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後再看“阿波羅13號”,如果當初沒有返回地球,現在又會怎樣

如果阿波羅13號沒能返回地球會怎樣?

——50年後再回首

NASA將阿波羅13號(Apollo 13)登月任務稱為“一次成功的失敗任務”。眼看就要在月球上著陸,阿波羅13號突然發生了爆炸,“奧德賽”(Odyssey)指揮艙受到嚴重損壞,三名宇航員的生命受到重大威脅,但他們最終仍安全返回地球。如果NASA那次失敗了呢?

50年後再看“阿波羅13號”,如果當初沒有返回地球,現在又會怎樣

如今,NASA標誌性的登月計劃已經過去50年了,仍有組織在研究和分析阿波羅13號事件,軟件公司AGI(分析圖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50年後再看“阿波羅13號”,如果當初沒有返回地球,現在又會怎樣

當時,阿波羅13號受損嚴重,沒有太空外援,氧氣儲量告急,它究竟是怎樣安然返回地球的呢?AGI運用視頻模擬技術,以一個全新的視角解讀了這一事件。2010年,AGI在阿波羅13號事件的40週年紀念日那天,推出了一個還原事件的視頻模擬版本。

50年後再看“阿波羅13號”,如果當初沒有返回地球,現在又會怎樣

在2020年4月13日,星期一,AGI在油管上公開發布了這個視頻模擬版本。

這一天,是阿波羅“奧德賽”(Odyssey)指揮艙爆炸事件的五十週年紀念日。AGI的計算數據顯示,該事件破壞了“奧德賽”的供氧系統和電力系統,而五週後,在1970年5月20日那天,阿波羅13號將正常返航,進入地球大氣層。

50年後再看“阿波羅13號”,如果當初沒有返回地球,現在又會怎樣

雖然在返回地球的前幾個星期,三名宇航員一直處於缺氧狀態,但事情的發展比我們想得要更樂觀。

世界各地的工作人員、航天地面指揮中心等組織展開了複雜而細緻的救援工作,最終,宇航員吉姆·洛維爾(Jim Lovell)、弗雷德·海斯(Fred Haise )和傑克·斯威格特(Jack Swigert)得以安全回到地球。

在五十年前的這一週,阿波羅13號於1970年4月17日安全著陸,這對宇航員及其背後工作者來說,一切努力和驚險都值得了。今天,其中兩位宇航員——洛弗爾(Lovell)和海瑟(Haise)仍健在,斯威格特(Jack Swigert)於1982年不幸罹患癌症去世。

50年後再看“阿波羅13號”,如果當初沒有返回地球,現在又會怎樣

阿波羅13號的“假設”

另一種可能的事實—如果宇航員不能按計劃將引擎點火併返回地球,將會發生什麼—引發了一個虛構的設想,正如太空記者安德魯·柴金(Andrew Chaikin)——“月球上的人”(A Man On The Moon)的作者——所解釋的那樣。

“當他們的氧氣耗盡時,他們會想念地球並在太空中孤獨的死去,”柴金在敘述中,以錯誤的流程開頭,並補充到:

“更加令人不寒而慄的是他們的屍體再也不會回來了,因為阿波羅13號將永遠在太空中盤旋。我的想法大概是這樣的。”

50年後再看“阿波羅13號”,如果當初沒有返回地球,現在又會怎樣

柴金說,他讓AGI在2000年展示飛行的關鍵時刻,但並未期望有任何新的變化。

該公司在太空和其他應用程序的軟件開發方面經驗豐富,例如,在最近幾十年間,它參與了長期運行的月球偵察軌道飛行器(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完成了2015年冥王星上不斷更進的“新視野號”(New Horizons)任務,2015年“信使號” (英文縮寫:MESSENGER,英文全寫:Mercury Surface, Space Environment, Geochemistry and Ranging,意譯為“水星表面、太空環境、地球化學與廣泛探索“) 航天器首次成功的水星軌道飛行任務。


由於阿波羅13號有趣的軌道形狀,該團隊對為其建模表現出濃厚興趣。

50年後再看“阿波羅13號”,如果當初沒有返回地球,現在又會怎樣

從Analytical Graphics Inc.(分析圖形公司,AGI)的模擬中可以看到,阿波羅13號航天器如果在1970年4月沒有安全返回地球,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圖片來源:Analytical Graphics Inc.)

爆炸之後,阿波羅13號的宇航員起初在一條不會自動將他們的飛船帶回地球的軌道上。

但他們使用了“水瓶座"登月艙(Aquarius lunar module)(洛弗爾(Lovell)和海斯(Haise)打算將其降落在月球上)進行多次發動機燃燒,以實現“自由返回軌跡(free return trajectory)”。

這條新路徑把宇航員帶到月球周圍並安全地返回地球,而不是完全的錯過了這個星球。

50年後再看“阿波羅13號”,如果當初沒有返回地球,現在又會怎樣

AGI技術總監鮑勃·霍爾(Bob Hall)表示:

“坦誠的說,我們並未著手檢查它們是否會成為[太空中的]永久紀念碑。”

因此,當他們的團隊震驚的發現,如果路徑未改變,飛船也不會永遠的在太空中盤旋—這與專家在文獻中所說的一切相矛盾。

“我們花了幾天,甚至不止一兩個星期的時間來模擬。我們想知道,'我們的建模有什麼問題嗎?'”

霍爾(Hall)說。AGI及其合作伙伴,太空探索工程(Space Exploration Engineering)內部進行了大量討論,然後最終致電柴金進行討論。

50年後再看“阿波羅13號”,如果當初沒有返回地球,現在又會怎樣

阿波羅13號全新解讀

一個意想不到的方向提供了線索。

因為新書採訪的需要,柴金讓團隊與查克·迪特里奇(Chuck Dietrich)取得聯繫,迪特里奇曾是控制中心的官員之一,負責計劃並執行阿波羅13號在太空中的引擎點火。然而,在1970年,計算能力是有限的,即便在NASA,也不例外,迪特里奇也只能進行數字運算,而不是仿真模擬。

“當年阿波羅發射時,我年紀還小,也根本沒有用過那玩意。即便為NASA工作的人也沒有用過,”SEE的聯合創辦人麥克·魯克斯(Mike Loucks)在談到他和AGI共同研發的模擬軟件時講道。

幸運的是,迪特里奇還保留著當年阿波羅13號在太空中遇難時他記下的筆記。

當然,要驗證這些,所做的計算和花費的精力都是今天難以想象的,好在最終太空傳來了隊員們的好消息——他的計算與隊員們的數字完全吻合。

50年後再看“阿波羅13號”,如果當初沒有返回地球,現在又會怎樣

AGI模擬1970年4月阿波羅13號未安全返回地球時可能發生的情況,圖為靜止圖像。(圖片來自:Analytical Graphics Inc)

雖然文獻表明,如果阿波羅13號軌道未變,它可能開始就偏離地球40000英里(6.4萬公里),而據迪特里奇和軟件團隊的計算,飛船隻會偏離2500英里(4000公里)——一個相對較低的軌道,僅是現今國際空間站高度的10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月球的引力將推動飛船重返地球。

柴金仍對這一結果描述感到驚訝,他認為阿波羅13號事件是人類智慧的見證。

“它提醒人類只要我們團結一心,永不言敗,就能攻無不克。我始終認為這個故事在100年後仍會像今天一樣振奮人心,而現在它甚至比之前更加有趣了,”他說道。

50年後再看“阿波羅13號”,如果當初沒有返回地球,現在又會怎樣

AGI和SEE都認為阿波羅13號的軌道運行對NASA而言是有用處的,以及對於某些商業公司想要在21世紀20年代“阿爾忒彌斯(Artemis)”計劃的扶持下重返月球也是有參考價值的。NASA的現行政策是要求在2024年前,藉助一支商用太空飛船隊,讓宇航員在太空著陸。

相關知識

阿波羅13號(Apollo 13)是阿波羅計劃中的第三次載人登月任務,於1970年4月執行。發射後兩天,服務艙的氧氣罐爆炸,太空船嚴重毀損,失去大量氧氣和電力;三位太空人使用太空船的登月艙作為救生艇。導航與控制系統沒有損壞,但是為了節省電力,在返回地球大氣層之前都被關閉。三位太空人在太空中面臨維生系統損壞所導致的種種危機,最後成功返回地球。


作者:Elizabeth Howell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