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戰洪峰‖記東營黃河河務局2020年防禦大洪水實戰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劉曉雪

黃河下游的黃河東營段河道高出兩岸背河地面3-5米,設防水位高出兩岸地面6-10米,是典型的地上“懸河”,河道最窄處僅572米,這裡是寬河道進入麻灣至王莊30公里窄河道的咽喉,以窄、彎、險著稱,防汛責任重大。

鐵軍戰洪峰‖記東營黃河河務局2020年防禦大洪水實戰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6月24日,黃委啟動2020年防禦大洪水實戰演練。

6月28日8時起,小浪底水庫下洩5500立方米每秒。

6月29日,東營區人民政府召開防禦黃河大流量洪水專題會議。

6月30日,本次大流量過程峰值出現在黃河山東段,達到5120立方米每秒,是自1996年來流量最大的一次。

7月1日,黃河正式進入汛期。

7月3日16時48分,利津水文站實時流量4580立方每秒,水位11.88米,形成1989年以來最大流量。

“我現在的位置是東營區龍居鎮老於灘生產堤防守現場,當前已正式進入汛期,東營局全體幹部職工將全力已赴,嚴陣以待,確保東營區黃河防汛安全。”7月3日,東營黃河河務局局長劉濱在與黃委現場視頻連線中,彙報生產堤加固防守情況後鄭重表態。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東營黃河河務局高度重視、緊密部署。5月中旬公佈防禦大洪水職能組設置及人員安排和職責;科學修訂完善各類預案,進一步落實班壩責任制,定人、定責、定堤段,不留責任死角;堅持一日一會商,班子成員下沉一線、24小時值守管理段,動態部署防禦大洪水實戰演練工作,特別是大流量洪水水頭進入東營河段以來,班子成員靠前指揮,綜合調度、工情災情、水情方案、防汛督查等職能組連日駐守一線,強化巡查防守,現場指導、及時處置,做好水情、工情、險情等分析研判;備足備齊防汛料物,落實安全措施,全力確保沿黃群眾涉河安全。

鐵軍戰洪峰‖記東營黃河河務局2020年防禦大洪水實戰

人民至上,紅色砥柱

“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新指示作為黃河防汛救災的最高準則。”紀檢組長薄其田在紀念建黨99週年“一線黨旗紅,迎戰佑河安”主題黨日活動上,在黃河邊、黨旗下向該局黨員同志就防汛工作、防禦大洪水實戰演練工作再緊弦。

她是黨員。綜合調度組值班第一個班裡有她,辦公樓應急供電第一反應要找她,汛期車輛調度第一個電話要接通她,防暑降溫物資購買第一時間會詢問她,遇到問題第一個想到能解決的就是她;一雙眼睛看全局,兩隻手掌顧大家,三步之內解難題,四時如一盡奉獻,每個第一的背後是領導和職工的信任、是她對入黨誓言一字一句的篤行。她是黨員,她叫左菲。

他是黨員。汛期第一個防汛值班通知是他下達的,第一次會商視頻會現場是他佈置的,第一份往區裡報告的紅頭文是他擬定的,搶險隊第一次上堤駐防的照片是他拍攝的;他徒步查勘汛情,用文字記錄汛期進展,用鏡頭留住特殊瞬間,用話語傳達條條指令,每個第一次的背後是17年黨齡的忠誠與捍衛、是16年治黃工作的熱愛與堅守。他是黨員,他叫龐小龍。

急、難、險、重,黨員在前,黨旗插在黃河防汛最前沿,一名名黨員是紅色的中流砥柱,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中,用自己的信念和堅守鑄就了應戰大洪水的紅色堡壘。

鐵軍戰洪峰‖記東營黃河河務局2020年防禦大洪水實戰

一夫當關,精銳鐵軍

這裡有一支專業的黃河鐵軍。“報告,教官,應到38人,實到38人,請指示。”“開始訓練!”6月17日,麻灣管理段院內黃河民兵搶險隊訓練基地上,東營區民兵黃河防汛搶險隊服裝統一,隊列整齊,呼聲震天,第二十次上堤駐防集結完畢。每名隊員的肩上,一邊是打樁栓繩、編拋鉛絲籠、捆拋柳石枕、修做反濾圍井及掛柳防浪等防汛搶險基本技能的訓練,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上得去、搶得住,一邊是巡堤查險、根石探摸等責任堤段的堅守,確保查得出、查得準、報得清。他們用過硬的本領、鐵的紀律、執著的堅守鑄就“黃河鐵軍”招牌,用日復一日的汗水將“黃河鐵軍”的名牌擦得透亮;同在這一刻,東營河務局15名專業搶險隊員也進入待命狀態;這一刻,“黃河鐵軍”整裝待發。

這裡有一群實在的黃河職工。“這麼大的水,不出來多看幾遍,在屋裡別說睡覺,坐都坐不住。”這是入汛以來,曹店管理段職工張欣值守的第9個夜班,用眼看一看才放心,用腳踩一踩才踏實,道出了每個管理段職工的心聲;曹店管理段段長於愛建、麻灣管理段段長牛偉峰、搶險隊隊長尚小凱以及管理段所有職工,輪流堅守黃河岸邊;險工巡查輪班不間斷,大洪水來臨之際更是加密夜間巡查頻次,重點巡查易出險和工程薄弱堤段,將一切可能出現的險情消滅在萌芽狀態。他們把管理段作為大洪水防禦的第一線,以段為家,夜以繼日駐守,化職責、使命為擔當、作為,為黃河築起了同心同向的安瀾屏障。

鐵軍戰洪峰‖記東營黃河河務局2020年防禦大洪水實戰

恪盡職守,我將無我

“應須駐白日,為待戰方酣。”6月19日以來,東營黃河河務局全面啟動防禦大洪水機制,進一步壓緊壓實防汛責任。全員到崗到位,節假日、週末不休息,綜合調度組、水情方案組、工情災情組、後勤通信保障組、物資保障組和防汛安全督查組按職責分工,各負其責、分組協作,及時調度處理突發汛情、險情,防洪運行機制24小時高效運轉,防汛調度大局整體穩定有序。

“生產堤防洪能力低,是應戰大洪水的薄弱環節,必須加強督導、協調,做好薄弱地段的加固處理,以慎之又慎的態度做好萬全準備。”6月21日,副局長曹同錄帶領工情組成員徒步普查生產堤缺口及串溝情況時囑咐道。該局工情、水情組技術人員對灘區生產堤加固防守進行了事前、事中、事後三次徒步檢查,生產堤串溝、生產堤缺口、堤身薄弱堤段一一記錄,詳細報告;第一時間按照上級部署迅速落實各項準備工作,加大督導落實,督促龍居鎮政府限期對發現問題進行了修復加固,關口前移消除隱患;再次落實好生產堤巡查防守人員、搶險料物和搶險機械,全力確保灘區安全。

“此次防禦大洪水實戰演練不同與往年,不僅要密切關注各測站水位,灘唇出水、生產堤偎水、水閘漏水、引水等情況都是我們水情組的工作重點。”水情組組長張榮國在第一次水情組會議上強調。數據之真實、測算之精準是防汛安全的基礎。水情組組織人員一線看河勢、觀水情、測水深、量壩頂,沿河徒步勘測,及時掌握一手資料,與值守人員隨時電話溝通,對上報的各類數據反覆校核,確保了各類數據的準確無誤。

鐵軍戰洪峰‖記東營黃河河務局2020年防禦大洪水實戰

通力合作,定盤壓艙

隨著大流量持續時間加長,防汛壓力也越來越大,東營黃河河務局幹部職工以泰山壓頂的緊迫感,時時刻刻盯緊防禦大洪水的各條防線。

“董師傅,我們這層的燈不亮了,您過來給看看吧。”“董師傅,會商視頻的設備都調試好了嗎?”大家口中的“董師傅”,是工齡三十二年的高級技師董永亮,每天上午八點、下午五點對全局電話、網絡線路進行日常檢測,確保網絡暢通,每天固定時間對發電機等應急供電設施進行仔細檢查,確保應急發電頂打管用,這是他的日常;全天24小時待命,一個電話隨叫隨到,“一人當關萬夫莫開”,我們都說有了董師傅,通訊保障就有了“定盤星”。

“在汛前清查防汛儲備物資及工器具的基礎上,密切關注各類物資動向,要第一時間掌握差額情況及時購置補充,確保需時頂打管用!”物資保障組副組長張偉在物資保障組組內會議上強調。汛前物資保障組對黃河防汛物資存儲數量進行清點,結合實際情況提出調度供應意見,累計補齊補足查水燈具、安全杆、安全繩等;預籌工程搶險用料,及時掌握抗洪搶險物資消耗情況,補齊差額,累計儲備石料1.88萬立方、鉛絲25.69噸、麻繩5.46噸、編織袋1.25萬條等,落實裝載機、挖掘機、吊車、自卸車等搶險機械49臺;保證各項物資拉得出、很管用,穩固了後勤物資的“壓艙石”。

“張經理,浮橋拆除時專業人員一定要規範操作,務必穿好救生衣,此次黃河大流量過境,務必保證浮舟固定牢靠,拆除後多關注水情、雨情信息,不能出任何安全問題。”6月25日,防汛安全督查組現場督促麻灣浮橋運營單位按要求對浮橋進行拆除,按要求對浮舟進行錨固,當天16時按照一舟一錨的規定,完成浮橋拆除11組,長度220米;同時,全力加強安全管理,抓實抓細大流量期間涉水、浮橋等各項安全防範工作,對進灘道路、重要壩頭設置了攔路杆,安排專人看守,勸阻群眾、無關人員不要進入;從全著眼、從細入手扣好了汛期“安全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