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我是餘歡水》,別把1星差評當成武器

街談

由郭京飛主演的電視劇《我是餘歡水》開播後頗受好評,得到了8.4分的高分,但從4月16日開始,一波1星評分出現,評分開始下掉到7.9分,眼下更是掉到了7.5分。猛然降分的原因是,有觀眾對最後一集的臺詞不滿意。

在最後一集《我是餘歡水》的劇情中,被綁匪綁架的女主角求饒稱“放了我吧,我是女的,我弱勢”,綁匪回答道,“別來這套,男女平等,你們不是天天哭著喊著要女權,我給你呀”,這樣的對白讓網友很憤怒,認為“編劇暴露了狹隘的性別觀”。

當然,網友還指出了劇作另外對女性角色塑造存在的個別問題,但引起1星評價紛至沓來的導火索,恐怕還是綁匪與女主角的那兩句對白。因為一小段臺詞而遭差評,《我是餘歡水》的主創難免會感到有些冤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要是主創提前把這段臺詞刪掉,《我是餘歡水》的高分能保得住嗎,未必見得。

僅就《我是餘歡水》引來低分的這段臺詞來說,並無特別的價值觀指向,它更像編劇為了追求某種誇張效果而隨手寫就的對白。再者,電視劇是虛構作品,有時為了製造戲劇衝突,難免在一些細節上使用一點創作技巧,如果這種技巧無礙作品的主題表達,對作品的整體價值傾向沒有損傷,那麼不妨一笑置之。和其他文藝作品一樣,一部電視劇不可能達到百分百完美,以一段臺詞來否定一部劇,“打1星”的觀眾過於敏感了。

在“人人都是評論家”的網絡時代,打分也好,寫短評也好,追求的都是自我的表達,這使得我們擁有了一個紛亂、複雜同時又充滿個性的輿論場。在這個輿論場當中,客觀、理性、真實,很多時候是讓位於情緒、站隊、浮躁的,“1星差評”往往就誕生於後邊所說的語境當中。不由分說的“1星差評”,其實已經不是話語權的體現,而是一種語言的暴力。

早期豆瓣上的“1星運動”,整體上還是帶有捍衛性質,捍衛創作的嚴肅性,捍衛作品的完整性,2017年畢志飛導演的《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公映,遭到了96%以上的網友打1星的“待遇”,雖然有些網友是因為看不慣畢志飛導演的言論“憤而1星”的,但“1星運動”並沒有因此荒腔走板,成為“宣洩與極端”的代名詞。

到了2019年《流浪地球》被報復性打1星的時候,“1星運動”已失去了最初的動機,“中國科幻電影不容易,1星鼓勵一下”“這個電影8.4分,良心不會痛嗎”等煽動言論影響甚廣,甚至豆瓣也在軟件商店被打了1.5分的低分。用不講理甚至辱罵的態度與口吻打分,至此已經成為一種網絡流行的評價方式,這種方式至今仍在流行,給整個評價體系帶來了不小的傷害。

因為不喜歡某位主創而打1星,因為某位主創是自己“愛豆”的“競爭對手”而給對方出演的作品打1星,因為某位明星遭遇負面新聞而去給他過去的作品打1星……“打1星”不再是一種評價標準,而成為可以掌握在手裡攻擊別人的武器,用惡作劇、洋洋自得甚至貨真價實的仇恨心理,潮水般地“打1星”,這種虛擬的權力感,有了“興奮劑”的味道。

回到《我是餘歡水》這部劇的評分走向來看,它的8.4高分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開播之後依賴自身質量與口碑贏得的,這意味著大多數觀眾對它的認同。從目前的趨勢看,隨著“爭議對白”的擴散,“打1星”隊伍的擴大,《我是餘歡水》的評分走低有可能不會止步於7.5分,但這不是“打1星”者的勝利,相反會激發更多人對“不由分說打1星”行為的反感。

要知道,打1星是容易的,點一下鼠標就可以,但脫離了理性與客觀的1星評價,並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因為感性的、負氣的1星,不是真正的批評,沒有論點與論據的支撐,同樣也不會有說服力。 □韓浩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