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去工作,但不要急著去賺錢

如果你正在經歷這種“苦”,就趕緊逃離吧!

一天,我帶著女兒去給她報名,辦完事準備開車回家,這時聽到背後有人叫了一聲“姐”,回頭一看,是個揹著揹包,手裡拿著一個皮具清洗液的男孩,大學生模樣,一看就是在推銷產品,這幾年,我見到太多這樣的“苦難體驗者”,我不禁皺了一下眉頭。

“是在叫我嗎?”我問。

“姐,能打擾你幾分鐘時間瞭解一下我們的產品嗎?”在太陽的炙烤下,他已經汗流浹背,年輕的臉也被曬得通紅,一看就是在外面待的太久了。

“不好意思,我趕時間”,“姐,耽誤不了多久,一分鐘就夠了”,他不甘心,頗有鍥而不捨的銷售精神。

“媽媽,你看那小哥哥多可憐,你就瞭解一下吧!”女兒懇求道。

“不好意思,真的趕時間,孩子上學要遲到了”,聽我這麼說,他才悻悻地離開。

看著他失望的背影,女兒覺得我不近人情、沒有同情心。

這樣的推銷實在太多了,產品也沒有他們說的那麼好,打入不了大商超,就用這種最蹩腳的方式去推銷同樣品質的產品。我把它理解為這是大學生為了體驗生活而接受打擊的一種方式,目的是享受被拒絕,被冷落,培養不朽的厚黑精神!難道吃了這樣苦,就能成為人上人了嗎?

年輕時去工作,但不要急著去賺錢

如果說孩子涉世未深,那麼家長呢?總覺得孩子吃苦就是一種歷練。

其實不是什麼苦都值得經歷的,那些原本一開始方向就錯了的苦,只會讓人越走越遠,這種讓人看不到希望的是苦才是人生最大的苦。

不是所有的苦都能換來幸福,有的苦就是毒瘡,當一個人沉在最底層無力反擊時,他一定會失去對生活的希望,輕則頹廢,重則輕生。

我聽到的關於銷售的第一節就被深深吸引,這節課的課題是《你若盛開,蝴蝶自來》,這句話就夠了,這才是終極銷售。不斷內求勝於無數次推銷,栽下了梧桐樹,害怕引不來金鳳凰?太多用成功激勵人的做法都是飲鴆止渴,沒有一兩天成功的,也沒有一兩年成功的,沒有幾十年的臥薪嚐膽都不配談成功。與其臨川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只有內心強大,渾身才有力量,即使身處最底層,也會仰望星空。

年輕時去工作,但不要急著去賺錢

所以年輕的時候該去工作,去做蓄積力量的事,而不是去賺錢。

我的朋友是一位老師,年輕時的夢想就是認真做一名老師,可最終被錢少事多離家遠的現實打敗。

那些年老師真的太窮了,請假扣工資,加班沒有加班費,各種檢查讓人精疲力竭,整個校園都在抱怨,“幹一份工作拿一份錢”成了他們學校老師的風氣,大家都斤斤計較、挑三揀四、沒時間去鑽研教學。

結果呢?有一年市報社面向全市中小學招日報編輯,原本還有點寫作功底的朋友此時已經放棄充電好幾年了,當年的才華也被生活磨的所剩無幾,所以也沒有勇氣去報名;又有一年,市裡新辦了一所重點學校,招聘優秀中小學老師,而他連一個教學大循環都沒有經歷過,一直以來只在低年級徘徊,不是教學能手,自然又與這次機會失之交臂。後面的機會還有很多,但是都敗給了“給一份錢幹一份工作”的狀態。

上帝無數次派船過來拯救落水的人,可有的人已經漂的太遠了。

後來他們學校也分來了一些年輕老師,當他們看清楚形式之後狠狠地幹了兩年,一有了機會就走了,而他依然留在那裡,繼續著錢少事多離家遠的生活。

本來已經很累很頹,不努力只會越來越累,低效率的工作和抱怨的環境終於將他拖入了深淵,連仰望星空的的夢都不再做一回。

有時候他也會悵然一下,該工作的時候就要好好工作,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才是年輕時的狀態,是我放縱了自己。

年輕時去工作,但不要急著去賺錢

其實哪裡都一樣,都是那麼多工資,我如是安慰他。其實哪裡一樣?成功有區別,奮鬥才會真幸福,他終究是品嚐不到這種滋味了。

大財有大用處,小材有小用處,不必用世俗的標準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是泥土,就去滋養莊稼;是沙子,就去建設大廈;是木柴,就去給千家萬戶送溫暖;是大樹,就去做棟樑。總而言之沒有無用,各司其職就好。

也不用去刻意攀比,每個人的節奏不一樣,何時成功都在自己的時區裡,沒有必然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有的人18歲結婚,20歲卻無奈離了婚,有的人30歲組建了家庭卻相扶到老。

有的人20歲就功成名就卻只活到了50歲,有的人50歲才成家立業,卻活到了90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步程,什麼樣的節奏會適合你其實早已經有所安排,努力就好!如果非得逆天而行,最後就是活成了別人的節奏,反而誤了自己的人生。

人生中只有一種苦是值得去吃的,那就是成長的苦,而非陷入貧窮的池沼中去渡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