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蔬菜的带动效应

近日,记者走进艾庄乡袁庄村产业扶贫基地,棚外空地上,长势旺盛的西蓝花、一地葱茏的土豆映入眼帘;大棚内,垄垄西兰花枝叶茂盛,青翠欲滴。行行辣椒幼苗顶着晶莹的水珠,破土而出。新栽的大葱泛着特有的清香,圆圆的包心生菜鲜嫩翠绿。基地南边,新修的西部都市生态养生大道正在紧张施工。

“你看,这大棚内种植的西蓝花明显比露天种植的长得旺盛,已经开始包心了,再过5、6天就能结花球,5月底就能上市了。”大棚内,许昌学院驻袁庄村第一书记陈浩勇对一同查看西蓝花长势的袁庄村党支部书记袁运杰说。

订单蔬菜的带动效应

“我们基地主要以种植西蓝花、有机花菜、土豆等蔬菜为主,采用订单销售的模式,主要销往许昌学院。”陈浩勇告诉记者,2018年夏天,袁庄村邀请许昌学院博士团队对村内土壤采样分析,发现富含氮、磷、钾等营养成分,适合种植蔬菜、瓜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许昌学院为袁庄村制定了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并结合气候、土壤等因素制定详细的种植规划,具体到每个月种植什么,指导农户发展蔬菜种植。

随后,陈浩勇又与许昌学院餐厅联系,为袁庄村种植蔬菜提前找好销路。

“2018年10月17日,我们村与许昌学院签订了订单销售框架协议,只要是我们村种植的农产品,不管是蔬菜、小米还是豆类,都可以销售到许昌学院餐厅。从那以后,就种植订单蔬菜。”袁运杰接过话茬说。

2018年,袁庄村产业扶贫基地试种了生菜、西兰花、有机花菜、蒜苗等。2019年,种植了2棚生菜,4棚蒜苗、1棚线椒、2棚尖椒、1棚菠菜,又换茬种植土豆、小葱、生菜、西兰花、有机花菜等。2019年,产业基地收入14.3万元。

订单蔬菜的带动效应

“随后,我们发现产业基地种植的蔬菜远远不能满足许昌学院餐厅需求,就又发动村内农户种植蔬菜。村民袁付才就是其中一名受益者。

“我自己有几亩地,又承包了几亩,轮茬种植蒜苗、土豆、玉米,这一项净收入就有1.2万元,2018年就摘帽脱贫了。这不,今年,我又流转了几亩地种土豆。”脱贫致富后的袁付才精神抖擞、脸上洋溢着幸福。

除了带动贫困户种植蔬菜、在基地务工,袁庄村还积极培育蔬菜种植致富带头人。

“刚开始试种了生菜,不到一亩地,竟赚挣了5000元。”尝到订单蔬菜甜头的袁亚州流转了10亩地种植蔬菜,当起了致富带头人,发动村内7、8名农户种植蔬菜,定向供给许昌学院餐厅。

目前,袁庄村已发展订单蔬菜种植面积50多亩,除了销往许昌学院,还与周边超市签订了订单合同,带动村内和周边20多名群众通过种植蔬菜、在基地务工增收致富。

“今年,基地又建了一个60多平方米的冷库和一个大三格式化粪池,我们正在申报有机无公害蔬菜认证,打算利用许昌学院大学生创业电商销售平台,推进电商扶贫项目,按照规划,依托在建的养生大道,加大土地流转,引导更多群众种植蔬菜、果树、绿植,发展观光采摘农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谈到发展前景,袁运杰信心满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