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凌,告訴老師?沒用!教育專家李玫瑾告訴你要這樣做

校園是一個特殊的環境,一群孩子聚在一起,各有各的性情,偶要衝突,實屬平常。但一旦主觀惡意使壞,持續欺凌同學,就會形成校園暴力。尤其現在是網絡時代,一旦曝光,基本全民皆知,很多家長就很擔心自己孩子的校園安全問題。

孩子被欺凌,李玫瑾教授告訴你:打回去

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如果孩子被打,她肯定支持孩子打回去,而且家長要教給孩子自保的能力。

孩子被欺凌,告訴老師?沒用!教育專家李玫瑾告訴你要這樣做


小孩子有時候就是打打鬧鬧的,我兒子雖然只上幼兒園小班,但是總有那種皮孩子沒事喜歡打其他小朋友,我兒子也被打過。我跟他說,別人沒打你,你就不準招惹別人。要是別人打了你,你一定要打到他以後都不敢打你,打之前講明白了,你要是再動手我就要打你了。第二天放學回來,我兒子說那個小朋友又打他,他跟人家說,你再打我,我就不讓你進來玩了。然後那個小朋友說以後不打了。老師說我兒子就是別人打一下他必還手。

孩子被欺凌,告訴老師?沒用!教育專家李玫瑾告訴你要這樣做

我堂妹被男同學打了,告訴老師沒用,只會換來繼續捱打。後來我伯伯知道了,那天就去學校門口接她,特地給她帶了一根棍子,然後叫她在門口等,看到那個男孩子一出來,就叫我堂妹上去抽他一頓,從那之後就沒有我堂妹就沒有被打過了。

校園欺凌影響深遠,關乎孩子一生

王聲湧提到校園暴力對青少年的生理發育和心理人格形成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弱小的心靈受到創傷,可能會影響其終生的心理與行為,暴力的受害者長大後會有更為強烈的報復心理和施暴傾向。傷害和暴力行為已然成為現如今青少年的首位死亡原因。

孩子被欺凌,告訴老師?沒用!教育專家李玫瑾告訴你要這樣做


不論是施暴的學生還是遭受校園暴力的學生,校園暴力行為都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產生深遠持久的危害,這非常不利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經常遭受校園暴力不但會導致學生身體的傷害和殘疾,而且還會導致當事人出現恐懼,厭學,不安,焦慮,抑鬱,失眠等不良症狀,從而使學業荒廢,自我認知下降,甚至在自卑絕望或情緒失控的條件下出現自我傷害,比如自傷,自殺等;有些偏激的學生在情緒失控的情況下還會有殺人的可能。

如何對待校園欺凌

有的孩子天生膽小,沒有攻擊力,你告訴她打回去也沒有用。就是因為平時的膽小,所以才會被欺負。對於這樣的孩子,應該怎麼辦呢?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當被欺負後這句話就變成了忍一時得寸進尺,退一步變本加厲。所以,建議教導孩子讓自己變得強大!

  1. 適量運動,因為孩子不愛吃飯往往是因為玩得太瘋,傷了脾胃。
  2. 學會分享和友善待人,這樣能讓自己建立一個強大的朋友圈(包括老師),最好能學會用友善化解衝突的能力,把敵人變成朋友的能力,這也是家長需要學習的異能!愚蠢的人任性地傷害別人的自尊心,而智者用友善和謙遜呵護別人,開發別人的善良!

我一個朋友從小就有意識地鍛鍊娃娃身體,每次叫女兒不要主動打人。但是被人打時,不要告老師,因為沒用,一定要大聲制止。要讓其他人知道不是自己先動手,先禮後兵,不聽就直接使勁打回去,不要打頭部就行。打了回來給朋友說清楚事情經過,如果老師家長要找麻煩,就把朋友電話給他們。當然我朋友家娃打架有實力,從三歲就開始跳舞練基本功,現在空翻都是輕鬆過,剛上小學被三個男生欺負惹毛了,她一推三個全倒地上了,課桌都給撞翻了。

孩子被欺凌,告訴老師?沒用!教育專家李玫瑾告訴你要這樣做


其實,打回去有時跟被打很衝突,本來被打了,再打回去!又變成施暴者,對方又成了弱者,告訴老師、家長!

人為什麼要互相傷害!本沒有傷害,開始只是玩,只是覺得欺負人好玩,過度之後就成了校園暴力,你教育他,他認為你不讓她玩,反而變本加厲,施暴者只有變成被施暴者才能讓他停下這種行為。

被施暴者,要麼在沉默中滅亡(我認為自殺的人一部分就是這樣來的),要麼在沉默中爆發,成為施暴者。而一旦成為施暴者,就再也不想變回去,能堅持本心的很少,因為再也不想品嚐被欺負的滋味,只有讓自己被遮掩才不被欺負。

李玫瑾教授的方法值得提倡。向恃強凌弱者示弱,那只有挨欺負的份。教育孩子正視現實,不畏暴力,強健體格,不做施暴者,也不被施暴,樹立正確的三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