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富可敵國,一生卻從未穿過綢緞,從未坐過馬車

民國時期上海有所知名的中學名為“澄衷中學”,胡適等均曾就讀,而其創辦人即清末時期寧波知名商人

葉澄衷

葉澄衷以貿易起家,繼而辦實業、做金融,他身上有兩種性格,一是“敢為天下先”,二是“謹慎從事”的經商之道;而兩者的完美結合,最終讓這位早年出身貧窮的少年一躍成為早期“寧波幫”的首富。

據後來研究者的評價,“葉澄衷首先在五金行業,他是第一個領袖人物,他的規模也很大,所以他定下的規矩就是五金行業的規矩。他是同業領袖,所以他確定了許多規矩,今後的五金行業基本上都遵照行規在行使。譬如當時的同業拆借,葉澄衷的“順記”從來都是自家低價拆借給別家,而從不向別家拆借,這一做法讓同行們心服口服。

他富可敵國,一生卻從未穿過綢緞,從未坐過馬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葉衷澄對外做生意時不卑不亢,不失國格、人格。如《葉公澄衷榮衰錄》中說的,“海上通商以來,中國商人能抗衡外國者,首推寧波,而其間又以胡君雪崖、葉君澄衷為之領袖。二君皆毫無憑藉隻身崛起。”

以下聊舉一例。1884年中法戰爭時,江南製造局與福州船政局為備戰而同時向葉澄衷訂購了煤炭。接到訂單後,葉澄衷先安排本商號的煤炭立刻運往福州船政局;此外,他又不惜賠本買下另一船煤供應江南製造局。如此舉動,當時讓外人很是費解。

有人說,葉澄衷每次做的都是賺錢生意,為何這次明知虧本,還要一意孤行呢?對此,葉澄衷回答說:“該賠本的時候,就應該賠本。賠,是為了將來更好的發展,更加賺錢。”

他富可敵國,一生卻從未穿過綢緞,從未坐過馬車


和其他富商所不同的是,葉衷澄發家致富後仍熱心於社會公益,其在家鄉設立了樹德堂、忠孝堂、牛痘局、救火會等,其間撫卹孤寡,急人所急,深得人望。當時,即有鄉諺稱:“依澄衷,不憂窮”。此外,葉衷澄還在上海設立了懷德堂、崇義會、廣益堂等機構,為各種公益慈善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1888年,因帶頭捐出鉅款賑濟浙江災荒,清廷傳諭嘉獎葉衷澄並賜給“樂善好施”、“勇於為善”兩塊匾額。葉衷澄雖然讀書不多,但對教育卻十分熱心,其曾表示,“興天下之利,莫大於興學。”為此,他早年曾籌辦順記商務學堂,為本行業培養人才。1875年,葉衷澄又在上海創辦葉記商務學館,地址設在上海外灘金陵東路一條弄堂內。

他富可敵國,一生卻從未穿過綢緞,從未坐過馬車

1899年六十大壽時,葉澄衷作出一個決定:在上海虹口張家灣捐地30畝並捐資10萬兩創辦一所新學堂。為此,葉衷澄表示:“餘以幼孤,旅寓申江,自傷老大無成,有類夜行秉燭;今為童蒙,特開講舍,所望髫年志學,一般努力惜分陰。”

這所新學堂,就是後來知名的澄衷學堂,也是上海第一所由中國人創辦的新式學校。

1900年五月,新學校開始破土動工。但遺憾的是,還沒等到學校開辦,葉衷澄即於當年十月因病去世。去世前,葉衷澄遺命對學校事須有久遠規劃。之後,葉衷澄的長子葉貽鑑兩次續捐共計10萬兩白銀,學校規劃與建設日趨完善。

1901年正月,新校落成,其中正舍三十幢,旁舍十五幢,風雨操場一塊,校門砌以大理石雕刻的門額,定名為“澄衷蒙學堂”。澄衷學堂成立後,同鄉翰林蔡元培曾應邀擔任過校長。在之後數十年中,澄衷學堂共培養學子四萬餘人,其中即不乏胡適、竺可楨、倪徵燠等近代名人。此外,葉澄衷還在家鄉創辦義學,這就是後來的中興學堂(初名葉氏義莊)。其中,如邵逸夫、包玉書、包玉剛、趙安中、包玉星、樓志章等近代知名實業家都是在這裡接受的啟蒙教育。

他富可敵國,一生卻從未穿過綢緞,從未坐過馬車

1921年4月,澄衷學堂校友為葉澄衷集資鑄像。據說,設計銅像時沒有特別注意細節而做成穿織錦綢緞長袍了,葉家子孫見後立即指出,葉澄衷一生簡樸,從來都是穿普通的布長衫而沒有穿過織錦綢緞。如其孫女葉吉謀所說:“我爺爺終身穿老布衫到頭。……爺爺常說:‘穿老布衫襖是不忘祖宗’”。據其後人所說,葉澄衷外出辦事或訪友,一向是步行而從不乘車馬。後來,他已經是上海灘上的大老闆了,當時有合作的洋商提出送他車馬以便出行,但被他婉言謝絕;某次,洋商送他五套西裝,他也都是轉送身邊幕友,其傳統簡樸可知。

澄衷學堂的教科書《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説》相當於一部切要而實用的兒童字典。所收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幾乎涉及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足以讓使用者明瞭祖輩的生命圖景。其編排由淺入深,張弛有度,單元的劃分,插圖的調節,無不匠心獨運。選材廣泛,由天文、地理、典章制度、草木禽獸、日用器物、到人事萬象(包括生老病死),給出了一個博大、有序、美妙的世界,童稚將因之而展開自己的人生遐想。談知識,博學中見美感;論事理,透徹而有德性。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説》還是一個敞開的新世界。它對西方文明的介紹,以兼容幷蓄的立場為之,涉獵之廣,格局之大,令人敬慕。這儘可見出晚清中國風雲激盪的思想氛圍,以及置身其中的先進知識階層的價值取向。在講解字例時,引入諸多現代科技發明、人文思想及政治制度的知識,並與中國現狀相比較,給予讀者深刻的啟示。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説》對漢字的解説,尊重延續兩千餘年的字學傳統,每每先講解漢字起源時的本義,再講解引申義和假借義,並引用傳統經典中的釋義和用例,聯繫變化著的社會生活形態,增進兒童對漢字的認識。這種讓漢字迴歸生活,重視“小學”(文字、音韻、訓詁)識字教學傳統的做法,頗值得為人師者借鑑。

他富可敵國,一生卻從未穿過綢緞,從未坐過馬車


他富可敵國,一生卻從未穿過綢緞,從未坐過馬車


他富可敵國,一生卻從未穿過綢緞,從未坐過馬車


他富可敵國,一生卻從未穿過綢緞,從未坐過馬車

此書既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書,又是一部小學字典,同時,還是一部解釋字根意義、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諸多知名人士如胡適、竺可楨、茅盾等都是以此書作為童年的啟蒙教材。胡適到上海造訪澄衷學堂舊識時曾說:“中國自有學校以來,第一部教科書,就是《澄衷蒙學堂啟蒙讀本》(即本書),這一部讀本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著歷史性的價值。”亦有論者稱這套課本“是文明史的重要標誌之一”。八冊內列“檢字、類字、字課圖說”等內容。字課圖說分成簡說與詳說,簡說為十歲以下的學生而說,詳說為十一歲以上的學生而說;注音、釋義各有側重;以常用字為主,生僻者不載;字義分詳簡二類,識字之序分淺深二級,先淺後深。

對今天的讀者而言,這部用於童子發矇的看圖識字課本,讀來已有文辭艱澀之感。除了文化斷層所導致的閱讀古漢語能力下降外,該書的釋義方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全書僅有句讀,而無新式標點,讀者閱讀時,僅斷句一項,就得頗費斟酌;諸多引文混雜其中,造成閱讀障礙,缺乏古典文化知識的讀者恐怕很難明白其真義。基於此,我們特推出這部繁體橫排點校本,格式、圖畫一仍其舊。為方便閱覽,分上下冊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