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今的小學初中同學,現在卻很難聊到一塊啦

今天見到了一個小學和初中老同學,聊了好久,我們都出生在農村,他初中沒畢業就出去混社會了。最近幾年,在外面包一些建築上的小工程,一年到手能賺個20萬左右。他聊到,好早之前娶了個老婆(15年前左右),生了個兒子(如今兒子有14歲了),前幾年(應該是2015年)由於各方面原因離婚了,女方離婚後兩三年也沒有找對象,去年的時候找了個男朋友,生了個孩子,後來他看到她生活實在艱難(孩子奶粉錢都顧不上),他又將她接回家,撫養她和她的孩子,他也另外找了個老婆(已經辦理結婚證),現在前妻和現任老婆都 住在一個屋簷下,他給前妻的安排是讓她前妻在老家蓋的房子裡住,照顧下他父母、大兒子和小兒子,讓她換下他的父親(他父親去兒子工地找點活幹每月給她兩三千塊錢),他每個月一起給她大概三千塊錢左右(平均下來,她每個月能拿到五六千塊錢),如果她找到合適的,她隨時可以走。他和現任老婆可以到縣城另外買套房子住。可前妻不幹,和他鬧。現在家裡一團糟。

曾今的小學初中同學,現在卻很難聊到一塊啦

又談村裡的到其他同學,我們一個村,小學的時候有25個人左右,現在只有2個人讀到研究生以上(有幸,我是其中一個),大部分都混得一般,有一個同學腦子比較靈光,能說會道,早些年的時候出去福建打工,現在在福建開了個布行,開著奔弛,其他的都是初中畢業、高中畢業或上了個大專就工作了。

總體而言,在農村,沒什麼背景的,還是多讀點書,日子過得相對穩當一點,除了極個別的能混得較好,大部分沒有上多少學的都是以苦力或技工為生,勤快一點、腦子好使一點、情商高點相對就好一點,包包小工程什麼的,能掙得多點,可他們賺得大多都是辛苦錢。大部分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這是我身邊的寫照,也許中國的大地上,大部分農村都是如此吧。和少數幾個這樣的同學聊起來,他們都很後悔當初沒能好好學習,現在生活討得比較辛苦,他們也都說一定要讓下一代多讀點書,以後能比他們強(其實,當初,他們的父輩(包括我自己的父輩)也都是這樣和我們說的,可我們當初又有幾個人聽了呢?)。父輩的侷限和認知又一次傳遞到下一代,下一代的體驗說與再一代聽,可下一代又不理解,又重複上一代的生活。在農村,偶爾幾個能跳出這種限制,大部分都一代代的過著重複的生活,一代代無法跳出“農門”。

我也很少和他們聯繫,他們也很少和我聯繫,偶爾碰到了,聊了幾句,又感覺沒啥共同話題,聊不下去,我很理解他們的難處,也很同情他們的苦難,可我又能怎麼呢。只是在想以後自己有能力了,他們又有需要,儘自己所能多多幫助,多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