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才创作发明家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摩擦时;妈妈和孩子,有时也是天生的冤家;一个循规蹈矩,一个天马行空异想天开,两个人注定要过过招才肯罢休

小鬼才创作发明家

黑白各异,却相互衬托


前面写了一篇《"实验基地"里的儿子与妈妈》的文章,文章里面的妈妈也许和大多数妈妈一样,为了孩子、为了家庭,永远都有操不完的心,与妈妈年轻恋爱时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与在孩子未出生之前对成为妈妈后的美好幸福生活的想象,完全是一个天一个地。

尽管文章里的妈妈一天都在劳累一天,都在"垃圾堆"般生活,十分的苦恼又无奈。但是,她没有特别的抱怨,而是顺其自然的面对眼前的一切,她不会用力过猛的要求自己,也不会十分严格的要求孩子按照她曾经想象中的孩子的模式去做。

她每天有收拾不完的家,甚至全世界都以干净、整齐为一个人的日常素质要求,而她会为了孩子而放弃这一条原则,尽管她是个特爱整齐,眼里容不下一点点脏与乱,她家的每一个东西都一定要物归原位,手里小小的垃圾也要做到往垃圾桶里放,哪怕是一根头发也不允许扔下,必须往垃圾桶去。刚有了孩子时,特别是每日跟在孩子屁股后面收拾烂摊子,累得要崩溃时,她都没有放弃一贯的原则——干净、整齐。


小鬼才创作发明家

发现神秘的钥匙


她咬紧牙关挺了下去,一年、两年……终于,她挺不下去了,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孩子的破坏能力也一天天变强,孩子的主观意识也越来越强。大人们认为的脏乱、搞破坏,在孩子眼里却是等待他探索的神秘王国了,就算那里乱成一堆山般,在孩子眼里却是十分清楚明了,孩子虽说不出那些东西的名称,但心里十分清楚他要的是什么,十分清楚它们的外形特征,他要的是搞清楚那些奇形怪状的东西到底有些什么神奇的魔力,他想知道那些"怪物"里面有些什么宝贝……

孩子眼前的、家里的一切都成了孩子内心想要征服的东西,如果妈妈把它们都收走了,藏起来了,孩子必定会十分伤心,因为妈妈夺走的不只是他的"怪物"们,而是他脑里等待创作的灵感。

小鬼才创作发明家

寻找神秘王国


妈妈虽把家收拾好了,心情也应该舒畅了,可是哭闹的孩子会让妈妈更操心,这可比收拾那些"怪物"们要难多了,要想让这些"风暴"过去,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释放孩子心灵的"怪物"们,否则"怪物"们的主人——孩子便会没完没了的与你作对,抗争到底。这不,妈妈才一转身,孩子便又开始寻找他的"怪物"们,一会儿从东扯出一"怪物",一会儿从西拉出一"怪物"……

所有大人们认为最隐蔽,、最不会碰的、那些鸡嘎啦的地方,都有孩子走过、翻动过的痕迹,甚至之前没出现过的怪物,也被孩子们挖掘出来。这下,这个屋子又成了孩子的"天堂",成了妈妈眼中的"垃圾场"。

这种情形想必是妈妈们最熟悉不过的吧,可不是吗?妈妈们要面对的可不仅仅是这些,但就这一条,就已经让人崩溃到不行,最后又能怎样呢?文中的妈妈只能妥协了,与其收拾,强制要求孩子不许碰这,不许碰那,剥夺孩子的乐趣,倒不如放手让孩子去探索这神奇的世界。


小鬼才创作发明家

神奇的礼物


自己收拾的再漂亮、再干净、再整齐,就算孩子乖乖的不搞破坏,除了自我欣赏、自己感到舒适外,你的快乐和满足感,孩子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孩子更多的感到压抑、感到木纳。最后,孩子成了妈妈眼中的乖宝宝,就像从商店里买回来的布娃娃,开心时抱来玩一玩,不需要时便扔一旁,当做摆饰,布娃娃本身是毫无主动创造意识的,所有的创造都出于它主人的意识。

文中的妈妈放手让孩子去挥洒,搞得满屋子凌乱,偶尔也会发发脾气,动怒。可是孩子每一次从摸索中所获得的乐趣,总喜欢与妈妈分享,这一份真心是孩子主动献给母亲的,这便是一份温暖,。当然孩子太频繁送温暖,对妈妈来说也是个苦恼,可这终究是份快乐的苦恼。除此更让妈妈惊喜的是:有一天,孩子在破坏中学到许多知识,那些比起课本上的死记硬背要有用、更生动有趣的多了,更惊喜的是,那些连妈妈都不在行,都不懂的知识,孩子却在垃圾场里摸索出来了。

小鬼才创作发明家

生活中探索奥秘

妈妈终于明白,孩子的创造力是在生活中、是在探索中、是在释放天性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当孩子为妈妈呈上这份让人出奇的惊喜的成绩单时,妈妈瞬间觉得一切都值得,才觉得那些曾被孩子搞坏了的玩具,家用品等等,都只是孩子成长学习课上必备的工具而已,一点也不觉得可惜了,所有的忍让都值得,而那些收拾劳累和生气却反而是不必要"工作"。

文中的妈妈,并非一开始就知道怎样去做,她一开始也认为自己挺开放的,也有释放孩子天性的计划,并且去实行了,只是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并不是那么容易,妈妈除了要克服她原有的干净整齐的洁癖外,更让人想象不到的是那个给孩子自由的度,是完全不在大人的把控之中,要如何去把握自由的度,却是一个不断变化更进的过程,因为妈妈所面对的是一个从未有遇到过的灵感天使、创意天使,而妈妈想控制孩子,就像艺术家们对灵感的控制一样,来不定时,去无影踪,毫无头绪,也没有任何准备的时间,只有随时迎接、随时准备着。

小鬼才创作发明家

可爱又特别的发明家

妈妈们面对我们的"小艺术家"、"小科学家"、"小实验家"……就得习惯、迁就他们的学习方式、玩耍的主动性和思维方向。在改变他们之前,妈妈得先学会改变自己,然后才有更准确的目标和更好的方式方法去驯养我们的"小野兽"们。这样,既不遏制孩子们的创造力,又不能让孩子们太过放肆,这才是妈妈们的必修之课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