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會,到底會給成都帶來什麼?

這幾周內,UP君通過一個系列稿件陸續帶著各位一起去實探了大運場館的建設情況。詳情見:

大運探館系列1:大運場館可不只東門才有!

大運探館系列2:東安湖體育公園的震撼,超乎你想象!

大運探館系列3:東軸沿線4大場館撐起東進門面!


以及大運村和大運場館之間直聯通道的建設進度。詳情見:

大運探館系列4:成都大運直聯路,深刻改變這些區域命運

大運探館系列5:成洛大道往東,這些大項目熱火朝天!


今天這篇稿件就是這個系列的收官了,主題很明確,就是來總結一下,如此多的場館及配套建設,會給成都的城市建設帶來怎樣的影響呢?真的會成為大運會後成都發展的超級助推器嗎?


大運會,到底會給成都帶來什麼?


2018年「三城三都」計劃開始實施,其中就包括「創建國際賽事名城」,計劃打造國際體育賽事名城助力成都推動世界文化名城和全球知名旅遊名城建設,提升成都國際知名度和國際化程度,創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都市。而大運會,則成為了國際賽事名城建設過程中,第一個重要節點。

據瞭解,本次大運會成都已策劃投入超千億資金,其中光是用於場館建設的資金也已達到了180億元。

資金投入如此高昂,一場大運會能收回本嗎?

以2011年的深圳大運會為例。在2012年底的時候,深圳大運會財務收支及場館建設審計結果公佈:投入資金共計139.96億元。

於此同時,大運會所帶來的直接收入是多少呢?12.17億元。


大運會,到底會給成都帶來什麼?

△ 深圳大運會閉幕式(據官網)

如果只算賬面的話,深圳大運會的虧損超過百億,而這樣的賬面結果,幾乎所有的大型賽事都逃不過。但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大型城市,仍然對大型國際賽事的舉辦趨之若鶩,這其中,必然還蘊含有其他隱性經濟效應的原因。

當時,深圳藉助大運會推出了世界大學生文化月、世界大學生音樂節、世界大學生狂歡節等諸多項目,還開發了一批青年人參與性強的電子競技項目,舉辦了世界教育博覽會、世界大學生科技創新博覽會等諸多活動。這些大型活動在旅遊、展會等領域所拉動的消費數以百億計甚至更多。

與深圳相比,成都在這些領域並不處於劣勢,尤其是在經歷了2020年的疫情影響之後,旅遊業亟待反彈,成都若抓住明年這個機遇,就相當於趕上了一次實打實的 “ 引力彈射效應 ” 了。

大運會,到底會給成都帶來什麼?

△ 深圳大運會閉幕式(據官網)


大運會,到底會給成都帶來什麼?


為了籌備全運會,2010年前,廣州開通了6條地鐵,比原計劃快了8年左右。賽後,這些為全運會所準備的配套設施以及基礎設施建設,也使得廣州城市品質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城市化進展取得顯著成效。可以說廣州用1000億

不僅改善了城市品質、基礎設施,也助推了區域發展,促使了投資效應。而這些尚未顯形的效益,也正在或即將在大運會結束後的成都一一展露。


大運會,到底會給成都帶來什麼?

△ 廣州全運會主體育場(據CFP)

以場館建設為例,費用雖大,但後續的使用性卻並不低,

何況成都大運會一共有49處場館(包含13個新建場館、36個改造場館),有些改造場館本身就在學校或區域內承擔著體育運動場所的功能。而新建場館如鳳凰山足球場,在大運結束後,還將會成為2023年亞洲盃的主要比賽場館之一。

所有這些專業的體育場館,在大運會結束之後要麼繼續承擔專業賽事的舉辦職責,要麼將會成為公眾運動場地,或者也會偶爾成為音樂會、演唱會以及大型活動的場地。有了這些大型場館的存在,成都市日後對於大型國際國內賽事或活動的承辦將會多出很多優勢,這對於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度來說也是一大利好。

此外,為配合大運會的成功舉辦而進行的交通道路改造及新建,也將對大運會後市民的出行帶來極大的便利,對城市面貌來說也是一次巨大的提升。

鳳凰山體育公園旁,天府大道北延線改造:主車道雙向八車道,時速80公里;輔道雙向四車道,時速40公里;還預留有BRT快速公交通道,慢行系統,全程提升周圍道路綠化。


大運會,到底會給成都帶來什麼?


成環路(龍泉驛區界-成自瀘高速裴家收費站段)改造提升項目:道路工程、交安工程、排水工程、橋樑工程、公交車站臺、綠化工程等一應俱全。

高新體育中心周圍,中和片區全面改造:

涵蓋中柏大道、成自瀘高速和紅星路南延線-吉龍路等三條交通幹道。


大運會,到底會給成都帶來什麼?

△ 據成都高新


而大運村和東安湖體育公園之間,還有一條大運直聯路:起於成都大學大運村, 止於東安湖體育中心,總長度約12.2km。

除了上述以外,為展現“東進”形象,龍泉驛正在實施《成都市龍泉驛區提升城市形態攻堅實施方案》,重點攻堅項目186個,投資約1364億元。以 “ 三片三線多點 ” 為核心,著力提升城市形態;突出公園城市特點,著力營建城市生態;公共服務設施 “ 三年攻堅 ” ,著力補齊各項配套。



大運會,到底會給成都帶來什麼?


成都體育產業發展迅速。按照最新的統計數據,2018年成都體育產業實現總產值632億元,增加值215億元,增幅超過13%,增加值佔國民生產總值比例1.41%(全國平均水平0.95%,廣州最高2%),而且市場主體活躍,登記的法人單位2200多家,經營機構6500多個,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五,排在北上廣深之後。

前四名中,廣州的表現最為亮眼,已經常年領跑全國,而這與廣州市極為濃厚的體育氛圍是離不開的。除了本世紀以來亞運會和全運會的相繼帶動,廣州的職業體育發展水平也是有目共睹。光是中超球隊就有兩支,富力以及中超霸主廣州恆大;除此之外,籃球俱樂部還有CBA球隊廣州龍獅,這些職業球隊都在為廣州的體育產業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也可見體育產業對於GDP的帶動是軟中帶硬,極富地域文化魅力的。

目前,成都正全力打造世界賽事名城,體育事業飛速發展,市委市政府同時在世界賽事名城建設動員大會上對體育產業提出明確要求,到2025年,成都的目標是體育產業總規模要達到1500億!

實現如此巨大的提升,著實是離不開大運會這一個 “ 催化劑 ” 。

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技術顧問張汝棟認為,國際化體育場館的建設是推動城市功能品質快速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會極大帶動周邊發展。如今城市中遍地開花的大運場館,也正起著這樣的作用。


大運會,到底會給成都帶來什麼?


在大運會籌備階段以及結束之後,成都還將加速提檔升級現有國際國內賽事,積極申辦和自創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等級、品牌賽事,加快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國際體育賽事名城。大運會結束後,接下來還有世界乒乓球團體錦標賽,再往後2023年亞洲盃足球賽、2025年的世界運動會,成都體育事業和產業的發展可謂迎來了一波 “ 春天 ” !

但體育盛事帶來的影響,絕不會止步於體育產業,東安湖大運村智慧城市示範項目就向我們昭示了這一點。

東安湖大運村智慧城市示範項目北以成洛大道為界,西以三環路為界,南以成龍大道為主幹,向東延伸至鯨龍路,東以鯨龍路與成龍大道交界路口為始,圍繞龍泉驛區形成包圍圈。

範圍內,將會充分運用5G、物聯網、大數據、智能終端技術,重點打造區智慧管理中心、城市綜合治理2大項目。這對於城市管理來說,無疑又是一個極為優異的示範,也是成都走向智慧城市的先行。

大運會,到底會給成都帶來什麼?

△ 據UNSPLASH


5G時代已經來臨,物聯網的發展勢必會以沖天之勢直上雲霄。正如阿里前幾天剛發佈的犀牛智造,物聯網和無人駕駛等技術的規模化應用正在改變第二、三產業的格局。藉著打造智慧城市的東風,產業結構調整就有了更廣闊的選擇。


大運會,到底會給成都帶來什麼?


說到大型賽事對於城市形象宣傳的典例,就不得不提成都在北美的友好城市亞特蘭大了。即便這座 “ 新南方之都 ” 擁有如可口可樂公司等數百家跨國企業的總部,但一直以來都是實力比名氣大的代表,而改變則發生在1996年 “ 百年奧運會 ” 的舉辦。從此亞特蘭大在世界範圍內的知名度得到火箭般的提升,很多中國人,也正是通過那一屆奧運會才第一次聽說了亞特蘭大這個城市,可見奧運會對於亞特蘭大的城市形象宣傳,起到了多麼重大的影響。

而有著2300多年建城史的成都,不僅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佳旅遊城市、世界美食之都,如今正加快建設獨具人文美麗的世界文化名城,打造 “ 三城三都 ” 金字招牌。


大運會,到底會給成都帶來什麼?

△ 據UNSPLASH


在城市形象上擁有極強硬實力的成都,軟實力的打造也從未輕視。

眾所周知,成都是個非常重視城市形象傳播的城市,也積累了很多對外宣傳和城市形象塑造、傳播的重要經驗。

成功申辦大運會之後,成都以積極和務實的態度籌辦大運會並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在大運會舉辦期間,將有來自約170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餘名運動員及官員匯聚蓉城參賽。除此之外,還將會有數以百萬計的觀賽者和遊客連同世界媒體的聚焦來到成都,這對於成都城市形象的打造無疑是一個絕佳的窗口。


但若要認真說大運會對於城市宣傳的提升,又絕不只會在賽事舉辦期間奏效。兩年前,大運會申辦成功的成都就已經收穫了一波關注;而這兩年間關於大運會的每一個動向,其實都是成都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機會 —— 場館建設、一週年倒計時、志願者招募 …… 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成都都處於被展示的位置上。

▼▼▼


其實從申辦成功到如火如荼準備的這將近兩年時間裡,很多成都市民仍然沒有認識到大運會將會給成都這座城市帶來怎樣的收益,可能也在懷疑成都到底有沒有能力去舉辦這樣一場盛會。但去年世警會的成功舉辦給了成都人民足夠的信心,如今隨著場館主體建設陸續完工,大運準備工作逐步進入後期,我們理應相信成都已經做好了迎接盛會的準備,也做好了迎接大運會後那個騰飛的成都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