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中秋千古月,千里明月千古情

千古中秋千古月,千里明月千古情

都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我卻未看見圓月。這幾日時晴時雨,月色也無從欣賞。中秋是的的確確近了,我猶豫了幾天要不要去上海,終是決定去。雖然現在過節也是很平常的事,總覺得還是跟家人一起過好。

朋友圈有人在賣老月餅,嘴饞之下也買了一塊。吃了幾口就覺得膩了,因為又油又甜。月餅的特點之一是不吃的時候想吃,吃的時候又不想吃了。小時候覺得月餅特別好吃,老盼著過節。現在覺得吃不吃都是一樣,無甚區別,對於過節也沒有了那種熱切和期盼了。到底是節日的氣氛淡了,還是我們的心境不一樣了?

隨著中秋的臨近,月餅成了主角之一。中秋節吃月餅,那是最自然不過的。如果不吃,那倒顯得有些不正常了。其實,也不是不正常,而是心中不自在了?除了月餅,還有啥呢?賞月?是的,月亮也是當之無愧的主角之一。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可是過了十五,還有誰願意賞月呢?竊以為賞月還是鄉下好。搬一把小竹椅坐在院子裡,一邊看月亮,一邊喝茶吃月餅。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也杯中,月也杯中。我家的院子裡恰有幾株桂花樹,想必這幾日也要開了。若是中秋在家,應該也能有辛棄疾詞中的景象。城市裡的月色,徘徊在窗外,入不了杯中。或許,這也是中秋越過越少了那麼一抹韻味的原因吧。

千古中秋千古月,那一抹思鄉情懷都是一樣的。即便今時今日中秋已少了幾分色彩,仍舊是人們企盼團圓的日子。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即便是不能團圓,我們也希望花好月圓人常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不管是近在咫尺,還是遠在天涯,心若在一塊,便是不見也歡喜。有許多人,不可能在故鄉過上傳統地道的節日,也不可能跟家裡人圍坐在一起吃月餅。幸虧,頭頂上的那一片月光是相同的。那皎皎月光,會把彼此的祝福傳遞給對方。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千里明月千古情,桂花淡淡心悠悠。我的心飄向了故鄉,又或者是更遠的遠方。說起遠方,我忽然想起有一首歌中唱道: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寬闊的草原……

這幾日我琢磨著要去哪裡旅遊,終是沒有定下一處。其實,內心之中倒是很佩服三毛,一個人四處流浪,不懼風塵。我也想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寬闊的草原,肆無忌憚的流浪一次。柔腸幾轉,終是原地打轉。或許,這也是為什麼三毛成了傳奇,而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只是凡夫俗子的原因。

淡望人間風月事,一輪明月在心中。揣著那一輪明月,遙望那些傳奇,細品那些煙火,也有一種不可言說的情味。

你看,今日秋高氣爽,陽光明媚,今晚的月色肯定不會差!香爐煙嫋,濃淡卷舒終不老。寸碧千鍾,人醉華胥月色中。晚上應該出去走走,不要誤了那一片好月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