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皇帝宋仁宗和反腐標兵包拯

節選自《王朝的命運:極簡吏治三千年》第三章(柯勝雨),華文出版社,2016年4月。

宋真宗之後的宋仁宗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好皇帝,他宅心仁厚、寬容大度、勤勉儉樸,堪比歷史上的開明君主漢文帝、唐太宗。

好皇帝宋仁宗和反腐標兵包拯

宋仁宗像

史書上稱頌說,宋仁宗與生俱來就有“恭儉仁恕”的優點。一遇到水旱災害,就在宮廷裡整天向老天不停地祈禱,或者赤腳站在殿階之下為民請願。

宋仁宗非常儉約,即使參加隆重的宴會,穿的也只是那些洗了千百遍的舊衣裳。蚊帳、被褥都是那些粗糙的綢布製作而成。冬天不用火爐,夏天不打御扇。

一天晨練時,宋仁宗突然間告訴侍臣:昨晚我肚子餓得都睡不著覺,很想吃點燒烤的羊肉解解飢。侍臣說,皇上為什麼不吱一聲,奴才就給你送去?宋仁宗的回答感人肺腑:聽說皇帝每一次索取什麼東西,宮外天天都得儲備一點。如此一來恐怕你們夜夜都要忙著宰羊宰牛,日子久了殺生也就多了。怎可不能忍一時之飢,就無休止地殘害生命?

宋仁宗每次的私人宴會只有十來碟熟食。有人想討好皇帝,就獻上了號稱“天下第一鮮”的蛤蜊。當時正值初秋,蛤蜊剛剛運進京城,宋仁宗似乎沒吃過這玩意兒,問道:怎麼有這東西?值多少錢啊?那人答說,每枚一千錢,一盒二十八枚。宋仁宗一聽如此昂貴,大為不快,罵說:我屢屢告誡你們不可奢靡浪費,今天我一下筷子就要吃掉兩萬八千錢,實在咽不下。說罷竟然放下筷子拒絕食用蛤蜊。

還有一次,有關部門想把被燒燬的玉清宮開闢成皇家花園,宋仁宗說,祖宗們留給我的花園已經夠大夠漂亮,再弄一個太浪費了。

宋仁宗也有好生之德,司法部門把可疑的死刑案件都呈送上去,經過宋仁宗親自審斷之後,每年均有千餘名死刑犯活下來。吏部選拔人才,一旦跟死刑犯扯上關係,這輩子就休想升官了。為此宋仁宗經常告訴百官,我從來不用死字罵人,怎敢濫用死刑呢?

但宋仁宗的寬容是一把雙刃劍,憐惜生命的同時,在反貪反腐上也是過於慈悲,甚至比老爹宋真宗更加軟趴趴。宋真宗廢去了棄市之刑,改行杖流海島。到了宋仁宗手裡,就連刺配、杖流也不常用,貪官汙吏免受杖責、黥面的越來越多。如公元1030年,監翰林司、閣門副使郭承祐監守自盜,偷竊了御酒和飲食金器,依律當重懲。由於是舒王趙元祐(宋太宗次子)的女婿,所以宋仁宗法外開恩,做出了免刺字、除名,流配到嶽州收容編管。

宋仁宗長達四十二年的統治期間,罕見發佈嚴厲的反腐詔令,更多的是舉官免責詔令。如公元1023年詔:“凡舉官未改轉而坐贓者,舉主免劾。”——被舉薦的官員如果貪贓枉法,免於薦舉人的責任。

第二年,又詔:“舉官己遷改而貪汙者,舉主以狀聞,聞而不以實者坐之。”——舉薦人應當主動揭發被舉薦的官員貪贓枉法,但是上報不實的要按罪論處。這道詔令直截了當地告訴舉薦人,不必為你舉薦的官員操心。他的清廉與否跟你半毛關係都沒有,萬一舉報不實,你還得坐牢呢。這簡直是在為某些野心家樹立朋黨大開綠燈!

宋仁宗似乎覺得這樣的舉官免責還不夠寬容,乾脆在公元1045年明文下詔,“文武官己致仕而舉官犯罪當連坐者,除之。”——被薦舉的官員犯罪了,牽涉到薦舉人理當連坐的。如果此時薦舉人已經退休,就免於追究一切責任。

宋仁宗對貪腐分子最嚴厲的詔書是公元1029年發佈的,“詔吏胥受賕毋用蔭”。宋代當官有個好處,後世子孫可以沾上你的光得到蔭補,也就是受到封賞或者免罪。如果你貪贓枉法了,就被剝奪了蔭補的特權。

雖然貪腐分子慮及子孫,對這道詔書心存一定的忌憚,但是對那些持有“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今朝有酒今日醉”腐敗邏輯的大貪官們來說,根本就不具備威懾力。致使貪官汙吏更加放縱,變本加厲地行不法之事。老百姓備受荼毒,困苦不堪,都在熱切地盼望著統治階層能夠像開國之初的宋太祖、宋太宗那樣,用最鋒利的鍘刀鍘斷每一個貪官汙吏的狗頭。無奈宋仁宗根本就聽不進基層群眾的呼聲,依然是那樣不瘟不火,把他的慈愛灑向每一個人的頭上,也包括萬人詛咒的貪官汙吏。老百姓漸漸失望了,訴求無門,就把希望寄託在某一個救世主身上。

於是一位叫包拯的人橫空出世,順應民心,成了傳頌千古的青天大老爺。包拯傳說是天上星宿下凡,故而長相出奇,滿臉烏黑,人稱包黑子。他二十九歲進士及第,宋仁宗讓他去雲南做大理評事兼知建昌縣。當時包拯的雙親年事已高,就向宋仁宗提出,隨便在老家合肥附近給他一個差使。宋仁宗就讓他做個和州監稅。和州離合肥不過兩百里,於是包拯興高采烈地跑回合肥老家,去見爹孃。但是爹孃怎麼也不肯離開合肥,包拯沒轍了,心一狠,索性不做官了。於是遞上辭呈,回家侍奉年邁的雙親,這一侍奉就是十年,直到雙親過世。如此的孝心真是千古罕見,足以感天動地。

好皇帝宋仁宗和反腐標兵包拯

包拯劇照

到了公元1037年,包拯快奔四了,又收拾包袱準備二次進京趕考。宋仁宗一瞧,這個包黑子還真是大孝子,不用再考了,馬上授予知長縣。在天長縣任職期間,包拯斷了一起“牛舌案”。有一人慌慌張張地跑來報案說,家裡的牛被人割掉舌頭了。既然舌頭被割了,牛也活不成了。包拯就讓那人安心回家把牛殺了賣掉。當時法律規定,殘害耕牛要判刑的。第二天,又有一人匆匆忙忙跑來報案說,某某人私自宰牛。包拯馬上把他抓起來訊問,為什麼割了人家的牛舌頭又來報案?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兇手揪出來。

在天長做了兩三年的縣長之後,宋仁宗提拔包拯為大理寺丞,把他調到廣東端州去做知州。公元1043年,包拯又升任監察御史,自此踏上了風風火火的反腐之路。包拯建言宋仁宗恢復封駁審議制度,以澄清日益渾濁的吏政。以及撤廢、禁錮貪官汙吏,選拔清廉的地方長官等等。當時地方長官除了一個轉運使外,還有一個負責考核吏治、分管刑律的按察使。包拯認為那些按察使吹毛求疵,整天雞蛋裡挑骨頭,搞得各級官員神經兮兮的,根本就達不到反腐敗的效果,不如把按察使裁撤了。這個建議馬上被宋仁宗採納。

好皇帝宋仁宗和反腐標兵包拯

包拯畫像

這時候宰相范仲淹開始推行“慶曆新政”,包拯也在自己的崗位上積極配合。他上書反對京西路轉運司藉著“折變”的名義盤剝陳州老百姓,要求朝廷嚴懲販賣私鹽的淮南轉運使張可久。張可久旋即被移送司法機關大理寺,大理寺教條地搬出法令,依照查獲販賣私鹽的數量來定刑。但是狡猾的張可久早已把私鹽轉賣得一粒不剩,結果大理寺無計可施。包拯振振有詞,張可久身為父母官,販賣私鹽,影響極壞,應予重罰。於是宋仁宗把張可久流放到遙遠的蠻荒之地,包拯取得了第一次反腐敗的勝利。

公元1045年,包拯暫時離開了反腐崗位,先是擔任外交官出使契丹,回來後又連任京東路轉運使、陝西轉運使、三司戶部副使等等。晃來晃去混了四五年之後,公元1050年,宋仁宗又把包拯從地方調回中央,授予天章閣待制(皇帝秘書)、知諫院的職務。這個諫院是宋真宗設置的獨立監察機構,但因為人員配備未到位,名存實亡。宋仁宗覺得這個諫院很有必要,又重新配備專門的諫官——知院六人,諫院也開始有了固定的辦公地點,就設在門下省署衙裡面。知院通常以諫議大夫﹑司諫﹑正言等職業反腐官員充任,負責彈劾百官。包拯是以皇帝秘書的身份兼任,稱之為知諫院。

知諫院兩年期間,包拯儼然是一門威力無比的大炮,他集中火力,猛轟那些受皇帝寵信的權臣和腐敗分子。包拯的反腐言論異常激烈,首先讓皇帝廢掉那些所有不正當的內授官職,還特意抄寫唐朝諫官魏徵的三篇文章獻給宋仁宗,要皇帝把它們作為座右銘和借鑑。又勸說皇帝應當聽取正確的意見、辨清結黨營私的人、愛惜提拔人才等七件事,最後還提出反腐的具體措施,如去刻薄、抑僥倖、正刑明禁、戒興作、禁妖妄等等。

包拯也將自己的激進反腐言論付諸行動,他跟翰林學士趙概一起破了“冷青假皇子案”,這也是包拯一生中審理的最大案件。

好皇帝宋仁宗和反腐標兵包拯

明代包公畫像

偷竊御酒和金器的貪汙犯郭承祐被流配嶽州之後,憑著老丈人是宋仁宗的皇叔,很快又東山再起,而且官越做越大,最後竟然成了南京留守、建武節度使。但是他無法無天,貪暴不法,濫用刑罰,甚至連皇帝的馬車也動用。包拯毫不客氣上書彈劾,宋仁宗迫不得已,只好假惺惺地將郭承祐降級為許州兵馬總管。可是包拯很快就發覺,這是宋仁宗以退為進,在糊弄自己。雖然郭承祐降職了,但是仍然保留建武節度使的頭銜,實際上毫髮無損,可見宋仁宗根本就不想懲罰郭承祐。氣憤不過的包拯又連續上了四道彈劾奏疏,最終還是沒有把郭承祐拉下馬。

彈劾郭承祐的不如願,並沒有使包拯的反腐鬥志有所鬆懈。他又聯合兩個剛正的諫官吳奎、陳昇之把矛頭對準三司使(計相)張堯佐。這個張堯佐是宋仁宗寵妃溫成皇后的伯父,靠著這一層特殊的關係,從一個小小的知縣開始,如坐直升機似的,短短的幾年之內扶搖直上,擢天章閣待制、吏部流內銓,遷兵部郎中、權知開封府,最後加龍圖閣直學士、遷給事中、端明殿學士、拜三司使,成了大宋王朝的財政部長。憑心而論,張堯佐不像郭承祐那樣幹出蠹政害民的惡事,只不過升官太快,跟他的才能不相稱。包拯看著心裡就不爽,上書彈劾說張堯佐一個庸才,憑藉著裙帶關係,驟然高升,這簡直就是逆天啊(上違天意,下咈人情)!

宋仁宗似乎擋不住了包拯的咄咄逼人之勢,又故伎重演,以退為進,授予張堯佐淮康軍節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靈宮使等四個職務。可是沒等任命書下來,包拯等人的彈劾奏疏又雪花般地飄上去了。包拯的激進行為得到了朝中百官的共鳴,諫院的那些諫官群起而動,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宋仁宗迫不得已,只好罷去了張堯佐的宣徽南院使、景靈宮使兩個職務。

這一仗打得比彈劾郭承祐更為驚心動魄,但總算取得階段性的成果。包拯再接再厲,第二年(公元1051年),朝廷上烽煙又起。這一回包拯的目標是當朝宰相宋庠。

好皇帝宋仁宗和反腐標兵包拯

包拯雕像

宋庠跟他的弟弟宋祁都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兄弟倆同科進士。宋庠更是以連中三元(鄉試、會試、殿試都是第一名)一時成為美談,可見這個老兄還是罕見的奇才。但是這個奇才做了幾年的宰相卻毫無建樹,按包拯的話說,宋庠“陰拱持祿,竊位素餐,安處洋洋,以為得策。”——罵他佔著茅坑不拉屎,還為佔了好位置暗自偷著樂。

宋庠本身不是腐敗分子,而且還是個才子,吟詩、作文樣樣行,就是搞政治不行。包拯想把他拉下馬,然後換個有政治才幹的人做宰相。恰好當時開封府內發生了一起偽造告敕的案件,主犯叫張彥方,宋庠的兒子與他結交甚為密切,給人落下一個“家教不嚴、縱容親屬過錯”的口實。宋仁宗見再也無法包庇過去,只好罷免了宋庠的宰相職務,讓他出知河南府。也有人認為包拯彈劾宋庠是在替“慶曆新政”失敗復仇,這倒也未必如此。一則包拯的政治主張比較保守,並不是“慶曆新政”的擁躉,二則包拯與新政主導者范仲淹的關係並不是很鐵。儘管包拯也替“慶曆新政”的某些官員說過話,但那是正義感所致。

經過晝夜不停的奮戰之後,包拯總算把尸位素餐、白吃乾飯的宋庠趕下臺。昨天郭承祐,今天張堯佐,明天又是宋庠,大有不架空朝廷就誓不罷休之勢。但是寬仁無比的宋仁宗並沒有對包拯喋喋不休的彈劾感到不悅,反而在公元1052年授予包拯龍圖閣直學士的榮譽稱號,讓他去做河北都轉運使。包拯又開始在地方過著東奔西跑的忙碌生活。知瀛州、知揚州、徙廬州、知池州、徙江寧府,幾乎跑遍了大江南北。在知廬州時,包拯的從舅犯法,包拯狠狠地鞭打他一頓,從此親戚朋友再也不敢膽大妄為。

奔波了五、六年之後,公元1057年,權知開封府曾公亮被提拔為副宰相,包拯也從江寧府調往開封府,接替曾公亮,升任權知開封府(相當於北京市代市長)。劉德華那首“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的流行歌曲,唱的就是包拯權知開封府的故事。

好皇帝宋仁宗和反腐標兵包拯

曾公亮像

朝廷上的皇親勳貴、太監們一向把開封府當作自己的地盤,行賄受賄、貪贓枉法,我的地盤我做主,誰也奈何不得。所以權知開封府這個位置看起來很誘人,卻像一朵帶刺的玫瑰花,既好看也扎得手疼。

包拯卻毫無懼色,一到開封府,就採取了雷厲風行的鐵腕舉措,不惜把朝中的權貴都得罪光,痛下殺手,嚴懲貪腐、惡勢力。結果那些不法分子一聽到“包拯”兩個字就嚇得屁滾尿流,皇親勳貴、太監們不得不收起黑手,直至銷聲匿跡,免得自找上門,把頭顱送到龍頭鍘和虎頭鍘下。“包青天”、“包待制”的彪悍美名由是婦孺皆知,傳遍全天下。在開封城內流傳著一句話,“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意思是說再也不能靠行賄疏通關係了,因為來了一個“閻王包老爺”。

包拯不但懲惡,而且親民。按照老規矩,老百姓報案不得直接去找知府,要先把訴訟書交給坐在門口把關的小吏——牌司,再由牌司呈遞給知府。這麼一來極易造成腐敗,那些牌司經常從中漁利,敲詐勒索。包拯走馬上任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廢了這條坑人的臭規矩。包拯下令,敞開正門,要喊冤要擊鼓徑直來吧。這個親民舉措大受老百姓的點贊,報案的、訴訟的蜂擁而入,包拯無不憑公執法,為民伸張正義。有個惡霸借了東西賴著不還,被告到開封府。包拯當即發出批文,勒令那個惡霸立即償還債物。惡霸仗著權勢拒絕償還,結果被包拯傳喚到開封府,與債主當面對質,逼他就範。包拯的執法如山可見一斑。

皇宮裡的太監、勳貴競相在開封城內大搞圈地運動,紛紛在惠民河兩岸建築豪宅、園林亭榭,結果惠民河擁堵不堪,河水為之斷流。包拯上任不久,恰逢大雨河水暴漲。包拯真正成了一個鐵面銅頭的強人,強令拆掉那些豪宅、園林、亭榭。太監和勳貴們跑到宋仁宗面前哭的死去活來,宋仁宗實在看不下去了,等洪水退了就下詔恢復被拆毀的房產。太監和勳貴們趁機拿著偽造的地契,準備撈取更多的基建面積。孰料包拯早已料到這一招,不惜挖地一丈,也要找出原來的地基標識,將那些企圖渾水摸魚的太監們都抓來,上報朝廷,撤了他們的職務。

包拯在開封府呆了半年之後,宋仁宗見他忠誠耿直,就提拔為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成了反腐最高機構——御史臺的主要領導。肩上的責任更大了,包拯的鬥志也更加昂揚了,發誓要將朝中貪官汙吏通通掃地出門。

包拯就像一門巨炮,只要發現目標,就會開足火力予以猛轟。上任之後的第一個目標是財政部長——三司使張方平。史書上說張方平慷慨而有氣節,智商極高,能夠做到過目不忘。剛開始包拯也很欣賞張方平,還跟他一道上書請求宋仁宗重新任命範祥為制置解鹽使。但是不久包拯就發現張方平是一個霸道的傢伙。

開封城內有個叫劉保衡的富商開個酒店,結果生意慘淡,欠了酒稅百餘萬。國家財政稅收都是歸三司使所管轄,張方平幾次派人向劉保衡逼債。劉保衡無奈之下,只好把房產賣了用來還清所欠的酒稅。結果張方平利用職權之便,半買半搶,低價購買劉保衡的房產。

事發之後,包拯彈劾張方平“無謙恥,不可處大位”——恬不知恥,不配做財政部長。宋仁宗就把罷免了張方平,任命宋祁去做三司使。這個宋祁就是前任宰相宋庠的弟弟。

孰料宋祁上任沒幾天,包拯又喋喋不休彈劾他之前在四川當官時奢侈無度,而且還有貪汙受賄的惡行。宋仁宗實在受不了,又把宋祁罷免了。

張堯佐做三司使時,你拉他下馬,現在宋祁做三司使,你也要把他拉下馬。宋仁宗脾氣好得很,大家都不行,只有你一個行吧!於是任命包拯為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副財長)。這下子猶如扔下一顆炸彈,炸得朝廷沸沸揚揚。歐陽修也坐不住了,宋祁你彈劾了,連他弟弟也不放過,實在太不像話了。於是上書彈劾包拯有“蹊田奪牛”的嫌疑——糟蹋了人家的水田,牽走人家的牛。簡單一句話,醉翁之意不在酒。

受到歐陽修的彈劾,包拯羞愧難當,整天躲在家裡悶悶不樂。宋仁宗無奈之下,只好在幾天後任命包拯為樞密副使。公元1062年,這個反腐標兵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溘然而逝。噩耗傳來,宋仁宗慘然說道:“包拯公而忘私,不邀陰幸也。”——包拯大公無私,清正廉潔,從不為己。

包拯死後留下遺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包拯在反腐史上書寫了極為燦爛的一頁,他的光輝形象流傳千年,永不退色。

好皇帝宋仁宗和反腐標兵包拯

包拯墓

包拯逝世之後不到一年,宋仁宗也駕崩了。宋仁宗與包拯之間的君臣關係雖然不同於唐太宗與魏徵這一對黃金搭檔,但是包拯的懲惡揚善和赤膽忠心,也得到寬宏大度的宋仁宗的包容。這恐怕就是包拯屢犯聖威而能得以善終的原因。

史書是這麼評價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期間的吏政,“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殘刻之人;刑法似縱弛,而決獄多平允之士。”——宋仁宗統治時期,是宋朝三百年之間最鼎盛的時期,被譽為“仁宗盛治”。

好皇帝宋仁宗和反腐標兵包拯

作者介紹:柯勝雨,福建省作協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2015年第五屆廈門文學藝術獎獲得者。已出歷史作品十餘部,主要有:《絲綢之路千年史:從長安到羅馬》(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隱忍的大帝:孫權傳》(浙江大學出版社,2019)、《萬曆東征:1592-1598抗日援朝之戰》(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大唐帝國東亞戰記》(山西人民出版社)、《大明帝國抗日史》(遼寧教育出版社)、《譎謀的霸主:曹操》(天津人民出版社)、《卑微的智者:諸葛亮》(天津人民出版社)、《了不起的敗國者:張居正和他的朋友們》(長篇歷史小說,共三部,陝西人民出版社)、《夏商周通鑑》(齊魯書社)等。

好皇帝宋仁宗和反腐標兵包拯

好皇帝宋仁宗和反腐標兵包拯

代表作:《絲綢之路千年史:從長安到羅馬》,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2018年出版。

【簡介】本書共三十餘萬字,用輕鬆、生動的筆法,講述了西周至西夏兩千年間,從長安到羅馬東西三萬裡的絲綢之路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如周穆王西遊,亞歷山大東征,張騫鑿空西域,拜占庭-波斯爭霸,玄奘法師西遊,杜環西行,怛邏斯之戰等等,貫穿絲綢之路的開闢、發展、繁榮的全過程。全書可讀性強,知古鑑今,對我們當下“一帶一路”建設很有啟發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