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伏科技(之)中國式機會

倚伏科技(之)中國式機會

在剛剛結束的“時間的朋友”2017跨年演講活動上,羅振宇著重闡述了一個主題——中國式機會,他通過六大腦洞大開的思維邏輯來論證了中國是全球製造業轉移的最後一站,中國因為有自身的超大規模體量,從而成為全球經貿的樞紐,施展的新書《樞紐》也同步開賣了,據說因為羅胖的感悟都源於此書,所以短短几天時間已經大賣十二萬冊了。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預計在2020年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中國在全球經貿業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中國式機會能像羅胖所鼓吹的那樣成為全球製造業轉移的最後一站嗎?中國又能否像施展所描述的那樣成為全球的樞紐呢?筆者持謹慎的態度,本文主要從以下三點分析。

一,機會點,快速發展的紅利。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不同的層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國人的思想意識有了明顯的蛻變,很容易接受西方現代國家的一整套社會運作邏輯,對資產的看法也有了新的認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更加放大了中國在經濟發展上的獨特優勢,使得中國成為全球各大公司主要考慮的市場,各大經濟體都急切需要進入中國市場,這又無形中促使中國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

所有人都注意到了這樣的一個世界背景,所有人都相信中國的市場潛力是巨大的,在這樣一種全民高度認同的場景下中國式機會足以提振所有人的信心,不僅僅是中國國民,其他海外組織機構和個人都一樣高度認可。中國從欠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再到發達國家,這一路上的高速發展正是中國經濟不斷增長的引擎,同時也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

二,風險點,盲目自信的漏洞。凡是有機會的地方,那麼一定同時伴隨著風險,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後正是發展速度放緩的表徵,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中國也未倖免,國家層面強有力的20萬億拯救資金幫助中國經濟在危機後逐漸走出疲軟狀態,但中國經濟的整體架構及三駕馬車並未改變,所以,當20萬億消耗完後,中國經濟再次增速放緩,新常態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定義出來的。

但中國式機會卻再次振奮了國人,甚至有點像打雞血地刺激著每個中國人,每個人都在瞪大眼睛注視著這個所謂的中國式機會。在信心爆棚時,我們更應該能夠理性地認識到這個機會並不能夠幫助中國徹底解決經濟架構及增長引擎的問題。它只是從認知的維度向每個正處在焦慮中的中國人提供了一點安慰劑而已,我們若對中國式機會過於盲目地自信甚至自戀的話,那隱性的風險將是致命的。

三,未知點,無序變化的無常。羅胖和施展都以現有的知識框架及中國發展的經歷來對中國及全世界的發展進行預測,但當今世界變幻無常,更不是按照線性連續的規律去發展,更多時候是無規則地隨機運動,這樣勢必會出現不連續性的特徵。羅胖篤定的態度堅信中國就是全球製造業轉移的最後一站,也就是說全球製造業在分工的時候,中國是承接全球製造的最後的接包服務商,羅胖認為雖然有些在國內的製造業工廠轉移到了其他國家,但本質上還是由中國企業在分包管控的,是中國企業在配置原材料等資源的。

無規律、非線性、非連續性的發展,這是中國以及全球發展的一個基本特徵,正是因為發展的變幻無常,毫無規律可循,這才使得中國式機會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更需要謹慎對待,因為中國式機會的論點及闡述用到的論據都太依賴於中國以往的發展經歷了,隨著全球經貿環境的變化以及中國國民意識形態的轉變,這些潛藏著的巨大不確定性都是極有可能給中國式機會帶來致命打擊的。

毫無疑問,羅胖的主題演講給焦慮中的愛智求真的小夥伴們來了一顆定心丸,施展通過對3000年中國歷史的研究所深挖出來的中國樞紐理論也極大鼓舞了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新中產階級,但是,作為局外之人的我們需要持理性並謹慎的態度來對待這個所謂大時代下的大機會。既然是機會,那一定會有風險,不能因為施展所描述的內卷化問題已經被全球經貿一體化網絡所打破就不再有所顧慮,因為除了內卷化這個問題之外,肯定還深藏著很多目前還沒有被發現的暗湧。

倚伏科技(之)中國式機會

跨年演講

倚伏科技(之)中國式機會

學者施展

倚伏科技(之)中國式機會

中國工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