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你若不是真心,自然不配我的真心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孔子:你若不是真心,自然不配我的真心

孔子授课

解读:上一章,孔子刚对禘礼表达了不瞒,这时候有人就趁机来责问孔子了,你那么懂禘礼,你倒是讲讲禘礼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孔子面对这种带有刁难或者其他目的的提问,根本就没正面回答他,道“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手掌。

深入解读一:不诚心的提问,得不到真正的答案

既然对方根本目的不在于获取答案,那么这种提问就是带着其他目的(责问或者挑战),提问就是其他目的的掩饰。我们何必去认真的对着问题一五一十的讲,这不正是被人当猴耍吗?

所以孔子会避开这虚晃的问题,直面问题后面的本质。

孔子:你若不是真心,自然不配我的真心

责问和提问是不一样的

你既然不是来问问题的,我也就不是来回答问题的。别傻乎乎的看不透提问人的目的。

深入解读二:儒家照样撒谎,别以为对什么人都有一说一

孔子知道答案,却偏偏说不知道,这明摆着是撒谎。

因为对方根本就不是来获取知识,所以你把知识告诉他,反而降低了知识的价值。

就好像唐僧去西天取经,没那紫金钵盂,就休想拿到真经。

孔子:你若不是真心,自然不配我的真心

紫金钵盂

儒家也一样,没带诚心向学之心,也别奢望得到真答案。

很多人学儒家,没学成。为什么?原因在根本不查人情,学成了老好人,变成了一个绵瓜儿,任人玩耍,还不自省。看孔子是怎么对待这种人的,孔子所做就是榜样,别傻乎乎的掉进陷阱还以为在普度世人呢!

深入解读三:佛渡有缘人

儒家也一样,儒家是教有缘人。落到根上,无它,就是要“识人”。

要会辨别人,如果学儒家学了一辈子,只会调节自己,那无疑是极度失败的。

儒家是入世的学问,入世必然要和各种人打交道。

孔子:你若不是真心,自然不配我的真心

配得上真心才付出真心

什么人值得真心对待,什么人该冷落一旁,什么人该敷衍,什么该远离……作为儒家学生,必须心如明镜。拿着一把刷子行走江湖,来来回回只会一招的人,绝不是真正的儒家弟子,只能是书呆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