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想吃草莓”,面對40一斤的草莓,兩位媽媽做法值得深思

每次帶孩子去超市最怕的就是他這個想要,那個也想要,關鍵是你不給買就賴在那裡不走,真的是挺令人煩惱的。

上週末朋友帶孩子去超市買蔬菜,走著走著,孩子就看見了紅豔豔的草莓了,指著40一斤的草莓對我說“媽媽,我要吃草莓。”朋友一抬頭看見上面的標價立馬對孩子說:“這個草莓不甜,等一會咱去水果攤上買蘋果好不好呀?”

“媽媽,我想吃草莓”,面對40一斤的草莓,兩位媽媽做法值得深思

孩子將信將疑的點了點頭,然後就戀戀不捨的跟著媽媽走了,朋友買完菜就帶孩子去水果攤上買了蘋果。

後來朋友和說:“那個草莓真的是很不划算,40一斤,能賣好幾斤蘋果和香蕉了。”

看到這裡,是不是有很多朋友就覺得這就是你呢?大多數家長在看到孩子想要貴東西的時候,就會想辦法哄騙孩子不好吃或者不好玩,要不然就是轉換注意力。

“媽媽,我想吃草莓”,面對40一斤的草莓,兩位媽媽做法值得深思

但其實也有一些父母是這樣做的,在孩子說:“媽媽,我要吃草莓”的時候,媽媽說:“這個草莓有一些貴了,媽媽只能給你買一點嚐嚐可以嗎?”然後這位媽媽就給孩子買了十幾塊錢的,孩子拿到草莓之後,很是高興的跟著媽媽回家了。

“媽媽,我想吃草莓”,面對40一斤的草莓,兩位媽媽做法值得深思

你看是不是兩種做法對於孩子的心情影響很大,第一位媽媽是用別的水果代替,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孩子了,但是卻不是孩子想要的。經過一些調查,發現這類孩子在之後就很少會向家長表達自己的想法,要麼是委曲求全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要麼就是直接放棄。他們從而缺乏了個性喜歡,在社會上面對自己喜歡的東西,也不會積極爭取。

“媽媽,我想吃草莓”,面對40一斤的草莓,兩位媽媽做法值得深思

第二位媽媽的做法是雖然未能完全滿足,但是還是儘量嘗試給予。媽媽的意思就是,孩子提的要求在合理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滿足。這一類孩子就會感到有安全感,知道自己的要求可能不能完全實現,但是在稍作改變之後一樣可以得到,在這之後孩子也會有信心,懂得變通,心思豁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