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養豬上市公司業績大爆發,持續重金擴張!中小散戶加速退出

➤經歷己亥豬年大擴張之後,養豬上市公司在2020年迎來業績爆發期。


➤進入2020年,2019年下半年掀起的養豬大潮仍在持續,重金擴張成為眾多豬企的發展主線。


➤在非洲豬瘟衝擊下,我國生豬養殖迎來行業大洗牌,中小散戶加速退出,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加之養豬門檻越來越高,規模化生豬養殖場迎來大擴張紅利期。

一季度養豬上市公司業績大爆發,持續重金擴張!中小散戶加速退出


近日,溫氏股份(300498.SZ)、牧原股份(002714.SZ)、正邦科技(002157.SZ)、唐人神(002567.SZ)、大北農(002385.SZ)、傲農生物(603363.SH)等生豬養殖上市公司相繼披露2020年一季度報,同比均扭虧為盈,淨利潤出現大幅增長。其中,唐人神淨利潤同比大增逾38倍,牧原股份和溫氏股份則分別同比增加8倍和5倍。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牧原股份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均比期初增加超140%;溫氏股份短期借款也較期初增加134.21%。


迎來業績爆發期


牧原成中國養豬業新任“一哥”


在2020年一季報中,有著“豬中茅臺”之稱的牧原股份表現最為亮眼。


4月26日晚間,牧原股份發佈2020年一季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0.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4.7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41.314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863.75%,淨利潤位列養豬行業第一。


溫氏股份的淨利潤則不及牧原股份的一半。一季報顯示,溫氏股份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4.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8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8.92億元,同比增加510.93%。


從生豬出欄量來看,溫氏股份一直位居國內首位,2019年,其以1851.66萬頭再次穩坐第一,而牧原股份則以1025.33萬頭居於第二。


不過,在2020年一季度,這一指標發生了變化,牧原股份的生豬出欄量超越溫氏股份。


2020年1—3月,溫氏股份銷售肉豬(含毛豬和鮮品)225.26萬頭,同比減少57.60%。而牧原股份今年一季度銷售生豬256.4萬頭,同比下降16.67%。


至此,市值達2937億元的牧原股份,在出欄量、淨利潤等多方面超越市值僅1626億元的溫氏股份,成為中國養豬行業的新任“一哥”。


行業三四名競爭日趨激烈


在行業老大座次更迭之際,老三與老四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


從2019年生豬出欄數來看,正邦科技和新希望分別以578.4萬頭、354.99萬頭位居行業第三、第四。


作為養豬業後起之秀,新希望的野心不小。根據規劃,其養豬業務將在國內力爭出欄量排前三。不過,正邦科技的增長勢頭亦不弱。


2020年一季度,正邦科技實現收入71.35億元,同比增加37.37%;實現歸母淨利潤9.06億元,同比增加318.63%;出欄總量達104.83萬頭,其中仔豬2.24萬頭,商品豬102.59萬頭。


根據新希望發佈的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告來看,公司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實現的歸屬淨利潤15億-16億元,同比增長125.09%-140.1%,生豬出欄量為82.36萬頭。


第二梯隊表現不凡


身處養豬企業第二梯隊,天邦股份

的表現雖然不及“牧溫正新”四大龍頭,但淨利亦大幅增加。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將實現同比扭虧,盈利4.5億-5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3.35億元增長234.21%-249.13%。2020年1-3月共銷售商品豬51.37萬頭,同比下降32.64%。


相比之下,曾“賣股養豬”的大北農,其淨利增長幅度遠超天邦股份。2020年一季度,大北農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4.65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1298.16%。


從淨利增長幅度來看,當數唐人神增幅最大。2020年一季度,其實現淨利潤2.13億元,同比增長3844.97%。


頻融資、廣積糧、猛擴張


站上風口,養豬企業在擴張的道路上亦一路高歌。


一季度養豬上市公司業績大爆發,持續重金擴張!中小散戶加速退出


生豬養殖屬於重資產模式,擴張離不開資金支持。從2020年一季度短期借款這一指標的變化便可見一斑。


牧原股份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牧原股份短期借款為104.65億元,比2019年末增加145.88%,主要是短期借款融資規模增加所致。長期借款由2019年末的11.17億元增長至28.80億元,增加157.88%,主要是長期借款融資規模增加所致。


在過去的2019年,牧原股份不斷擴大養豬規模,截至2019年底,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數量已達138個,分佈在18個省區。


根據牧原股份的目標,2020年,公司計劃出欄生豬1750萬-2000萬頭。“2020年,公司持續增加土地儲備,加快建設速度,擴大養殖規模。”牧原股份在年報中稱。


這也促使牧原股份不斷擴大融資。在發佈2020年一季報的同時,其連續發佈了3份關於融資的公告,均擬用於生豬養殖建設、補充流動資金、償還銀行貸款等企業經營活動。


具體來看,牧原股份發佈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可續期公司債券的公告,公司擬發行規模不超過30億元的債券;擬在境外設立的牧原國際(英屬維爾京群島)有限公司在境外發行不超過5億美元債券;擬向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申請註冊發行短期融資券不超過人民幣30億元。


溫氏股份


正處於經營模式迭代升級階段的溫氏股份,同樣需要為自己準備更多的“彈藥”。


這家養豬龍頭正在推進“公司+農戶(或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迭代升級,發展“公司+養殖小區”模式,即公司負責整個養殖小區的租地,並統一做好“三通一平”(通水、通 電、通路和平整土地)、建設規劃和經營證照的辦理等工作,然後與合作農戶合作。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溫氏股份短期借款為48.54億元,較2019年末增加134.21%,主要是為增加企業發展資金所致。


上述溫氏股份相關負責人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公司今年的資本開支應該有100多億元,公司債也發了幾期,前段時間也在籌劃公開發行可轉債的事項。目前,公司融資渠道比較多,加上2019年以來,行業迎來一個較高的盈利期,公司自有資金比較豐厚,但從長遠的資金規劃來說,肯定是不夠的,還需要繼續融資,來支撐產能擴張。


溫氏股份在年報中表示,預計在2020年新增1500萬頭產能的豬場用地和年飼養能力超過2000萬頭的養殖小區用地,力爭全年新增肉豬飼養能力500萬頭以上。

正邦科技則將生豬養殖業務繼續擴大規模作為首要任務。根據規劃,其2020年生豬出欄量將達到900-1100萬頭。


正邦科技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正邦科技短期借款也較2019年末增加45%,主要原因為銀行借款增加所致。


4月22日,正邦科技發佈公告稱,擬出資6.99億元成立投資基金,該基金投資方向為大型生豬養殖及飼料廠的收購併購及運營管理,重點支持正邦科技等龍頭企業擬收購或建設的項目。


新希望


新希望追趕擴產的步伐也不小。時代週報記者梳理發現,自2019年12月起,新希望已經公佈了4次擴產能計劃,涉及資金逾210億元,擬新增產能已超過1500萬頭。


4月27日,新希望相關負責人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從養豬業務進展情況看,新希望預計2021年的出欄量較大概率會比規劃的要高,2500萬頭的出欄目標會比原計劃大幅提前實現。相應地,2022年計劃出欄量會有所調整,繼續衝擊更高目標。


“在資金儲備上,公司擁有全球範圍內多家金融機構合計超過600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目前用信比例不超過30%,全年平均融資成本保持在3.8%以下,在行業內擁有絕對競爭力。”上述新希望相關負責人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2020年,公司在國內、外各項業務的投資發展及其他經營活動等方面的預計資金需求約為人民幣200億元。


中小散戶退出騰出巨大市場空間


上市公司加速擴張,與我國豬肉供需缺口和行業轉型發展有關。


4月24日,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市場分析預警團隊豬肉首席分析師周琳表示,2020年豬肉供需缺口仍然不容樂觀。由於生豬供給偏緊,豬價漲幅加大,2019年全年豬價創歷史高位,而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生豬產能過度下降影響,豬肉產銷缺口預計同比擴大32.7%,豬價將繼續保持高位運行。


馮永輝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這是一個產業轉型的巨大紅利期。非洲豬瘟讓整個行業的競爭嚴重分化,中小散戶的退出騰出了巨大的市場空間。隨著生豬養殖門檻的提高,上市公司憑藉資金、人才和養殖技術、防疫、管理等各方面的優勢,可以迅速擴張,去搶奪更多的市場份額,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目前上市公司產能擴張進入了一個快車道。


生豬期貨即將上市,也給養豬企業提供了一個通過套期保值對沖豬週期波動的工具。


天風證券認為,這也將進一步提升養殖企業的運營管理壁壘,生豬期貨的推出整體利於養殖集團通過期貨套期保值以獲得穩定盈利預期,從而加速出欄量擴張。


上述新希望相關負責人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生豬期貨上市後有助於生豬養殖行業的良性發展,公司會積極參與生豬期貨交易,具體方案正在研究中。


唐人神相關負責人則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一切以公司公告為準。


馮永輝指出,在生豬養殖行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生豬期貨獲批即將上市,這對上市公司而言更加有利,

生豬期貨的門檻較高,即便是養豬科班出身,也不一定懂期貨,所以誰能在第一時間裡招到擅長期貨的人才,誰就具有更大的優勢,而上市公司應該能夠迅速建立團隊,利用金融工具幫助其避規風險,從而加速行業轉型發展。


在這個豬週期中,中小散戶與上市公司已經不再是同一個維度上競爭了。”馮永輝對時代週報記者說。


在馮永輝看來,生豬期貨屬於活體交割,一般企業都達不到大商所交割庫的要求,預計未來交割庫幾乎全部來自於集團企業,其中,可能80%以上都來自於上市公司的養豬基地。所以,“上市公司對期貨市場波動更加了解,在規避風險上有先天的優勢”。


“生豬期貨的上市有利於養豬業健康發展,養殖企業根據出欄計劃套期保值提前鎖定銷售利潤,減少不穩定因素,解決規模企業快速擴張的後顧之憂,推動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李昌民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來源:時代週報)

文章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