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滅燈 坐在船艙中默然不語 靜靜地聽風浪擊打在船舷上的聲音

舟中讀元九詩 唐 白居易

把君詩卷燈前讀,詩盡燈殘天未明。眼痛滅燈猶暗坐,逆風吹浪打船聲。

詩人經常默然不語,卻通過眼前的景物來表現自己心中複雜而深刻的心情。這是白居易最擅長的手法。和本詩後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詩人的《夜雨》,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同樣也是詩人默然不語,坐在窗前靜靜的聽夜雨打在芭蕉上的聲音,卻把自己幽微曲折的心境表現的細緻而隱秘。

黎明滅燈 坐在船艙中默然不語 靜靜地聽風浪擊打在船舷上的聲音

一、白居易與元稹的友情

標題中的元九指的就是白居易最好的朋友元稹。唐代的詩人,有好多人是非常好的朋友,他們的友誼也通過詩歌流傳千古,比如李白和杜甫。但是實際上杜甫很懷念李白,李白對杜甫的感情並沒有這麼深。而我們的元稹和白居易,是真正的可以交心的真朋友,不是塑料友情。

黎明滅燈 坐在船艙中默然不語 靜靜地聽風浪擊打在船舷上的聲音

白居易與元稹的友情之深,可以通過白居易的另一首小詩來證明, 那就是《同李十一醉憶元九》“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做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正在和別人喝酒,突然想起來好朋友元稹應該到梁州了吧,心中萬分的思念。而比較巧合的是,他的好朋友元稹也正在梁州,做夢夢見和白居易,李十一等人遊玩,醒來後寫了《古梁州》。由此可見他們是多麼的心心相通。

二、惺惺相惜的落難朋友

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是元和十年,這一年對於白居易是顛沛流離的一年,他因為宰相武元衡被刺案的牽連,被貶謫到江洲,雖然對於千年後的讀者來說是幸運的,因為就是因為這次貶謫江州,我們聽到了“江州司馬青衫溼”的《琵琶行》,但是對於白居易來說,這是不幸的。更不幸的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元稹,已經先於自己被貶謫到通州,也就是今天的四川達縣。光是聽地名,就知道在古代,那是多麼偏僻的地方。

黎明滅燈 坐在船艙中默然不語 靜靜地聽風浪擊打在船舷上的聲音

詩人的心中是鬱悶而悲憤的。他在貶謫的路途之中無處消遣,只能在夜晚點亮油燈,坐在燈前細細的品讀好友元稹的詩集,一直看到天快亮了,眼睛都痛的受不住了,這才滅了油燈,坐在黑暗的舟中默然不語,此時天籟俱寂,天地間所有的聲音都如潮水般退去,只剩下水浪拍打船舷的聲音傳入耳朵,船身隨著水浪慢慢搖晃。

而我們的元稹不愧是白居易最好的心靈相通的好朋友,他也寫了一首詩來相和。那就是《酬樂天舟泊夜讀微之詩》:知君暗泊西江岸,讀我閒詩欲到明。今夜通州還不睡,滿山風雨杜鵑聲。

三、這首詩有極強的電影畫面感

這首詩的基調,是“悽風苦雨”,人到中年,自己別貶謫偏遠之地流離失所,知心的朋友被貶謫到蠻荒之地無法相見。這是這首詩要表達的淒涼底色。詩人打破詩歌寫作的禁忌,連續重複的使用了三次“燈”字,營造出了極強的畫面感,來表現這種感情。映射在讀者的腦中,彷彿一幕幕唐代的電影畫面。

黎明滅燈 坐在船艙中默然不語 靜靜地聽風浪擊打在船舷上的聲音

開頭第一句“把君詩卷燈前讀”,第一幅畫面躍然進入讀者腦海,船艙昏暗,一燈如豆,白居易手拿詩卷,湊在等下讀詩,第二句“詩盡燈殘天未明”,詩人讀完詩卷,起身推開船艙的窗口,看了一下天色,還未天亮,而桌上的油燈卻已經快沒油了,燈光變得忽明忽暗,詩人的臉也在燈光中明暗變化。第三句“眼痛滅燈猶暗坐”則更近一步,詩人在黑暗中默然不語,就這麼靜靜的坐著。

四,這首詩把中年困頓的悽苦寫的入木三分

前面的這三句詩,是層層鋪墊,層層推高,最後情緒達到頂點,最後一句話一瀉千里,“逆風吹浪打船聲”,風聲,浪聲,浪打船舷的聲音,透過黑夜,透過船艙,傳進了詩人的耳朵,傳進了詩人的心中,一時間悲從中來,千言萬語不知如何表述,只能坐在黑暗中,聽著艙外的聲音,這些年來的往事,一幕幕都在心頭浮現,酸甜苦辣的滋味一起湧上心頭,再也說不出任何的話來。

黎明滅燈 坐在船艙中默然不語 靜靜地聽風浪擊打在船舷上的聲音

其實只要人到中年,只怕所有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回家走到樓下,突然不想上去,就這樣坐在小區的花壇裡,默默的抽著煙,什麼都沒想,卻什麼都在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