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虎撐”嗎

在位於北京的同仁堂博物館裡有一件小小的文物,它的個頭很小,就像個麵包圈,卻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作“虎撐”。虎撐到底是什麼呢?它其實就是走街串巷的郎中套在手上的鈴鐺,因此人們也吧虎撐叫作“串鈴”,它是形狀酷似一個麵包圈的空心物件,向外的一面中間開一狹長的縫隙,內置彈丸,搖晃起來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把那些手搖串鈴的郎中叫作“鈴醫”。虎撐在宋元時期盛行,它的用途很簡單,就是隨著郎中走街串巷,用響亮的聲音招攬那些想要看病的患者。

你聽說過“虎撐”嗎

虎撐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還要從藥王孫思邈說起。傳說有一次,相傳“藥王”孫思邈有一次進山為人治病時,忽然從路旁的林子裡躥出一隻斑斕猛虎攔住了他的去路。孫思邈以為自己會命喪虎口,誰知老虎忽然張大嘴蹲在了地上,用懇切的眼神看著他,似乎在祈求著什麼。孫思邈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塊骨頭卡在了老虎的喉嚨裡。藥王頓生惻隱之心,正準備把手伸進虎口拔掉骨頭,又轉念一想,萬一老虎疼的時候把嘴巴閉上,不久把自己的胳膊咬斷了嗎?情急之下,孫思邈想了一個辦法,他取下扁擔上的銅環套在手臂上,用銅環撐住老虎的嘴巴,最終順利拔掉了那塊卡在老虎喉嚨裡的骨頭。除去痛苦的老虎不住地點頭,向藥王孫思邈表示感謝。這個傳說流傳開來之後,用來撐住老虎嘴巴的銅環漸漸演變成了走街串巷的郎中們手中拿著的串鈴。那些手拿串鈴的郎中都說自己是藥王孫思邈的弟子,而且醫術超群。久而久之,手拿串鈴就成了古代行醫的標誌,“虎撐”這個名字也因此流傳了下來。


你聽說過“虎撐”嗎


你聽說過“虎撐”嗎


據說,使用虎撐是有些規矩的。搖鈴時,如果把虎撐放在胸前,說明郎中的醫術平平;如果與肩齊平,說明郎中的醫術比較高;如果把虎撐舉過頭頂,那就說明郎中的醫術高超。人們一看郎中搖晃虎撐的姿態,便知其醫術如何。但有一些庸醫也會把虎撐舉過頭頂,濫竽充數。


你聽說過“虎撐”嗎


不過,走街串巷的鈴醫在路過藥鋪時是不能隨便搖鈴的。因為古代的藥鋪都會供奉藥王孫思邈的牌位,如果走到藥王的面前還搖鈴鐺,那就是對藥王的不尊敬,藥鋪的夥計就可以沒收你的虎撐,非但如此,他還會要你給藥王上香行禮賠不是呢!

你聽說過“虎撐”嗎


故事講到這裡,你是不是發現一個問題------為什麼藥王孫思邈遇到的是老虎,而不是別的動物呢?答案與老虎在古代人心目中的地位不無關係。古代人對於老虎到底有著怎樣的情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