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逃不了的"犬儒主義"

人人都逃不了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爭吵"經歷,遇到一個年輕的、血氣方剛的、心懷真理的人,跟你據理力爭:

我覺得XXX這樣就是不對、不公平!

你語重心長地教育他:

哎呦,年輕人,不要想三想四的,還是安穩過日子吧……


然後年輕人就會說:

你這樣,就是"犬儒"!

接著你就懵了,啥是"犬儒"?

"犬"就是狗,罵人的話;但是"儒"呢,又是一個看起來很文雅的詞。

這個前後矛盾的詞,"犬儒"到底是罵人的話,還是夸人的話啊?

"什麼是犬儒主義"?

很多人一聽到"犬儒主義"頭都大了,別跟我提這些狗屁什麼"主義",太複雜,我讀書少,你們又騙我。

下面舉個例子,你就是啥是"犬儒主義"了:

我有一個同學,結婚有娃,孩子上小學,他對自己孩子每天在學校學的東西十分不滿,內容空洞、言辭虛偽。


每次我們聊天的時候,他都會吐槽那些坑人的課本,但是他當著自己孩子的面,卻從來不會批評課本,還會積極輔導自己的孩子如何把"應試作文"寫好,獲得高分。

雖然這些作文他看得想吐,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覺得自己害了孩子,但是,他又覺得,這是他幫助孩子的唯一方式。


想一套,說一套,做一套,所謂的"三張臉"和"雙重人格"。

前段時間,一個小孩,因為"三打白骨精"的作文修改問題,最後跳樓,失去了幼小的生命。

當時社會輿論有兩個"涇渭分明"的聲音:

一派是,不能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寫作文。

另一派是,小孩子就應該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寫要改,不然以後考不上好的大學,沒有未來。

後一個,就是明顯的"犬儒主義"們。

在1933年德國小說《法比安》中有一個人,他覺得自己生活的環境,千瘡百孔,卻無動於衷:

我在撒謊,我知道我在撒謊,我知道這種環境不好,就算瞎子也能看得到,但是我還是盡力在為這種環境服務。

我想不需要任何明確的定義,你都能理解什麼是"犬儒主義",我們中國人對"犬儒主義"有深刻的理解,從清軍入關,"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開始,關乎每一箇中國人。


人人都逃不了的


而且,玩喜劇的人/諧星,對犬儒主義有著"獨到的見解",像大張偉,被讚譽"活明白了";《脫口秀大會》的李誕"人間不值得",《奇葩說》的馬東"能爽一會就爽一會"。


人人都逃不了的

"你就隨波逐流嘛。反正就那樣唄,然後又能怎麼樣呢?我現在沒什麼喜歡的,我也沒什麼不喜歡的。就是有什麼我就可以去做。"

"就是我對我自個兒沒有任何定位,然後我也不想我任何未來。"

當然,這是"犬儒主義"在今天中國的"內涵和定義",犬儒剛生下來時,可不是這樣的,犬儒剛生下來時,猛如虎啊,現在變成了貓。


人人都逃不了的


"犬儒主義",最早要追溯到蘇格拉底的徒弟——安提斯太尼,和他的徒孫第歐根尼。

當時的"犬儒主義"是指,拒絕一切的外部約束和規定,老子就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去活,即使自己活得像"一條狗一樣",青燈苦竹、頓頓吃糠咽菜……

這種活法,用東北話說,多虎啊。

後來,犬儒就"鉅變"了,走到了對立面:他們覺得,這個世界上,無所謂高尚,也就無所謂下賤,對世俗的全盤否定變成了對世俗的照單全收,不論好與壞,羞恥與否。


人人都逃不了的

這種變化,可以說非常驚人,就好像一個鋼鐵直男,以前洗臉都不用洗面奶,後來用上了口紅、畫起了眼線,穿上了絲襪……

就是大張偉的"活明白了",李誕的"人間不值得",馬東的"能爽一會就爽一會"。

大概在十幾年前,我曾聽過歌手朴樹說過,大意是,我現在就一橡皮泥,隨便你們怎麼捏,要啥造型都有。

所以說,論犬儒,朴樹犬儒時,大張偉還在"洗刷刷、洗刷刷"呢。

對於贊同犬儒的人來說,會讚一句:人生在世,難得糊塗。

當你,憤怒時、難過時、失望時、甚至喜悅時、開心時,都會"犬"起來,有啥好開心的,又有啥好難過的,且活著唄。

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心裡比誰清楚,一群"裝睡的人"。

對於心懷真理的人來說,會痛批:

你們丫就是混日子,說好的一起改變世界呢?你卻偷偷變成了"老油條"。

當然,犬儒們也有自己的"心聲":不犬儒,又能咋地?


人人都逃不了的

孫悟空多大本事啊,還不是在如來的安排下,去西天取經嗎?孫悟空不想和紫霞仙子雙宿雙飛嗎?跟一個和尚、一隻豬、一匹龍變的馬、一條鯊魚精,跑去西天?開什麼國際玩笑!

犬儒們的"進階身份"是"精緻利己主義者",這裡貼一下北大教授錢理群的話。

人人都逃不了的

當然,這個定義,在今天的人看來,實際上"無力反駁",我不"利己",我還能"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嗎?你當我傻啊。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嘛。

但是,心懷真理的人們,往往希望喚醒"裝睡的人",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在今天被很多網友詬病的人群——公知。


人人都逃不了的

公知們想要去"啟蒙"這些"裝睡的人",就像高曉松那句: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今天很多人罵高曉松,但是,我常常說,其實高曉松在"公知"裡排不上名次 。


人人都逃不了的


啟蒙"裝睡的人",這件事情,當年馬克思他老人家早就做了,《資本論》就是用來啟蒙工人們,看清資本家的"真面目"的。

你看,資本家的嘴臉多醜陋。

馬老覺得,人們會被資本家"矇蔽",是因為沒有看清事實,所以,需要"啟蒙"。

今天來看,事實是,工人們對資本家的嘴臉是心知肚明,他們不是缺少啟蒙,而是啟蒙後,依舊犬儒。

犬儒是明白人的錯誤行為,而不是愚昧者的愚蠢行為。

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啊,兄嘚!

當然,現在依舊有人會希望去啟蒙,也依舊有人痛批犬儒,但是今天有大部分人依然犬儒著。


人人都逃不了的

其實,今天的"犬儒",更多的是無奈的心態和處事方式,就好像最近很火的馬雲"新語錄":

很多年輕人送快遞,是敢於放下架子,敢於改變自己。

年輕人是真的"敢於"嗎?我想大部分普通人都知道,年輕人是被逼無奈更多吧。


人人都逃不了的


還有那個北大賣豬肉的老兄——“北大屠夫”陸步軒,他是當年在北京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回到了老家,在縣裡還是鎮上,做一個沒有編制的“臨時工”,享受的是臨時工的福利和待遇,後來迫於生計,才選擇了賣豬肉,聽說賣豬肉掙錢多。


人人都逃不了的

後來聽說找到了正式的公務員工作,就立馬放下了賣豬肉的光榮工作,再後來,有人看上了他的名氣,“請”他出山,投資他開連鎖店,他才重新出山“賣豬肉”。


人人都逃不了的


“北大屠夫”從來沒有喜歡過賣豬肉,還寫過書《屠夫看世界》說自己是“人才浪費”,覺得賣豬肉是一種“恥辱”。

這事兒,在柴靜的《看見》採訪裡,講的很清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


人人都逃不了的

誰不想一畢業就像王思聰那樣,拿5個億去搞投資啊。

犬儒更多的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而且人人都擺脫不了“犬儒主義”。

消解這種"無奈"的情緒,喜劇是一個有效的出氣筒,所以,喜劇在人們心中,長盛不衰,小品/相聲/脫口秀等,上次我寫文章說,脫口秀是"下克上",通過底層來褻瀆/冒犯/諷刺權威的,幫普通人出氣的,有位網友表示:

諷刺的再狠又有啥用,只當笑話聽的話,那我們也是個笑話。

我覺得說的很對,但是對於犬儒的我們來說,還能咋滴?


人人都逃不了的

有總比沒有好,當單身青年通過日本愛情與動作電影來"望梅解渴"時,他心裡想的最多的是馬東:

能爽一會就爽一會吧。

(關於犬儒主義,其實還可以談得更多,但是又有啥意義呢?撰文/一個犬儒份子:張扯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