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頭蒜是怎麼種出來的?

獨頭蒜是怎麼來的?

獨頭蒜是怎麼種出來的?

獨頭蒜是指農業生產過程中形成的沒有分瓣的大蒜,因大蒜頂芽最內層鱗片膨大,而外層鱗芽分化不良,不能形成蒜瓣或植株不能抽薹而形成。產生獨頭蒜的原因很多:

如在生長期間,抽薹所需的低溫和鱗芽分化所需的營養物質均不滿足時,其結果既不抽薹,也不形成側芽。而當長日照和高溫來臨時,營養由外層葉鞘向內運輸,聚集於頂芽最內層的鱗片使其變得特別肥厚,從而長成獨頭蒜。

還有不良的環境條件或栽培條件影響同化物質生產和運輸時,會因營養不足而產生獨頭蒜。如鱗芽分化所需溫度及光照條件缺乏、土壤貧瘠、乾旱缺水、基肥不足、營養供應不及時、種瓣太小、密度過大、葉數太少、草荒嚴重等都有可能。

此外,氣生鱗莖也是生產獨頭蒜的一種途徑。這裡還要說明的是,任何品種都能出獨頭蒜,但出獨率不同,同時我們還可通過一定的栽培措施來調控獨頭蒜的形成。

如何種獨頭蒜?

獨頭蒜是怎麼種出來的?

品種選擇:耐貧瘠、鱗芽分化要求條件相對嚴格的大蒜品種栽培,獨頭蒜髮生率高;早熟品種、極早熟品種獨頭蒜髮生率高。具體如二水早、紅七星、狼牙蒜、早薹蒜2號、成縣早蒜、彭縣早熟、樂都紫皮大蒜等。

種瓣大小:種瓣大小會影響獨頭蒜的產生、產量和品質,一般來說小蒜瓣出獨率高,但也不宜過小,如低於0.5g的種瓣,個小、品質不佳,商品價值低,建議選0.5~1.5之間的種瓣。

播前處理:通過低溫處理種瓣可提高出獨率,注意低溫不能超過-10℃。低溫處理後應放在通風、防雨、防曬的屋裡或防雨棚裡存放,垛成單行,垛高5袋,行間留空間透氣, 如果行間緊密通風不好會發熱腐爛。栽種前幾天要把蒜頭分成蒜瓣,蒜瓣要選中瓣,去掉蒜楔子和糖化的,選瓣後要散放貯藏等待播種。

播種時期:播種期依品種和地域的不同,差異很大。如青海地區可在清明前後播,小暑後採收;雲南大蒜主產區在秋分至寒露之間播種,12月下旬即可陸續採收上市;中原秋播地區一般較蒜頭栽培推遲50天左右播種。

播種方法:高密度栽培,每畝增加至6萬~8萬棵,播種深度2~6cm利於獨頭蒜的形成。栽種早的可覆蓋地膜,有保墒和增溫作用,加快生根發芽,提前採收;栽種晚的不必覆膜。也有套種青菜、小蘿蔔的,通過擠佔空間,搶佔營養,來助於獨頭蒜的形成。

肥水管理:栽種後一定要澆足水,有利於蒜的生根;在爛母花莖和鱗芽分化時期,控肥控水,抑制鱗盤分體;當頂芽開始肥大時則應加強肥水管理,每畝淋施高氮高鉀型複合肥,蒜頭膨大期葉噴磷鉀源庫,以提高獨頭蒜的產量和品質。

病蟲防控:獨頭蒜主要病蟲害有病毒病、灰黴病、紫斑病、蒜蛆、蚜蟲和薊馬,要注意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