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七大洲,探索我們人類的藝術到底是怎麼開始的

橫跨七大洲,探索我們人類的藝術到底是怎麼開始的

50 年前,法國考古學者安德烈·勒羅伊 - 古漢(André Leroi- Gourhan)出版《西方藝術的史前文明》一書。50 年後,我們針對同一主題,編纂這本《史前藝術》。這毋庸置疑是個極大的挑戰。安德烈的著作對許多人來說,多年來一直是史前藝術史研究和思想的指明燈。而我們關注的目標不同於他,因為這本書並非只陳述某一個作者的思想,而是通過多位作者的文章,描繪出一個共同的願景。在這一願景中,研究者與學科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我們針對當代研究工作的探討重點:它讓我們把注意力放到了多重文化的豐富性以及文字出現以前的人類社會形象象徵價值上。

貫穿全球不同地理板塊,折射不同時代的史前藝術是這本書的主線。史前藝術的時間尺度跨越如此之大,從舊石器時代一直持續到現在。時間正是這樣一個難以捉摸的存在,對於我們同時代的人來說,往往很難想象這些 50 000 年前遺留下來,且並從未被打擾過的圖像以及伴隨它們的故事。在這些消失的社會中,圖像記錄下的是當時的事件、當時的生活,作為一個敘事媒介被保留下來。 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如何才能從中獲取更多的信息? 畢竟我們與史前人類的時間觀念是如此不同。從分析到解讀,我們只有深入瞭解這些遠古社會和他們展示出的複雜形象,才能窺知一二。

這本書是由兩部分組成的。第一部分通過彙集全球領域內正在進行的實地研究,呈現出史前藝術的壯麗全景。在眾多的案例中,來自澳大利亞納瓦拉加巴曼(Nawarla Gabarnmang)洞穴,美國下佩科斯(Lower Pecos)峽谷地區和歐亞大草原蒙古地區是很有說服力的。與此同時,按照大陸或地區分類的綜合性文章結合了每位作者的獨到觀點。

本書的第二部分是由“PréH Art”項目的研究人員提供的工作成果。這個項目是法國國家研究機構資助的“創想”計劃的一部分,我很榮幸曾領導該項目 5 年。我們儘量帶來一個詳盡的視角,介紹近 50 000 年來從最後的狩獵者 - 採集者 - 收藏者再到實際社會活動的藝術創作成果。舊石器時代晚期的藝術在這一部分有著強烈的代表性,因此它也是我們研究項目的核心。

深有感慨地,我必須在這裡提到我們兩位親愛的同事朋友,米歇爾 - 阿蘭·加西亞(MichelAlain Garcia)和雅維耶·福特亞·佩雷斯(Javier Fortea Pérez),他們應該是參加這項研究和本書創作的。儘管如此,他們對其中的一些章節還是做出了貢獻。

最後,我必須向史前時代的所有不知名的創造者致敬,正是他們記錄了當時的社會活動和思想體系。自史前時代以來就遺存的岩石牆壁、器物提醒著我們,世界是如此之大,今日已不復存在的那個文明通過這些藝術印跡留存下來,而我們肩負著保護和傳承的使命。

內容簡介:

“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意大利歷史學家、哲學家克羅齊如是說。這部講述史前藝術的鉅著,如同一幅彙集了當代世界史前藝術研究成果的宏偉畫卷。全書融合了考古學家、史前藝術史家的視角,內容橫貫地球大陸上的史前藝術遺蹟,從歐洲、戈布斯坦、印度、中國、非洲南部、撒哈拉、南美洲、北美洲直達澳洲。

書中配有大量高清精美的實景攝影圖片,運用符號學、地質學、社會學、圖像學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等跨學科方法,深入闡釋史前藝術圖像的潛在含義與創作背景的無盡可能,全力探索史前人類筆下那些關於生計、儀式、交流等場景中的原始的藝術創造。

該書堪稱是當今研究史前藝術的集大成之作,它不但梳理了不同地區史前文明遺址的研究現狀,更展望了未來研究中存在的機遇與挑戰。跟隨本書借古知今——也許在人類基因中那些亙古不變的藝術力量從未改變。

橫跨七大洲,探索我們人類的藝術到底是怎麼開始的

橫跨七大洲,眾多知名學者領銜的當今史前藝術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彙集700餘張實景攝影圖片與說明性圖表

涵蓋考古學、符號學、肖像學、社會學等跨學科領域研究成果

具有全球視野的鴻篇鉅製,法國亞馬遜5星好評

橫跨七大洲,探索我們人類的藝術到底是怎麼開始的
橫跨七大洲,探索我們人類的藝術到底是怎麼開始的橫跨七大洲,探索我們人類的藝術到底是怎麼開始的
橫跨七大洲,探索我們人類的藝術到底是怎麼開始的橫跨七大洲,探索我們人類的藝術到底是怎麼開始的
橫跨七大洲,探索我們人類的藝術到底是怎麼開始的橫跨七大洲,探索我們人類的藝術到底是怎麼開始的
橫跨七大洲,探索我們人類的藝術到底是怎麼開始的橫跨七大洲,探索我們人類的藝術到底是怎麼開始的
橫跨七大洲,探索我們人類的藝術到底是怎麼開始的橫跨七大洲,探索我們人類的藝術到底是怎麼開始的
橫跨七大洲,探索我們人類的藝術到底是怎麼開始的

作者簡介:

主編

卡羅爾·弗里茲( Carole Fritz),史前藝術考古專家,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CNRS)研究員與圖盧茲人類社會科學研究院負責艾米樂·卡太哈克史前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CREAP-Cartailhac)。

編委會

吉勒斯·託塞羅( Gilles Tosello),巴黎第一大學人類學、民族學和史前歷史學博士,史前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米歇爾·巴爾巴扎( Michel Barbaza),圖盧茲大學考古學家和名譽教授;

熱納維耶芙·潘松( Geneviève Pinçon),考古學家,法國文化部國家史前研究中心主任( CNP)。

作者:

米歇爾· 巴爾巴扎( Michel Barbaza);

卡 羅 琳· 波 伊 德( Carolyn Boyd), 美國得克薩斯州聖馬科斯( San

Marcos)大學教授,得克薩斯西南部和科阿韋拉州(墨西哥)史前藝術保護協會創始人兼研究主任;

讓· 克洛特斯( Jean Clottes),文化遺產名譽保護人,法國文化部前史前藝術科學顧問;

瑪格麗特· W. 康凱( Margaret W. Conkey),考古學家,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大學考古研究系名譽主任;

布魯諾· 大衛( Bruno David)澳大利亞墨爾本莫納什大學副教授,西太平洋巖畫藝術和澳大利亞考古學專家;

讓 - 雅克· 德拉努瓦( Jean-Jacques Delannoy),法國尚貝里薩瓦大學( Université Savoie Mont Blanc)教授;

米納喀什·杜貝 - 帕塔克( Meenakshi Dubey-Pathak),印度史前藝術學專家;

馬拉哈· 法拉喬瓦( Malahat Farajova),阿塞拜疆哥布斯坦國家歷史和藝術保護區主任;

卡羅爾· 弗里茲( Carole Fritz);

迭戈· 加拉特( Diego Garate) , 考古學家,西班牙比斯開省考古博物館館長;

讓 - 米歇爾· 熱內斯特( Jean-Michel Geneste),考古學家,文化遺產名譽保護人;

羅伯特· G. 岡恩( Robert G. Gunn)澳大利亞(尤其是阿納姆地區)巖畫藝術專家;

薩拉· 德· 科恩( Sarah de Koning),西澳大學(珀斯)巖畫藝術研究和管理中心數據庫負責人 ;

蒂爾曼· 雷森 - 艾爾斯( Tilman Lenssen-Erz),德國科隆大學非洲考古系巖畫藝術研究主任;

傑羅姆· 馬加奧( Jérôme Magail),人類學家,摩納哥史前人類學博物館館長;

喬· 麥克唐納德( Jo McDonald),西澳大學(珀斯)巖畫藝術研究與管理中心主任;

斯蒂芬妮· 彼特羅尼亞尼( Stéphane Petrognani),巴黎第一大學人類學、民族學及考古學博士;

熱納維耶芙· 潘松( Geneviève Pinçon);

奧利維亞· 裡韋羅( Olivia Rivero)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史前歷史學博士、副教授;

艾瑞克· 羅伯特( Éric Robert),法國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副教授;

胡安· 弗朗西斯科· 魯伊斯· 洛佩斯( Juan Francisco Ruiz López)西班牙卡斯蒂利亞 - 拉曼恰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若澤· 路易斯· 桑奇德里安· 托爾蒂( José Luis Sanchidrián Torti)西班牙科爾多瓦大學史前學教授;

喬治· 索維( Georges Sauvet),艾米樂· 卡太哈克史前藝術研究中心( CREAPCartailhac)成員及名譽教授;

吉勒斯· 託塞羅( Gilles Tosello);

彼得· 韋斯( Peter Veth),西澳大學(珀斯)金伯利基金會澳大利亞考古學系主任;

丹尼斯· 維阿魯( Denis Vialou),法國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名譽教授,巴西多學科研究計劃聯合負責人;

阿格達· 維列納· 維阿魯( Agueda Vilhena Vialou),巴西聖保羅大學客座教授,法國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榮譽專員;

菲利普· 沃爾特( Philippe Walter),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CNRS)研究主任,巴黎分子和結構考古實驗室( LAMS)主任;

陳兆復, 中央民族大學考古學系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巖畫委員會執行委員,中國巖畫研究中心名譽主任。

目錄:

前言 7

世界各地的史前藝術I 9

歐洲 11

>黎凡特藝術的年代鑑定 50

戈布斯坦(阿塞拜疆) 53

歐亞大草原 69

印度 89

>巖畫藝術的年代鑑定 108

中國 111

南部非洲 135

撒哈拉 165

南美洲 201

北美洲 239

澳大利亞 275

>巖壁狀況 324

當代對史前藝術的研究II 327

藝術和象徵主義 329

>為後代保存下來的珍貴遺產 350

肖像與社會 353

史前藝術的領土 403

>如何研究巖畫藝術?460

創作者、技術和材料 463

>礦物顏料 514

結語:50000年的史前藝術 5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