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自主招生,“強基計劃”將帶來這些變化

1月15日,教育部出臺《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強基計劃”)提出,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實現招生培養良性互動。

同時,積極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逐步建立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的有效機制。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

那麼,“強基計劃”有何特色和亮點?

聚焦戰略需求,突出基礎學科,進行動態調整

2003年,教育部開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來,在探索綜合評價學生、破解招生“唯分數論”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有關調查研究表明,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入校後在學業成績、科技創新、學術論文、升學深造等方面總體表現突出。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自主招生也面臨一些新挑戰和新問題,包括招生學科過於寬泛、重點不集中、招生與培養銜接不夠、個別高校考核評價不夠科學規範、個別考生提供不真實的學科特長材料等,必須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著力加以解決。”

“強基計劃”將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積極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著力解決自主招生中的突出問題,逐步建立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的有效機制。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負責人表示,自主招生主要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學生”,而“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兩者定位不同。

在招生專業上,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專業範圍。而“強基計劃”的專業指向性更強。將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製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同時將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安排招生。

高考分數錄取有點兒像招收“十項全能選手”,考入知名高校更是需要每科都強或者沒有短板。但是,對於那些有某些專長的學生來說,高考顯然不夠科學合理,甚至會埋沒這些專門人才。

在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陳志文看來,“強基計劃”已經跳出招生的狹隘範疇,著眼於國家對人才的戰略需要。入圍“強基計劃”的考生,基本上都需要在其擅長的領域從事基礎學科學習,而不是把個人專長作為一個進入名校的跳板,轉而就讀其他熱門應用專業。

目前,“強基計劃”第一批試點高校限定在部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36所高校入選。

哪些學科專業入圍“強基計劃”?

這將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合理安排招生專業。同時,建立學科專業的動態調整機制,根據新形勢要求和招生情況,適時調整“強基計劃”招生專業。

取代自主招生,“強基計劃”將帶來這些變化

取消簡單的降分錄取,實施綜合考核評價

報考“強基計劃”的考生,需要關注的時間點為:3月底前,高校公佈招生簡章;4月份,考生網上報名;6月份,參加統一高考;高考成績出來之後,高校確定入圍高校考核考生名單;7月4日前,組織考核;隨後根據考生的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等摺合綜合成績,擇優錄取。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負責人表示,自主招生的入圍依據主要是考生的申請材料;“強基計劃”的入圍依據是考生高考成績,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辦法,並提前向社會公佈。自主招生採取降分錄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線;而“強基計劃”將考生高考成績(不低於85%)、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和綜合素質評價等折算成綜合成績,從高到低順序錄取,體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強基計劃”取消了競賽證書、論文、專利等作為入圍高校考核條件的做法,以學生高考成績作為依據。“強基計劃”的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績發佈後。

“‘強基計劃’取消了競賽證書、論文、專利等作為入圍高校考核前置條件,改為以高考成績作為首要考核要素,再次顯示了高考成績的重要性,更加重視基礎,也更為凸顯公平。”華中師範大學測量與評價中心主任胡向東表示,按照“強基計劃”,高考成績所佔比例不得低於85%,有力保障了考生學業綜合素養的水平。這既是基於對高考考查基礎能力和核心素養能力的信心,也是從高考維護公平公正的功能性出發進行的考慮。

“高校的招生自主權是高校辦學自主權的核心內容,其內涵廣泛且涉及辦學的方方面面,招生自主權絕不是降分權,不是想招誰就招誰。”胡向東認為,將一本線作為“強基計劃”的破格底線,具有合理性和透明性。這個破格底線不僅能夠有效兜底,而且將給予高校招生充分的招生自主空間。“這可能是一種更為精準的招生改革,既結合了‘雙一流’建設需要,又有利於選拔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

陳志文對此表示認同:“‘強基計劃’的錄取方式在賦予學校自主權的同時,又把這種權力透明化,最大限度規範了學校的自由裁量權。從這個角度看,這不僅是落實綜合素質評價,也是保障公平公正。”

可單獨編班,實行導師制,實現招生培養良性互動

按照“強基計劃”,試點高校將向教育部申請並提交相關專業的招生和人才培養一體化方案。教育部將組織專家綜合各方面因素,研究確定“強基計劃”招生高校、專業及規模。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則,研究確定“強基計劃”招生高校、專業和規模。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負責人表示,相關高校對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在培養方式上未做特殊安排;“強基計劃”錄取學生將實行小班化、導師制,並探索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暢通學生成長髮展通道,實現招生培養良性互動。

高校對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可單獨編班,配備一流的師資,提供一流的學習條件,創造一流的學術環境與氛圍,實行導師制、小班化培養。建立激勵機制,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使命感。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入校後原則上不得轉到相關學科之外的專業就讀。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負責人表示,對學業優秀的學生,高校可在免試推薦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學、獎學金等方面予以優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鼓勵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前沿科學中心、集成攻關大平臺和協同創新中心等吸納這些學生參與項目研究,探索建立結合重大科研任務的人才培養機制。建立科學化、多階段的動態進出機制,對進入計劃的學生進行綜合考查、科學分流。

來源:光明日報 記者:陳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