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農民長期在農村生活,思想會與社會脫節嗎?

殿忠談三農


這怎麼可能吧?農民是在真空中生活嗎?農民與社會脫離了嗎?非也。僅管農民種田是家庭化生產,而農業生產資料的需要與購買,高科技種田技術的學習與實踐,優良品種的引進與栽培,先進農業機具的購進與應用,農產品的銷售與處理,整個農業生產的全過程,不出門就能解決嗎?不與外人接觸可能嗎?封閉式的農業我國及世界各國有嗎?有這個可能嗎?我國的農民已成為新時代的新型農民,他們應用報刋丶電視丶手機丶電腦,在學習黨的方針丶政策,學習新的農業生產技術,瞭解新的農業科技信息,隨時掌握農產品銷售價格,掌握天氣預報預防農業災害等,這一系列的農業生產活動,能與社會脫節嗎?一些農民還去外地學習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外出觀光旅遊,開闊眼界,怎麼能說與社會脫節呢?怎麼能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呢?你別異想天開了,還是看看現實吧。


奇疆6688


這是個有點荒謬的說法。

這個說法,要是放回多少年前去說,興許還多少有點道理。

比如五六十年代,那時候,農民就是在家種地,哪兒也去不了。外面的世界是個什麼樣子,他無從得知。我記得我小時候,我們那個村裡,有個收音機的戶都很少。

到了現如今,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說農村,說農民的思想會與社會脫節,就有些“少見多怪”了,不是農民“脫節”,而是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脫節"了。

不信你去農村看看!

別的地方我不大清楚,反正我們老家農村那個地方,是不會"脫節"的。

電視、電腦、智能手機……所有的信息化的現代工具,應有盡有。

除了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部分還玩不轉這些東西外,幾乎人人都會上網,都通過這些先進的工具,在與整個世界聯繫、溝通著。

常言道:秀才不門,遍知天下事。

現代的農村人,正緊緊的跟隨社會發展的步伐,和“你們”這些思想先進的人一樣,生活著,前進著。

總有些人覺得,或者說天成一種印象,農村,農民就代表著一種"落後",其實這是老黃曆了,老眼光了。

現在的農村,在某些方面,比如一些基礎設施方面,是比城市落後一點,但要論人們的思想意識,一點也不比誰人差。甚至,在某些方面還先進呢!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現在的農村地區,比較起來,還相對落後一點兒。落後怎麼辦?就要想方設法往前攆呀!

就在這個“攆”的過程中,農民朋友將會更勤奮,更樂於學一些先進的東西,也更樂於接受一些新生事物。

所以,我說農民朋友一點也不比那些自認為"聰明"的人笨,更不會出現你們所說的“脫節”現象。


笨刨


我們農村人,忠厚老實,埋頭苦幹,早出晚歸。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傳承了一代又一代的老實人。但我們需然長期住在農村,也決不會與社會脫節。

現在科學這麼發才,電信網絡遍佈全球,信息時代我們也不會掉伍的。網遊,網購哪樣能輸,足不出門,走遍天下,目覽明勝古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