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且清且明》

【且清且明】

•賈長遠•

這裡有晴朗的天空、清清的河流、熱情的土地、勤勞的人們。這裡有青青的野草、乾淨的小路、寬敞的庭院、盛開的芍藥、繚繞的炊煙。 這個春天來得乾淨,通體透明,把這些都放在眼裡,且清且明,滿心歡喜。

散文《且清且明》

一鍋豆漿是清明。農家的煙火很香很甜,用的全是木柴,柴火是鄉下的衣食情結,是清明中的縷縷詩意。鄉下有閒時拾柴的習慣,山上、路邊、地角,哪裡有一根木棍和枝椏,隨時都可以撿到手上,抱著回家。雖來得容易,卻是和金子一樣珍惜,更有柴火燒出來的豆腐別有風味。做豆腐是有很多工序的,單就泡黃豆、磨漿、燒頭道豆漿、濾漿、點二道豆漿,火上的工夫就要個把小時。在院子中支起土灶,引燃一把乾柴,將粗大的木柴傳進去,再放上一口早已磨亮了的大鐵鍋,磨出來的第一道豆漿倒進去,燒豆腐了。火旺,鍋底發燙,鍋邊慢慢地冒著熱氣,火煙的味道和豆漿的香味散透到風中。置一把白紗布蒙好的筲箕,豆漿煨得翻滾了就舀進來過慮,用水瓢一邊攪動一邊適當加些清水。另外的人要把糊在鍋裡的鍋粑鏟乾淨,濾好了的漿就可以倒進來燒開了。從罈子裡倒出酸湯,用小勺舀出來放到豆漿裡,再加把柴,看看慢慢凝結成的豆腐又白又嫩。一縷炊煙從濃烈到縹緲,那是淳香;一鍋豆漿從渾濁到清白,那是甜美。這人間煙火,黑白分明。

散文《且清且明》

一口水缸是清明。農家的水缸很重很貴,石板扣成長方體,石要青石好料,做好了上口蓋一半留一半,留著的一半倒水進舀水出。村裡若有老到的石匠,那巧手定會鏨出疏密有致的花紋,正面還刻了花鳥蟲石,有的是雙魚戲水,有的是新月初上,有的是臘梅報春,有的是牡丹綻放。這都是細活,心中有物,不用描線,一氣呵成,吉祥如意。水缸裡面底部那塊的中間,還要鏨一個淺圓的小窩。吃不窮,穿不窮,不會打算一世窮,這小窩叫留有餘地。若是滿滿一缸水舀到了底,提醒吃水的人莫等到山窮水盡再動身挑水。先人們築室而居,最早想到的是有一口好的井水。這好,就是長流不斷;這好,就是清澈涼快。喝著沁人心脾,做飯可口養人。通常要五六挑水才能把水缸裝滿,洗衣做飯餵養家畜可以用上兩三天,一個星期要用上兩三缸。男人強壯有力,把水裝滿水缸,能養活一家人,便深得本地姑娘信任,一場愛情從水缸開始,吃飯穿衣和生兒育女的事情延續得週週到到,舒適的日子過得滿實滿在。昨夜一場清明的雨,汨汨清涼的山泉又裝滿了水井。

散文《且清且明》

一簇香花是清明。山花爛漫很真很純,山上的花兒不用栽,草長鶯飛的好時節到了自然開放。放牛割草,耙田栽秧,走過山間小道,隨心隨意摘取一簇,放在背篼裡,覺著這風兒清氣兒正,也可以拴在彎彎牛角上,像伺候老人一樣讓它心花怒放,放下歲月的沉重,變年輕些。春夏時節,桃花紅了山寨,李花映日成趣,桐花白了一地,就是小小的蒲公英、紫雲英,也開得讓人心癢。香花開放,催人進取,何不趁這大好時節,背糞的背糞,打田的打田,讀書的讀書,不要負了光陰。香花是季節的指南,是時間的標點。生活便是如此,錯過了花期便沒有了機遇,農事不能在慵懶中停留。菜花紛紜日,下地正當時。菜花下面正長著嫩嫩的小草小菜,畢恭畢敬地蹲下,把它們輕輕扯起,抖落新泥,一把一把整整齊齊地放篼裡,揹回家,宰切得細細的煮上一鍋豬食,滿屋蒸汽,熟了的味道。除了農活,還有讀書。放學歸來的少年,手裡拿著書本,在花草連天的小徑踱步,口中唸唸有詞,抑揚頓挫,就忘了身邊的味道,花季鑽進了書本,腹有詩書,經天緯地。


(注:圖文為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