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交易做得好,你必須要學會抓大放小!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要輕重緩急之分。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務必要做好輕重緩急之分。同樣的,在期貨研投領域,也必須要能夠做到抓大放小,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並把握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這樣做是做好交易決策的必要保證。

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很多。有基本面因素:比如供需關係的變化;有宏觀面因素,比如中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有行業面因素,比如收儲,比如進出口關稅政策,比如產業刺激政策。而在每一組影響因素當中,又有更細的劃分。比如在供需因素當中,有天氣的因素。極端天氣可能會影響產品一時的供應,也可能會影響下游需求,並導致價格發生相應的變化。而在宏觀面,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降息,基礎設施項目審批等等因素,都可能對價格產生或高或低的影響。在產業方面,存在保護政策和限制政策之別。不同的政策,對於不同行業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影響因素可謂林林總總,不一而足。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些因素?

如果我們試圖抓住每個變量,並且把它們放進我們的分析框架當中,那麼就會產生幾個問題。第一,我們無法把每個因素進行量化,並據此得到一個確定性的結果。比方說,因為天氣因素,導致10%的銅礦不能順利生產,另一方面,美聯儲出於通脹考慮,決定近期加息。這兩個因素,一個是利多銅價,一個是利空銅價,但是我們並沒有更好的辦法對這兩個因素進行加減。兩個因素尚且無法進行運算,更多因素則更難做到綜合計算。第二,我們無法對所有因素窮舉殆盡,一定會有一些因素是我們無法顧及到的。比如說,一個國家突然發生軍事政變,限制某種原料的進出口,這種因素是很難在我們的分析框架當中所包含的。第三,假設我們不遺餘力,想要把每個因素都找出來,那麼勢必會產生一個問題:我們的時間不夠。如果等到所有因素都已經羅列清楚以後,行情已經過去了。對一段行情的前後因素,就算了解得一清二楚,可是行情過去之後,所有的分析都變成馬後炮了,那麼這種分析也就失去意義了。所有的分析,從根本的意義上來說,是為了指導交易。只有對未來的預判,才有意義和價值。

因此,在因素分析當中,我們必須要有所側重,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我們必須要學會用一套“簡單法則”去分析問題,至少在我們應用於交易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懂得如何使用“簡單法則”。有一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2009年1月,一架飛機在起飛後不久碰到故障,需要緊急降落。當時機長和副駕駛需要馬上做出決策:是堅持飛回機場,還是迫降在河上?如果飛機能夠支撐住飛回機場,當然降落條件是最好的,如果不允許,則在河上迫降也是可以,但條件顯然不如返回機場。此時他們需要做出判斷:飛機目前是否能夠支持住返回機場?他們可以通過測量飛行速度、風速、高度、距離等數據,並輸入計算機後進行計算,然後做出判斷。然而,事故發生後留給他們的時間實在非常短暫。他們後來採用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則:注視著陸點,如果該點在飛機擋風玻璃上的位置越來越高,這個點就無法達到。他們發現,機場在擋風玻璃的位置上越來越高,飛機很可能無法安全飛回機場。於是,機長和副駕駛馬上決定,在河上迫降,最後飛機迫降成功,所有人獲救。

在期貨交易當中,也是隨時可能出現這樣的異常情況。比如某個品種,突然間在盤中一洩如注,直逼跌停。交易員必須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判斷:這到底是一個烏龍,還是大勢逆轉?到底應該抄底買入,還是趕緊拋空?在短短的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內,不容得你去搜集各方面信息再做出決斷。交易員必須要憑藉自己的經驗,比如成交量很低,很可能是有賣出套保盤入場,直接掃淨買盤導致跌停。那麼僅僅是看到成交量的數據之後,交易員就可能可以做出買入決策。

這兩個例子,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在做決策的時候,如果時間緊急,決策者只抓住影響因素當中最主要的矛盾。比如飛機降落,主要矛盾就在於著陸點是否在擋風玻璃上升高或者降落。而在異常交易當中,主要矛盾在於成交量是放大還是縮小。當然事件的影響因素還有其他許多,但是在剎那時間內,試圖抓住每一個因素進行分析考量,最後的結果一定是黃花菜都涼了。

《三國志·諸葛亮傳》當中有句話:“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古人有云:“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所以不管做什麼事情,讀書、格鬥,或者交易,都必須要學會抓住重點,這樣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