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老人到銀行取錢,寧可損失利息,這是為何?

老百姓對存在銀行的錢款,向來都是很重視的。辛辛苦苦工作攢下來的錢,在存進銀行的那一瞬間起,也會感到非常的心滿意足。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之後,百姓手中都有了"閒錢"。吃過苦的老百姓深知沒錢的苦楚,所以當他們手中有錢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把錢存到銀行,這樣可以"以備不時之需"。

大量老人到銀行取錢,寧可損失利息,這是為何?

而今年隨著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人們對於存款的重視程度又進一步的加深了。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今年上半年,我國的存款總額增加了14.55萬億元,較去年同比增加了4.5萬億元,其中僅來自居民的存款,就增加了8.33萬億元。

但是,就是在這樣一種幾乎“全面存款”的大背景下,不少地區卻出現了大量老人到銀行取錢的現象,甚至是寧可損失已有的利息都要將錢取出來,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大量老人到銀行取錢,寧可損失利息,這是為何?

伴隨著經濟下行的壓力和疫情的衝擊,不少地區的中小銀行資產質量開始承壓,再加上各種政策的短期衝擊,部分中小銀行的風險水平也逐漸進入了上升通道。

於是,“銀行股東破產了?”、“銀行資金不足了?”、“銀行櫃檯取不出錢了?”等謠言開始擴散。據報道,尤其是在今年6月份之後,在“後疫情時代”中,部分機構開始被“集中取款”,並且這種狀況持續了許多天。

大量老人到銀行取錢,寧可損失利息,這是為何?

這種“擠兌”現象的出現對於銀行來說,無疑是一種非常大的打擊。因為作為一家以盈利為目的的金融機構,如果大量的存款被儲戶取走或是轉移的話,就會造成銀行的借貸資本短缺、利息率不斷上漲等一系列問題,到最後甚至會導致銀行破產。因此,這樣的情況出現之後,也是引起了我國相關部門的關注和重視。

大量老人到銀行取錢,寧可損失利息,這是為何?

針對這樣的情況,不少專業人士就分析稱,之所以謠言出來以後能夠讓不少老百姓輕而易舉地相信,其主要原因還是由於金融常識的缺乏以及日常的金融知識宣傳不夠充足。當然,作為儲戶的我們對於這樣的“謠言”還是要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畢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金融常識才能更好的抵禦風險,保護自己的資產安全。

#金融##銀行##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