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媽媽,我害怕我不敢”,克服孩子膽小這5件事一定要教

在孩子遇到令人沮喪的、感到害怕和擔憂的事件時,你該如何與孩子交談?如何才能教會孩子更加勇敢,避免膽小?這一定是新手爸媽最經常遇到的。

“媽媽,我害怕會發生地震!”孩子說這種話時,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去年的的七月底,我們所在的城市廈門因為臺灣地震,而發生了一次不大不小的地震餘震。學校老師也組織孩子們撤到操場。當天晚上,當時我剛上床睡覺,我7歲的兒子總是不肯入睡,甚至小聲的抽泣。在瞭解這個突然的舉動和幼小的他在害怕什麼時,我意識到他已經經歷過一次班級的課桌搖動,老師有序的組織他們撤離班級的消息。這件自然現象或多或少在他心裡產生了不小的震動。孩子說:“媽媽,我害怕晚上我們睡著了,會發生地震。我們會死掉嗎?地震是橫波先來還是縱波先來?”我竟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儘管我為了孩子最終能安心睡覺。臨時起床用被子演示告知他什麼是橫波縱波,同時用一個啤酒罐子頂著一個不鏽鋼蒸鍋,告訴他一旦地震了,這個蒸鍋會掉落髮出聲音提醒我們……這樣他才安然入睡。

心理學:“媽媽,我害怕我不敢”,克服孩子膽小這5件事一定要教

但儘管這樣,我們仍然不知道如何正確管理孩子們的感受和想法,仍然發現自己很難找到正確的詞來減輕小孩的恐懼並讓他知道一切都會好起來。

畢竟,在世界某些地區,甚至同樣有不和平的動亂,還有更多自然災害時刻在發生,很多人都在以最悲慘的方式失去了親人。然而,電視、視頻、學校,時刻都在報道危險的發生,這些,對於一個剛滿6週歲的孩子,他該如何消化和處理這些信息?

除非您和您的家人與世隔絕地生活,否則孩子總會正面側面地接觸到不良事件和新聞,這就是一種生活常態。當悲劇和災難來襲並大規模發生時,我們都有可能在感受到一些連鎖反應。 問題是,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這些信息中有很多是不適合他們的這個年齡的語言的。

心理學:“媽媽,我害怕我不敢”,克服孩子膽小這5件事一定要教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被告知要監督和減少我們的孩子使用社交媒體,避免接觸到社會的負面消息。但我們所有人都無法全天候24小時地監督孩子幼小的他們,仍然不會有豐富的生活經驗來篩選信息,獲得正確的觀點。對於一個很小的孩子,聽到的悲劇可能其他年齡相仿的孩子受害了,被霸凌了,或者可能是誰的媽媽和爸爸的人被殺了,聽到這些消息,孩子們可能是不知所措的。

孩子一旦接觸到這些信息,內心的想法(以閃電般的速度思考)可能是這樣的:“這會發生在我身上嗎?”“我也會失去我的媽媽嗎?”“我所有的玩具/朋友/東西等都會消失嗎?”“我的媽媽/爸爸能夠保護我安全嗎?”……

在4歲或7歲時,孩子還沒有智力和情感手段來評估事件是否真實,是否可信或是否值得關注某些信息。

篩選重要和過濾掉非必需信息,是我們成年後不斷調整後獲得的一項技能。當孩子無意間接觸到超出他們理解能力範圍之外的信息時,作為父母,我們怎麼說和怎麼做才能在孩子已有的經歷、思想和情感波動中成為更好的依靠,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定海神針呢?

從兒科醫生和心理學家建議,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我們的孩子消化恐懼和害怕呢?

1-做好準備,接納孩子的感受

情緒和精神準備是必要的。首先,在與孩子交談時,聽到孩子的各種害怕心理和擔憂,首先大人要先管理自己的反應。如果孩子們在說出擔心和害怕時,看到父母是冷靜而理性,他們就會嘗試著效仿。

其次,考慮一下你對此說些什麼恰當的回答。別急著否定孩子的擔心和害怕毫無理由,否定孩子是“瞎操心了”,而是首先在乎孩子的感受。

心理學:“媽媽,我害怕我不敢”,克服孩子膽小這5件事一定要教

2-探索,幫助更深入的瞭解孩子

當談論在媒體新聞上看到的恐懼和害怕的事物時,請順著話題找出孩子當前所知道的。例如,如果知道孩子們已經接觸到有關我們周圍發生的自殺、車禍或者其他暴力事件的最新消息,那麼就更正表述,用諸如“我知道孩子你早就從學校瞭解到有關____的新聞/發生的事,或者說,媽媽知道當XX事發生時,你剛好放學看到了……”來開頭。而後等待孩子做出回應。

在這些情況下,孩子可能實際上什麼也沒說,因為他們可能正在聯想和害怕。嘗試著讓孩子描述事件。而後通過複述,冷靜客觀地幫助孩子描述事件和孩子可能的感覺。

3-分享

如果孩子確實對發生的事件有疑問甚至是害怕,聯想到了自身,請冷靜客觀地給他們一些基本事實和信息,不用過於含糊,但也要相對準確到足以適合孩子當下的年齡,把話描述到適合孩子年齡可以理解德話。

避免提供過於圖形化的信息。例如,在學校周圍的車禍事件發生後對5歲孩子說:“是的,車禍了,你看,這是車禍現場,有人受傷了/死了”,這種信息容易引起孩子的害怕。

心理學:“媽媽,我害怕我不敢”,克服孩子膽小這5件事一定要教

對於低年級學生,描述要相對客觀和避免過於添加害怕的因素。例如:“……,雖然某小區發生了偷盜事件,但是警察正在盡其所能抓捕那些壞人,並確保這種情況不會再次發生。有警察執行公務,我們很安全!”描述儘量準確,簡潔,和客觀。
同時,適當時也要承認自己的感受(讓孩子感覺到,並不是他一個人才有這種擔心和害怕的感覺)。

“是的,我為這件事的發生感到難過和擔心。他們的家人肯定也非常難過!”通過這樣做,您正在向孩子展示所有情緒都是真實的,可以出現的,我們接納孩子的這種感覺。

孩子看到父母承認有這些情緒會使孩子的經歷和感受“正常化”。覺得自己的擔心和害怕並非不正常,而是正常反應。

4-給與孩子保護和放心,安全感

在聽到壞消息的過程中,我們孩子的安全感會有所動搖,對周遭事物的控制感會減弱,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這時,父母儘可能使負面的信息遠離孩子,尤其是在年幼的孩子在身邊的時候不要看過於暴力和血腥的電視電影。

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安全的,並且父母將會盡最大努力確保孩子的安全。重複說明其他人正在解決一些正在發生的事,孩子不用過於擔心。

心理學:“媽媽,我害怕我不敢”,克服孩子膽小這5件事一定要教

有些孩子可能會一遍又一遍地問同樣的問題-“媽媽,我也會死嗎?我不想死!”這是預料之中的。請耐心等待,孩子會從擔憂中緩過來,父母給與更多正面的消息,父母會一直陪伴孩子。

5-提出解決方案,幫助孩子渡過恐懼期

就比如,孩子經歷過學校的地震演練、消防演習。同樣,在家裡也以某種方式幫助孩子學習自救和預防措施,以此來解決他們的恐懼和擔憂。再比如,帶孩子到科技館,看地震模擬器,以幫助她瞭解發生地震時可以做些什麼。

總之,最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如何“以一種冷靜而富有同情心的方式”來處理遇到的問題。

心理學:“媽媽,我害怕我不敢”,克服孩子膽小這5件事一定要教

日常生活中,孩子通常會遇到這些時候,請考慮及時舒緩孩子的情緒,如:

  • 睡眠問題–難以入睡,怕黑。做噩夢醒來。父母不得強制要求孩子單獨入睡,否定孩子的害怕。
  • 身體不適–這些症狀可能讓孩子感到疲倦或不適,例如經常性的頭痛或胃痛。別讓孩子一人承擔痛苦和恐懼,而是向其解釋身體機能的運行,並相信科學和醫生。
  • 行為和情緒變化–比如頻繁吮吸拇指,發脾氣,緊貼著大人不放,或者攻擊性增強,頻繁哭泣或孤立自己;遇到這些情緒變化時,父母不能忽視,耐心找出孩子這些變化的原因,增強其安全感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