理的科學理念。在大眾的心目,與其說是“健康碼”更不如說是個“誠信碼”,而且是一個對可能存在隱瞞、虛報情況沒有處罰措施的“誠信碼”。要想增加健康碼的公信力和認同感,將不誠信填寫納入徵信系統未嘗不是個有效措施。只有強化誠信監管,讓“健康碼”再加碼誠信力,“健康碼”才能真正代表健康。

此外,健康碼的普及性問題也需要同步考慮。老年人沒有支付寶、微信,雖然可以由家人代申請,但因為電子設備的侷限,出行、出入公共場所等仍存在很大阻礙。所以對於代申請健康碼的情況,建議後臺在申請成功後給被申請人發去短信通知,日常使用驗證也可以通過短信的方式查驗。健康碼的使用只有全覆蓋才能全通暢。

健康碼的出現無疑對疫情進出管理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實現了“無接觸式”查驗,大大降低了感染風險。但想讓健康碼的生命力不斷延續和延伸,成為後疫情時代最有力的健康證明,則需要不斷的技術完善和更人性化的管理提升。健康碼不應該只是人們手中的“出入通行證”,更應該是大家心中的“健康權威碼”,百姓心中全國通行的“健康標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