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靠山吃山,靠水喝水的曲陽人,他是如何成為栝樓裡的生意經

沒有靠山吃山,靠水喝水的曲陽人,他是如何成為栝樓裡的生意經!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喝水。聞名國內外的“曲陽石雕”並沒有讓曲陽縣文德鎮南洪德村的村民陳銀峰“靠山吃山”,他卻另闢蹊徑,創辦了自己的家庭農場——曲陽縣力峰家庭農場,津津有味地做起了他的栝樓生意。

沒有靠山吃山,靠水喝水的曲陽人,他是如何成為栝樓裡的生意經

栝樓屬於一種中藥材(瓜蔞),其藥用價值很高。根據入藥的部位可分栝樓皮、栝樓仁、栝樓根莖(天花粉)。它不但具有抗腫瘤、延緩衰老的作用,還可治療冠心病等疾病,市場前景非常看好。說起種植栝樓的初衷,陳銀峰侃侃而談“我是個農民,自然也離不開這片土地。

沒有靠山吃山,靠水喝水的曲陽人,他是如何成為栝樓裡的生意經

近幾年種糧食的收益不好,再像過去那種方式在地裡“刨食”肯定走不通,必須做新型農民,在土裡‘掘金’。為了提高農業生產技能,開闊市場視野,增強市場經營意識,我參加了縣農業局組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取得了新型農民證書,還創辦了家庭農場。通過職業培訓,讓我認識到農業的出路在於調整種植結構,農民的出路要緊跟著市場腳步走。

沒有靠山吃山,靠水喝水的曲陽人,他是如何成為栝樓裡的生意經

所以,在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我看準了栝樓這種中藥材。它不但全身是寶,而且種植成本低,效益高,我跟本地的製藥廠簽訂了栝樓回收合同,保證了市場銷售問題。”

沒有靠山吃山,靠水喝水的曲陽人,他是如何成為栝樓裡的生意經

後來,據瞭解,南洪德村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等大田作物為主。

而陳銀峰在村裡率先種起了藥材栝樓,成為村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說起栝樓的種植效益,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年種植,多年收益,這是栝樓種植特點。

沒有靠山吃山,靠水喝水的曲陽人,他是如何成為栝樓裡的生意經

第一年種栝樓,購種鋪底肥等每畝只需投入600多元。田間管理也比較容易,不追肥,不打藥,定期除雜草即可,省工省力。

沒有靠山吃山,靠水喝水的曲陽人,他是如何成為栝樓裡的生意經

現在我種的栝樓每畝純收入2000多元,是小麥、玉米收益的2倍多,隨著產量不斷提高,它的種植效益將比現在還要好。栝樓還可以套種小麥,小麥的收入等於給我錦上添花。

沒有靠山吃山,靠水喝水的曲陽人,他是如何成為栝樓裡的生意經

另外,栝樓的根莖也就是天花粉每斤能賣20多元,幾年後這筆收入也非常可觀。目前,我的家庭農場的栝樓種植面積150畝。下一步,我要將栝樓種植面積擴大到300畝,並帶動村裡的鄉親們,讓他們也能嚐到種植栝樓的甜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