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達夫《沉淪》:一段愛憎交織的青澀往事,一名知識分子的沉淪史

二十一歲,原本是風華正茂、朝氣蓬勃的青春歲月。他的二十一歲,卻是“槁木的二十一歲!死灰的二十一歲!”

郁達夫《沉淪》:一段愛憎交織的青澀往事,一名知識分子的沉淪史

《沉淪》是愛國作家郁達夫於1921年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小說以第三人稱“他”為故事主人公,講述了罹患憂鬱症的他,十八歲那年隨長兄前往日本留學。待長兄回國,他孤身一人在日本開始了背井離鄉的求學生涯。期間,憂鬱症令他與外界隔絕,相伴而生的是內心苦悶的成倍增加。最終,病態的心理驅使他葬身大海。

正如小說題目“沉淪”所指,他在日本留學的經歷即是一部摻雜愛而不得之悔恨的知識分子的沉淪史。

知識的沉淪:挑剔與厭倦的結合,淺嘗輒止與尋根究底的衝突

他出生在臨近富春江的一個小市。中學時期,像如今某些大學畢業生頻頻換工作那樣,他頻繁地轉學。於他而言,他不同於別人,也就不能像別人一樣,墨守成規地始終在同一所學校學習。

他從K府中學轉到H府中學後,才三個月便因革命興起而中途退學。十七歲那年,他進了H大學的預科,卻由於封閉、限制學習自由的管理模式以及校長偏袒毆打學生的廚子而再次退學。在家休息了三個多月後,他進了W中學。因為與教務長的一場糾葛,他又一次退學。

郁達夫《沉淪》:一段愛憎交織的青澀往事,一名知識分子的沉淪史

對於杭州的學校,他皆不滿意,於是回到了家裡,直到18歲的十月份同長兄奔赴日本留學。在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預備班順利畢業後,他進入了N市的高等學校,卻對學校的教科書厭惡至極。課堂上,先生的講義,他絲毫聽不進去,神遊的思想早已不知飄向何處。所謂“身在曹營心在漢”,用來形容他上課時的狀態,再恰當不過了。

至於書籍,他每每讀來都是淺嘗輒止。翻上兩三頁,便將其擱置一旁,繼而懷著同樣好奇的心情翻開另一本書。與五柳先生的“不求甚解”不同,他的讀書方式純粹是聊以排遣苦惱而已,恰如他自己所說:

“一下子就唸完了之後,我的熱望也就不得不消滅,那時候我就沒有好望,沒有夢想了,怎麼使得呢?”

然而,經他翻過的書,並未再次成為其手中讀物、任其細細品味,而是像其他的書一樣,遭受拋棄、變成了他過往的回憶。

從他自以為與眾不同的想法、將此想法付諸實踐而頻頻更換學校的行為、對學習的厭倦以及對書籍的三分鐘熱度,可看出他的妄自尊大、在獲取知識方面的漸趨沉淪。他在日本連續四五天不上學更進一步說明了這一點。

郁達夫《沉淪》:一段愛憎交織的青澀往事,一名知識分子的沉淪史

對於學校,他百般挑剔;對於學習,他缺乏興趣;對於書籍,他淺嘗輒止卻不追根問底。對學習場地頗為挑剔的他,沒有一顆踏實學習的心;熱衷於閱讀書籍的他,沒有一氣啃到底的堅決。

這便是他知識上的沉淪。

思想的沉淪:孤獨與憂鬱症的疊加,敏感與迫害狂的交叉

他是一位患有憂鬱症的青年。此病在他自W中學退學後、前往日本留學前萌發。那段時間,他待在家中的書齋裡,或閱讀祖輩留下的書籍,或將天馬行空的幻想移入自己寫的小說裡。

幻想到底是不切實際的。這種無法實現的幻想令他鬱鬱寡歡,加之其學業的擱置,憂鬱症便在此時種下了根。到日本後,憂鬱症未嘗稍減,他難以訴說的苦悶增添了孤獨之感。

郁達夫《沉淪》:一段愛憎交織的青澀往事,一名知識分子的沉淪史

例如,他向其他中國留學生傾訴衷腸的時候,對方由於不能做到感同身受而視他為神經病。這讓他尤為憤恨,因此他便同他們漸漸疏離起來。而他那顆敏感的心及與魯迅的狂人相似的迫害狂心態,讓他覺得日本的學生對他充滿了敵意。這種弄得他渾身不自在的“孤立”更加重了他的孤獨感和對日本學生的恨意。“我要復仇”是他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他的憂鬱症讓他心生煩悶,這種難以言傳的煩悶與敏感讓他像迫害狂那般與人疏遠而孤獨陡生。他的心理已病入膏肓,他的思想在日漸沉淪。憂鬱症使他產生了病態的心理,病態的心理一步步侵蝕他的思想,沉淪的思想使他徹底成為了與眾不同的人。

這便是他思想上的沉淪。

郁達夫《沉淪》:一段愛憎交織的青澀往事,一名知識分子的沉淪史

愛情的沉淪:肉體與靈魂的矛盾抉擇,個性解放與傳統道德的激烈碰撞

這一年,他二十一歲。

伴隨春天的到來,他的青春湧動的慾念也悄然而至。對於這一年齡段的年輕人而言,生理反應與需求無可厚非。他卻對此惴惴不安、誠惶誠恐起來。例如,早晨起床的時候,慾念蓋過了傳統道德中的禁慾觀念,不受控制的他實施了“犯罪行為”,事後卻後悔不迭。明明決定不再犯了,可到了緊要關頭他仍然情不自禁地犯起罪來。

這種慾念令他惶恐不安,也滋生了他對愛情的渴望。然而,對於愛情,他的靈魂卻於無意中鉗住了他的肉體,使他有愛說不出來、有情表達不出來。例如,他喜歡旅館主人的女兒,奈何沒有表白的勇氣。每次這位姑娘到他的房間送飯或幫忙整理床被的時候,他都有意地剋制自己,不表露出任何愛的意味。這種情感日漸膨脹,直到一天夜晚他偷窺她洗澡,被發現後於次日清晨慌忙逃離才了結了這份愛意。期間,他發覺姑娘在浴室洗澡時,本想只稍稍偷看一兩眼,沒曾想此刻情慾已經以絕對的優勢擊敗了禁慾系的靈魂。儘管偷窺女性洗澡的行為甚為卑劣,他還是堅持看了下去。

郁達夫《沉淪》:一段愛憎交織的青澀往事,一名知識分子的沉淪史

當然,在異性面前,他有時也是理智的。比如,他由一位渾身散發香氣的侍女領進酒樓時,並未因侍女的豔麗嬌姿而神魂顛倒地忘乎所以,而是以矜持的姿態慣常地飲酒,酒醒後直接付錢離開。雖則聽說那種地方多有妓女,他卻沒有做出任何過分的勾當。在肉慾與靈魂之間,他選擇了聖潔的靈魂作為依恃,儘管其中不乏膽怯的成分。

自從愛情的慾念覺醒後,他一直沉淪其中。然而,依他之言,他是不可能尋得愛情了。

“沒有愛情的生涯,豈不同死灰一樣麼?”可以看出,他是嚮往愛情的,只不過沒有追求愛情的勇氣與膽量。“同兔兒似的小膽,同猿猴似的淫心”是對他之於愛情的確切概括。

從他愛而不得的肉慾與羞怯中,可看出他在肉體與靈魂之間的矛盾抉擇。體驗肉體上的快感,還是傾聽靈魂的忠告,他難以定奪。有時前者佔了上風,他卻要經受靈魂的譴責;有時後者完勝,他又要因未曾如願而惋惜不已。選擇前者還是後者,與他而言,確是一件煩心事。

郁達夫《沉淪》:一段愛憎交織的青澀往事,一名知識分子的沉淪史

他的肉體與靈魂之戰,其實也是個性解放與傳統道德的相互碰撞。他既想獲得個性解放、滿足生理需求,也想維護傳統道德的體面與尊嚴,實在是兩難的抉擇。

這部小說含有破除傳統道德障礙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對20世紀20年代的傳統道德發起了挑戰。

這便是他愛情上的沉淪。

結語

小說主人公在經受了知識的沉淪、思想的沉淪與愛情的沉淪之後,萬念俱灰。於是夜晚從酒樓離開後,帶著赴死的決心,他朝黑黢黢的大海走去。最終,他的生命也沉淪了。生命的沉淪是他的百無聊賴與無可奈何所致,也是他徹底的沉淪。這便是郁達夫刻畫的患有憂鬱症的知識分子的形象。

郁達夫在《沉淪》的自序中說:“《沉淪》是描寫著一個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說是青年憂鬱病Hypochondria的解剖,裡邊也帶敘著現代人的苦悶,——便是性的要求與靈肉的衝突。”

小說中的“他”是一位憂鬱症患者,有著病態的心理、性要求與靈肉衝突的苦悶。然而,雖有衝突,但沒有切實地獲得性要求的滿足,而是帶著這份遺憾與大海相擁。

圖片源自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由文字的二三事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