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也不是完全沒人炒,只是很少罷了。除了個別不正常的市場或者具有特別的資源,炒房在美國並不容易。道理也很簡單——沒錢賺。
在美國買房子要面對的兩方面的費用:交易費用和持有費用。
粗略算過,如果在美國買一棟房子,在到手的時候可能已經摺價10%。
房產中介費用4-6%,根據行情不同和砍價能力有差別。而且法律規定房屋交易一定要有中介負責溝通並且在最終合同上簽字確保交易合規。
律師費用1200美金左右。這也是法律規定,一定要聘請律師負責交易的合法性。費用根據房屋大小和情況以及合同的複雜程度不同,律師費用也不一樣。不過在美國小到交通罰單,大到公司交易都有律師參與。商業租賃的律師費用一般1000美金起步,買賣房屋即便找華人律師估計怎樣也不會少於這個數。有時候小房子親朋之間交易會買賣雙方合著僱傭一個律師,不過費用一點不少。
房屋交易稅各州不同,紐約是1%,如果交易價格高於50萬漲到1.45%。
如果買賣有差價另外還要按照差額繳稅。如果房屋持有超過兩年則可以有一定的免稅額度,每個家庭成員25萬美金。
其它的一些零碎開銷譬如房子核驗費用等零零散散都不是必須,但加起來七七八八也不少。所有費用總體算下來大概占房屋總價的5-10%。
有人說在國內過戶可能費用更高,的確,尤其在北京上海這樣的熱點城市。相關費用都轉嫁到買方頭上了。個人覺得起作用的應該是持有費用。在美國,無論買獨立住宅或者公寓樓,費用都挺高的。
大部分州的不動產都要按年繳稅,以紐約為例全紐約平均稅率2.2%,按年繳納。25萬美金的房子每年需要繳稅5500美金左右。相當於160萬人民幣的房子每年繳稅34650人民幣。想想一線城市的房價往往要加個零,房產稅一項就要幾十萬出去了。而且根據地區不同房產稅有區別,紐約州房產稅在4%到0.8%之間。而且不限是不是第一套,是房子就要繳稅。
一些地方政府還會徵收市政維護費用和教育附加費,一般在1%以下。
如果是獨立住宅,還有垃圾清運費用等必須的繳費。
如果是公寓樓,法律規定你只買了內部空間,整棟樓的整體包括走廊電路和上下水等還是租的。而且有些公寓自帶健身房和花園,都需要有管理人員維護。所以按月繳納的管理費用有時候並不比租房更低。靠近紐約的新澤西一棟中等公寓小開間的管理費用可能達到每月300-500美金。
-
公寓樓還需要按年繳納房屋修繕基金,這個錢即便你賣了房子也是不退的。
還有一些隱性的持有費用,如果是獨立房屋,譬如垃圾不分類會被罰款,所以很多房東寧肯自己處理也不會交給租戶自行解決。房屋前後都要定期割草坪經常打理,否則鄰居會投訴。中國老人有在前門涼衣服被鄰居投訴到市政的。
如果是購買的聯合公寓(Co-op),相當於所有人住戶共同擁有整棟建築。所有涉及房屋的事務都要業主委員會批准,包括內外裝修,甚至賣房子都要大家一致同意新買家入住才能成交。
所以買房子不是買了就買了,維護起來還是有點麻煩的。如果持有物業多了當然可以僱人打理,又是一筆費用。不交房產稅拖欠物業費?幾次通告未果物業或者市政可以直接起訴,法院判決後可以直接賣掉抵稅了。
美國人的道理也很簡單,你買了房子也就是買了相應的公共服務,包括學校警察道路等等。所以必須要付費才能持有。房產稅高的地方一般也是學區和治安比較好的地方,反之亦然。美國房產稅的一半以上都共給學區內的學校了,另外一大部分用來維持警察部門運轉。
買房子不只有對財產的權利,也是相應的一份責任,無論是人力物力總要負責。也就限制了個人過多持有。
即便是中國人也是買來自住或者出租為主。通過買賣賺錢的聽到比較多的是一些小的建築公司買下舊房子然後向市政府申請改造許可,在原來土地上改建為大房子再高價售出。這已經算是房地產開發了,嚴格來說不算炒房。
美國的房價也不是不動,次貸危機之前將近10年時間房價持續上漲,那個時候幾乎也沒人相信房價會有一天下跌。大多數人也只是因為銀行的放鬆政策而能貸到自己並負擔不起的房貸。炒房子的事情也很少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