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少有國家考慮在航母上安裝洲際導彈發射平臺?

J希克斯L


航空母艦的名字已經說明了它的用途,航空母艦本身並不是用來發射導彈作為武器平臺的,而是作為海上航空部隊的浮動起降、維護平臺使用。

如果要裝洲際導彈作為武器平臺使用,何須造那麼大一個笨重玩意?行動遲緩又沒有隱蔽性而且很容易成為被攻擊的活靶子。

完全可以多造核潛艇,隱蔽性好,航程遠,速度快。關鍵是價錢還比航母便宜。

所以,那些嚷嚷為什麼不在航空母艦上裝洲際導彈的人屬於軍盲,完全不知道航母艦隊的用途、配置和分工。

實際上,航母戰鬥群是一個海軍作戰體系,而航空母艦擔負的是海上航空兵在海上的浮動起降平臺的作用。它雖然自身不攜帶武器,但卻是整個航母艦隊的核心。

因為它搭載的各種類型戰鬥機,不但能夠保護航母艦隊的領空,還可以以海制陸,有效延伸戰略打擊能力。而且保護了各型艦船的領空安全,使之不會遭受到敵方突如其來的空中突襲。

而且在軍力配置上,形成了海空天電四維一體的預警、防護、進攻打擊能力,收到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如果把航空母艦用來裝洲際導彈,勢必犧牲戰機使用空間,那麼,在海上浮動這麼大一個活靶子,還不如多造幾艘戰列艦或者核潛艇,實用性更大一些。


謝金澎


在航空母艦安裝導彈武器系統曾經出現過!

前蘇聯時期作戰思想指導下、前蘇聯軍工設計出了許多“新、奇、特”的武器裝備,第一、二代航母就是講究“大而全”……而失去的武器裝備的專業性和實用性。
前蘇聯時期的第一、二代
航母的經典之作之一“戈爾什科夫”號航母、就是典型代表。

此類艦裝備了反潛導彈、遠程反艦導彈、防空導彈系統以及艦載機起降甲板。

前蘇聯時期錯誤指導下將航母設計的“高大全”、恨不能把所有的武器都裝備到航母上、結果,在航母有限空間內各類武器擁擠不堪、一艘航母沒有了重點作戰性能和優勢……

(航母的戰鬥力體現在各類型艦載機)。

可以說是航母世界裡的“另類”~有點不倫不類。

(前蘇聯時期的“高大全”式的航母設計)


(同時期的美國海軍航母)


一直到第三代1143·5型“庫茲涅佐夫”級航母出現、拆除了一大堆與航母無關的武器裝備、前蘇聯/俄羅斯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航空母艦。

(“瓦良格”


–庫茲涅佐夫級的二號艦採用滑躍式甲板)

(我國海軍全面改造升級後的“瓦良格”號……今天中國海軍的“遼寧艦”)


術業有專攻、各司其職武器裝備作戰性能和特點才能發揮最大的威力。
(印度海軍購買的前蘇聯的“戈爾什科
夫”經歷改裝也是拆除了前甲板的各類型導彈、騰出寶貴的甲板空間面積、用於搭載更多的艦載機)

航母戰鬥群……航母的作用在於搭載各類型作戰飛機、航母搭載的各類型作戰飛機越多其戰鬥力越強,這是現代海軍對航母的作用的共同認識。

航母的安全和戰鬥力交給艦載機、“清道夫”潛艇、“帶刀護衛”護衛艦和驅逐艦。

航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海上移動機場的角色就行了!


孔乙己亂彈


航母和導彈的結合體有個專業術語叫載機巡洋艦,是航母發展歷程中前蘇聯人的一種探索,但最終還是走上了以艦載機為主體的現代航母發展總格局,洲際彈道導彈既然已經在核潛艇上找到用武之地,核潛艇的隱蔽性遠比航母要高得多的多,那麼從務實的角度來分析,航母結合洲際彈道導彈有多大的意義呢?

二戰末期,以原子彈為代表的核武器出現後,如何有效的投送這種大殺器就成為各國研究探索的一個核心方向。在當時的環境下,飛機就成了最合適的載體,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使用核武器就是通過B-29轟炸機來實現的。曾經一度將發展重心放到了轟炸機上,但由於與原子彈前後面世的導彈技術逐步成熟,洲際彈道導彈的出現最終讓核動力轟炸機和高空高速轟炸機(比如美國的XB-70)胎死腹中,隨後就基本形成了當前的由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空基戰略轟炸機和海基戰略核潛艇組成的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

航母從誕生以來其基本的作戰編成就是以艦載機為核心展開的,從早期的水上飛機發展到現在專用的艦載機,基本上延續了這條發展主線。前邊我們提到了蘇聯的載機巡洋艦,所謂的載機巡洋艦通俗點講就是在巡洋艦的基礎上增加一定數量的艦載機,從而獲得一定的航空作戰能力,故而引申出一種外形像航母,內在配置卻介於航母與武庫艦之間的一種艦型。這種艦艇主要搭載了比較全面的防空、反艦、反潛等導彈系統,比較有代表性的艦型有俄羅斯的基輔級載機巡洋艦。

從上述我們就可以看出,蘇聯航母發展道路上發展的四型航母,其總體的發展由第一代的莫斯科級直升機母艦到第二代基輔級典型的載機巡洋艦,再到第三代庫茲涅佐夫級歲保留了大量的武備,但同時正式將艦載機納入到作戰體系核心位置,最後只停留在圖紙階段的新一代航母在設計上基本與美國現代航母類似。也就是說,前蘇聯在航母發展上繞了一圈最終還是迴歸到當前的發展態勢中,其此前搭載的艦載導彈射程最遠的也不過700多公里的專職反艦導彈。

在蘇聯之後,現代航母發展的趨勢基本明朗,在沒有國家去可以的集成過多的導彈系統到航母上,而是將航母主要經歷集中到發展艦載機上,以艦載機為核心的航母打擊體系基本成型。在這種發展背景之下,提出將洲際導彈集成到航母上,是一個很愚蠢的選項,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核潛艇相比航母更加隱蔽,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核反擊力量。航母和核潛艇本質上的區別是前者主要在水面作戰,後者潛行在水下,這一本質區別直接導致的結果是,核潛艇的隱蔽性是航母的幾十倍。發現一艘水面航行的航母,現有空天偵察手段都以獲取到,偵測航母的手段極為豐富,但是偵測核潛艇手段比較單一,只有聲吶系統。現代戰略核潛艇的噪聲水平已經發展到110分貝,俄羅斯最新的北風之神甚至達到108分貝,而航母就不用說了,其出航一個浩浩蕩蕩的航母編隊擺在那裡,不發現也難。

第二點,想要實現洲際導彈上艦,一個幾萬噸的武庫艦就綽綽有餘,航母的體型太大了。想要在水面艦艇上搭載洲際導彈,其實很簡單,只要艦體的縱向空間能夠容納下其龐大的體型就可以了,在艦型的選擇上,現在巡洋艦、驅逐艦的艦體相比航母更有優勢,核武庫艦沒必要用航母那麼龐大的直通式甲板,體型太大反而容易暴露。現在導彈垂直髮射技術已經成熟,只不過是增大一個發射井尺寸的問題,核潛艇上已經實現了,艦上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第三點,作戰功能單一化。航母本身通過艦載機實現了制空、制海和對陸打擊作戰功能的集成,這也是其被認為是當前最強海戰武器的核心原因。一旦將航母與洲際彈道導彈結合後,整個航母的作戰性質將發生顛覆性的轉變,這就帶來一個比較直接的問題是,一個由數艘護航艦艇組成的浩浩蕩蕩的航母編隊卻只能遂行核打擊任務,作戰功能被大幅度削減,如果不是準備打一場核戰爭的話,著實沒有多大必要;另外,打核戰爭航母編隊防護在嚴密,也抵不過有核國家無差別的核覆蓋打擊,幾枚核導彈就可以終結航母編隊的存在,如此有何意義可言?

最後一點,航母海上機動性完全喪失,性價比太低。航母編隊以其超高的機動性在海戰武器中而著稱,當其與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的洲際導彈相結合後,其機動性就顯得去足輕重了,在距離敵軍幾千公里甚至上萬公里之外就可以發射導彈,果真如此那還建造航母幹什麼,直接徵用民船改裝發射不就行了,要知道建造一艘航母的代價比建造一艘大噸位商船的代價要大得多得多,在性價比上也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