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臨清美食——家家會做的運河什香面

我之前文章裡寫“運河什錦麵由金瓶梅宴中的溫面和本地民間小吃撈麵綜合改進、演變創新而來。什香面(十香面)故名意思就是十種菜系,烹飪製作工藝流程講究,菜碼品種多,名為十樣菜。其實,菜料達十八樣以上,且隨季節變換蔬菜。”

反覆讀了幾次,我感覺忒官方了,一點也不地道,而我這【解密臨清美食】特輯就是要實實在在,所以我這篇說下我聽過、見過、吃過的什香面。

解密臨清美食——家家會做的運河什香面

有很多文章會寫十香面,也有很多飯店真的有十樣菜碼,其實我感覺咱們平常說的那個shi香面應該是【什】,也就是什錦的意思,講大白話,就是什麼菜都有,可以不到十種,也可以超過十種。

那篇十大最具代表性名吃中,有人說“溫面”,其實最開始寫文字的時候我並沒在意,而這位朋友的回覆讓我一下子時空穿越了,因為我爺爺就愛說“溫面”,這可能是老一輩人通俗的叫法。說是溫面,但是我記憶中每次吃都是在天暖和的時候,尤其是夏天吃的比較多,想想也是,那麼多菜碼放碗裡,麵條調一調才能拌勻,冬天容易涼,而夏天吃最好,夏天麵條出鍋,在涼水裡過一下,伴著那麼多菜碼,吃肚子裡特別舒爽,所以可能很多人的叫法和我們家一樣,叫“涼麵條”。

解密臨清美食——家家會做的運河什香面

麵條大多是機器壓出來的,現在容易買到,在我小時候,每次吃涼麵都要去現壓(面),我奶奶把麵粉放到密實的袋子裡,還會帶兩個雞蛋,因為加雞蛋活出來面更加筋道,更加好吃,然後帶著我去我家不遠的地方壓面,等我長大一些,我就替我奶奶拎著面口袋,這段場景在我記憶中非常深,因為它重複出現在我童年的生活中,以至於我現在對什香面都有種獨特的情懷。

解密臨清美食——家家會做的運河什香面

麵條就是普通的麵條,無非是加點雞蛋,用高級點的麵粉,真正可說的就是菜碼。我前面說:菜料隨季節變換蔬菜,這個確實是,因為從春末吃到深秋,現在有大棚隨時什麼菜都有,以前菜是隨季節走的,但是有幾樣是必須有的,或者說每次吃都能碰到。一個是西紅柿雞蛋滷,另一個是黃瓜絲,還有就是麻汁(芝麻醬,我還是喜歡叫麻汁),最後就是蒜泥兒,說是蒜泥兒,其實是帶點蒜汁兒的,帶點蒜汁才能拌的勻,之所以叫麻汁不叫芝麻醬,在我眼裡區別就是麻汁稀一些,芝麻醬比較濃稠,吃麵當然要麻汁。

主要調味的就是滷,我上面寫了西紅柿雞蛋滷,雞蛋和西紅柿炒制過程要弄得碎一點,還要著重多放點鹽,鹹一點。素滷還有茄丁滷,除了這兩樣素滷外當然是肉滷,相當於炸醬麵那個炸醬。滷是主要調味作用,所以無論是家裡吃還是去外面飯店吃,其他菜碼都是用碟子,而滷用的是盆兒,這是什香面的靈魂。

麻汁也是重中之重,至少我是這麼認為,因為我愛吃麻汁,麻汁包裹在麵條外面薄薄一層,吃到嘴裡特別香。當然這需要一種功力叫做拌麵,俗稱調調,菜碼全放進去,調的越勻越好吃,如果麻汁舀進去你調成了一個疙瘩,那全完了。

蒜泥兒也是點睛之筆,吃到嘴裡辣辣的,不加蒜泥兒的什香面沒有感覺。我想和蒜泥而寫一塊的是韭花醬,常說的醃韭菜花,比較鹹,用於調味。蒜泥兒和韭菜花都是隻放一點的。

蒜泥兒一般家裡都有蒜臼子,自己搗就行,我小時候就是幹這活的,這是我唯一能幫上的忙,醃韭菜花、麻汁,還有用到的醋,或者再加點醬瓜末,都應該是“濟美”醬園的。

解密臨清美食——家家會做的運河什香面

能夠喚起味蕾的,還有韭菜碎、豆角沫,哎,好像我還吃過一種滷,是豆角肉末滷,前面不加了,寫到這裡吧,不寫豆角沫我還想不起來呢。除了這些還有綠豆芽、紅羅卜絲等等,這些都沒味兒。所有菜碼加工必須遵守一個原則,那就是能細就細,能切丁就切丁,滷不能太稠,目的就是調面容易調勻,終極目標就是好吃。你說你家有錢,肉滷全是肉,那你出門把門帶上,你不懂什麼叫好吃。

吃什香面不是所有菜碼都放上的,喜歡吃麼就選麼,好吃才是目的。前面說了,拌麵功力相當重要,首先你不能因為能吃把麵條全挑碗裡,來上半碗麵條就可以了,剩下的空間放菜碼,還要預留出空間讓你拌麵條和菜碼,至於怎麼拌怎麼調,這個要親自上陣多次體會,熟能生巧。

什香面存在於臨清千萬家庭之中,夏天一到,三五個菜碼就能做成個簡單的什香面,再簡單些,肉滷+黃瓜絲也可以,有時間多準備,時間緊湊少準備,還是那句話,好吃是王道。

最後,什香面臨清人都會做,但是作為臨清美食,飯店也絕對少不了,據說臨清賓館的什香面不錯,我沒吃過,不能下評語,給朋友們做下參考,有吃過的可以在下面留言評論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