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關鍵,國產芯片企業發展思路

4月28日晚,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所長魏少軍教授在央視財經《中國經濟大講堂》欄目,分享了主題為《疫情之後,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關鍵在哪裡》的直播演講。魏少軍表示,此次突發疫情對國內半導體總體影響是有限,且是可控的。面對此次疫情需做到三個詞——“

從容淡定”、“寧靜致遠”和“有所作為”。

從容淡定:看清疫情對國內半導體影響

疫情對中國半導體影響需要從時間節點和產業發展情況綜合來看待,如魏少軍所說,首先,疫情發生在春節前後,國內產業正處放假時節,工廠本就停工,因此對產業影響不大;其次,製造廠24小時不間斷生產,生產環境非常嚴格。防護環境遠高於醫療行業,如此疫情對半導體制造的影響也不大。

再者,2019年第四季度開始,全球半導體市場復甦,需求旺盛。產業開始補庫存,所以整個一季度訂單也表現良好。

從數據角度,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稱,一季度集成電路產業仍然維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達到13.1%。但該季度的GDP卻下降6.8%。對此魏少軍表示,疫情對產業的直接影響不大,但間接影響很大。

此外,在半導體設計、製造、封測三業中,由於半導體設計業通過在線設計和網上辦公,其所受影響不過是規劃延遲,總體影響有限。但對封測業影響較大,魏少軍認為,封測產業屬於勞動密集型,大量設備需要人工操作。由於疫情期間,人群不能聚集,所以封測業遭受影響。然而中國對疫情的防控較好,所以現在看,影響相對緩和。

放眼國際,魏少軍表示擔憂:“出乎意料的是,國外疫情開始嚴重,今後逐漸會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造成影響。從全球看,疫情對半導體產業的影響十分深遠。”

對於戰疫後的新機遇,魏少軍也做出兩個判斷:1,國內半導體產業會繼續保持擴張;2,半導體產品進口會受到壓抑。

疫情後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關鍵,國產芯片企業發展思路

對於前者,由於國外疫情短期內不會結束,導致國際物流受限,部分原來需要外部提供的產品有可能改由本地提供,會推進國內半導體產業的擴張。但並未意味著對產業提升有非常大幫助,今年產業增速下調是必然的,估計中國半導體產業2020年的增長率會處在個位數

對於後者,面向出口的高端產品的主要半導體芯片多依賴進口,所以市場端的不振,也一定會延伸到對進口芯片的需求放緩。

“疫情對全球半導體影響非常大,但得益於中國防護較好,所以中國產業所受影響情況相對較好。”魏少軍表示:“未來幾年,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不會出現重組,但出現調整是必然的。”

疫情後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關鍵,國產芯片企業發展思路

魏少軍表示,中國產業鏈要做到“寧靜致遠”,即便發生全球供應鏈調整也非一朝一夕。中國有如今良好態勢,也是經過幾十年努力。

寧靜致遠:早做準備,取得先機

如今全球供應鏈正在發生變化,如果中國半導體不去應對就會陷入被動,需早做準備來取得先機。整個過程也非孤立事情,加強全球合作,實現共贏。

半導體是全球化最徹底的產業,”魏少軍認為:“我們需要通過加強推進市場化配置,來支援產業發展。”

何謂全球化?單看美國,作為半導體大國,產業規模達到全球48%到50%,但海關出口半導體芯片卻很少。究其背後原因,美國半導體產業已經轉移,實現了原產地的全球化。這也就是,半導體產業會向最終用戶所在地集中,從而實現利潤最大化

魏少軍稱之為產業發展大趨勢,許多製造廠到中國,本身就因為中國是最終用戶。美國不少半導體公司會有80%產品賣給中國,也有很多大規模半導體企業的利潤的50%來自中國,並非圖中國勞動力便宜,而是為了靠近中國,取得更大市場份額。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這一現實在未來20年改變不了。

疫情後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關鍵,國產芯片企業發展思路

與此同時,我國半導體產業生態還在建設完善過程中。雖然過去幾年,我國以高於全球增速的4、5倍在增長,但仍有很多問題需要完善。完善產業生態是非常重要的任務,供應鏈是產業生態的重要一環。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根本驅動力是市場,政府的作用是建設和完善這個市場。

魏少軍表示,產業靠市場推動,但市場是否健康需要靠政府,政府能夠加速產業生態規範化。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要素並不完全齊備,有強的,有弱的,有短板,個別地方還有缺項。比如說我們的半導體材料就是缺項,我們的裝備就是短板,當然我們還看到我們的製造,到現在為止進步很快,但總體而言跟國外最先進的比還有差距。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去做?

有所作為:抓住發展兩大關鍵

對於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兩大關鍵,魏少軍認為是產業創新和生態環境

疫情後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關鍵,國產芯片企業發展思路

創新是不變話題,也是深入骨髓的基因。半導體的誕生靠的就是創新驅動,技術的創新不斷推進產業發展,這是一個永恆的課題。

魏少軍表示,產品是半導體產業安家立命的根本,儘管產業生態發生了變化,產業模式也出現了多樣化,但緊緊圍繞產品發展,這是天條。沒有產品,再好的製造能力也是枉然。現在則應轉變思路,圍繞產品創新,統籌芯片設計、製造、封測、裝備和材料。需要有產業發展的大思路,擁有頂層設計,做到資源的聚集發展。

另外,創新是有成本的。例如美國半導體憑什麼可以佔到全球市場48%,因為產品技術非常好,背後靠的是大力的研發投入。據悉,美國產業平均研發投入佔銷售的比例是17%。這裡的17%還是建立在很大的48%規模佔有的前提下。

在此魏少軍舉了一箇中芯國際的例子,3月底發佈季報時,中芯國際的研發投入達到22%,數字驚人,不過毛利統計卻只有20%,說明背後已經把老底給拿出來了。產品好、市場話語權、研發投入需要達到良性循環。我國產業鏈還未進入到這樣的良性循環中去,所以魏少軍表示,

創新資源一定要集中,不管是國家科技計劃,還是企業自有經費,要聚焦到有限的空間中去。

當前,我國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研發投入也不足。產業中,研發投入超過10%的企業並不多,如此導致鍛鍊員工的機會也不多,而如今,集成電路人才又非常緊缺。魏少軍建議道,我們一方面要觀察行業發展,市場變化,同時要認真思考國家戰略大方針,在大方向正確的前提下,沿著市場道路前進。

企業如何尋求發展:集中資源,共同攻破

魏少軍的演講對業界看清國內的市場形勢和把握機遇很有啟發,但是對具體企業而言可能尚不明確如何發力,尤其是中小企業如何在疫情的經濟壓力下尋求突破。我們認為,集中資源很重要,不僅國家層面集中資源支持創新,企業層面也要自發地聚集優勢資源,抱團取暖,在市場潮流中堅定下來。

具體而言,可以通過多樣化的合作模式整合各自優勢能力,我們可以借鑑國內芯片定製領軍企業“芯動科技”的思路。

1.技術整合:適用於資金實力較強但是研發能力較弱或專項技術難以攻破的芯片設計企業,芯片設計方可向芯動方提出最終的應用場景和技術需要,並提出系統的芯片規劃。

2.渠道整合:適用於中小型企業,已具備產品基礎,但是缺乏流片量產渠道,議價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弱,可以向芯動方提出代工廠和封裝測試的渠道需求。

3.資金整合:適用於初創型企業,擁有潛力的產品和市場構思,但缺乏團隊、資源和資金,可藉由芯動合作的投資基金幫助芯片初創企業實現產品設想。

半導體領域企業間的資源和能力整合是多樣且個性化的,以上三種模式都是比較單一的舉例,在時機資源合作過程中其實是因企業而異的。但是這種定製服務和資源合作必須要選擇在研發能力、渠道資源有絕對優勢和實力的企業,畢竟芯片領域失敗帶來的後果過於慘痛。

例如除了提供IP、單方面的資源合作之外,芯動科技還可一站式定製服務。我們也很認可芯動科技這種理念和服務,正因為有像芯動科技這樣的領導企業,以及採取芯動等國產技術的芯片企業,中國核心芯片的知識產權才逐漸掌握在中國人手上。

事實上,芯動還是國內領先10年的行業格局改變者,以純國產技術改變了中國混合電路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歷史,國內的眾多一線企業諸如華為海思、中興通訊、福州瑞芯微、北京君正等都選擇與芯動合作。而作為全球五大頂尖代工廠的國內唯一IP簽約合作伙伴,芯動在技術實力和渠道可靠性上都是有保障的,關鍵在於芯動提供的“兜底保障”能為企業降低技術風險,芯動“從不自己做芯片,只幫客戶做芯片”的原則也是合作共贏的“定心丸”。

本文演講部分內容摘自《半導體行業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