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言語中傷自己,可能並非你想的那麼簡單!

今天上午,朋友林和我說起她兒子的事情,我見她在視頻中是滿腹愁容。她說她現在很擔心她的兒子,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以致每天晚上她都快失眠。

在和林的聊天中,我瞭解了林兒子的大致情況:林的兒子現在總是動不動把“沒用”“沒出息”掛在嘴邊。林的老公一聽就來火,每次因為兒子這樣和林吵架,這不今天一大早就和林吵了一架氣鼓鼓地去上班了,直怪林在家沒有教育好兒子,怎麼兒子說出這樣的話來。對此林非常苦惱,不知道該怎麼辦。

孩子言語中傷自己,可能並非你想的那麼簡單!

我想了想,結合自己的育兒經驗,給林支了一招:抽空好好地和兒子聊一下,看看兒子為什麼把“沒用”“沒出息”這樣的話語掛在嘴邊,興許孩子理解的和大人理解的有偏差也不是不可能。

林按照我的方法在兒子上完上午的網課後,特意抽出時間心平氣和地和兒子聊了大半個小時,發現原來兒子所說的“沒出息”和大人理解的果然不一樣。

兒子說:每次做錯題目或者忘記時間遲到等類似的情況發生,他就覺得自己沒用沒出息。

兒子的這個理解讓做媽的林覺得哭笑不得又暗地很是心疼兒子。想起自己和老公平時對兒子的種種嚴厲,林對我說,如果今天不和兒子溝通,她都不知道兒子心裡的壓力竟然那麼大,竟然將做錯和忘記時間等看得那麼重要,她覺得對兒子太嚴厲了,她現在正在好好反省自己。

孩子言語中傷自己,可能並非你想的那麼簡單!

孩子用語言暴力傷害自己,很多時候反映了家長的種種疏忽或過失!

1.家長只注重自己的期望,對孩子無形中不斷施壓,讓孩子很難自信和快樂;

2.和孩子沒有很好的溝通,疏忽了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悉心引導。

3.家長不以身作則,自己也經常用語言暴力傷害別人甚至家長,等等。

孩子出現問題,家長難辭其咎。

那麼,發現孩子用類似“沒出息”的語言傷害自己,我們該怎麼辦?

孩子言語中傷自己,可能並非你想的那麼簡單!

如何制止孩子用語言暴力傷害自己?

1.良性溝通

溝通固然好,但是需要良性溝通,即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這才是溝通的真正意義。家長只有放下家長的架子,蹲下來或者坐下來,和孩子平視溝通,才能取得想要的溝通效果。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把孩子當成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因而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態度強硬,說一不二,這是無法達到良好的溝通的。要知道孩子即使再小也是有小小的自尊心的,不容他人去隨意傷害。

在友好的良性溝通下,及時瞭解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或者是對事物的理解,一方面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一方面對於我們家長來說也未嘗不是一種成長成熟。

孩子言語中傷自己,可能並非你想的那麼簡單!

2.理性看待

隨著孩子逐漸成長,孩子的一些言行可能會出現令家長驚訝或無法接受的現象,比如:孩子可能會在家裡動不動大吼大叫,孩子沒有耐心,孩子動不動就說髒話,說沮喪沒有信心的話如沒有出息等之類的話,讓家長很是擔憂並且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孩子的言行和他所處的環境比如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周邊環境等都有很密切的關係。隨著孩子的模仿能力越來越強,一些不好的言行就很容易被孩子學會並且快速運用,這個時候我們家長該怎麼辦呢?

我個人建議我們作為家長的一定要理性看待,要仔細觀察孩子的言行。有的孩子只是覺得好玩而已,而有的孩子卻是真正的內心受到傷害才表現出那樣的言行。

作為家長一定要區分,發現孩子出問題了,一定要及時溝通並有效制止。

孩子言語中傷自己,可能並非你想的那麼簡單!

3.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對於孩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言行舉止良好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也很難差到哪裡去;而一個言行不端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很難好到哪裡去。

因此,在制止孩子用語言暴力等不良的言行時,家長一定首先要自我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而不要一味地斥責孩子,要從自身做起,讓孩子看到榜樣,相信孩子也會慢慢改變不好的言行。

培養一個孩子成長成才,是幸福而艱辛的!歡迎關注“小明和小小凡”,和我一起致力於愛心科學育兒,一起努力爭做優秀的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