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對人的成長影響有多大?

貧窮對人的成長影響有多大?

▲《人生七年1》 的劇照

本文整理自「人生答疑館」精華回答

By 壹心理答主

窮就是原罪,窮人之所以窮就是因為好吃懶惰,窮人沒有道德唯利是圖,為一點小錢能謀財害命,所以窮山惡水出刁民……

這樣的論調在網絡上屢見不鮮,雖然素質低、見識淺薄總是和“窮”這個字眼一起出現,但誰是因,誰是果,並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明白的。

曾經爆紅網絡的天涯帖子《寒門再難出貴子》以及BBC耗時50年拍攝的紀錄片《人生七年》,揭示了一部分真相,雖然“金錢不是萬能的”,但“金錢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買來快樂、學識、眼界……甚至鞏固社會地位的。”

窮人就算意外獲得一大筆財富也可能很快被割韭菜,而富人就算傾家蕩產負債累累大概率也能很快東山再起。窮人和富人不僅在物質上存在差別,更重要的是思維和教育上也存在天壤之別,所以貧窮和富有很大程度上是代代相傳的。

如果要打破這個怪圈,靠的不是自怨自艾也不是感嘆命運的不公,而是接受世界本是不公平的這一本質,然後學著改變讓人受困於貧窮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

>>>來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問:

因為沒錢而留下的遺憾:貧窮對人的成長有多大影響?

看到#因為沒錢而留下的遺憾#這個話題,感覺有些心酸。
其實前半生很多遺憾真的是因為沒錢而留下的,富裕的家庭和貧困的家庭對人的影響也真的很大,接收到的教育、獲取的資源、人脈都不是能夠靠後天彌補的。
所謂那句“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有的人天生就在羅馬”。
貧窮對人的成長有多大影響?


貧窮也可能是一種財富

財富貧窮≠心理貧瘠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書生十三
世亦不塵,海亦不苦,彼自塵苦其心爾。

我曾幻想,如果家裡條件好,我可以學很多東西,我的人生也會不一樣,可我明白人生來就不是公平的,有人生下來身價過億,有人生下來就天生殘疾被父母拋棄,我慶幸我算是平庸,家庭不富裕,至少生來健全,雖然學業不精,幸有讀書的機會,至少聊以謀生。
人沒有必要跟任何其他人比較,貧富與否更不值得炫耀亦或自卑,萬物生長,各自高貴。你若看到有錢人自卑,那看到貧困的人也會不屑。
身邊有個很優秀的女生,天資聰穎,家境優越,似乎完美,但我覺得唯一不足的就是,她不知什麼是貧窮,某種角度說,有時候貧窮是一種財富,經歷過貧窮才能體會世間悲苦,不要讓物質帶給你尖酸刻薄的嘴臉,而是給人以溫柔的慈悲心。
你現在能在這個平臺問出這個問題,說明至少你有手機,會上網,有一定眼界和學識,這就不算貧窮了,況且物質的窮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不調整心態,物質的窮帶來的心理的貧瘠會一直跟隨著你。前半生的窮,是家庭的窮,我們無力改變,可你成年以後,你就具備了改變自己的能力和條件,這其中就是對抗心理貧瘠的時候了。


28歲生日,我打算把那一天當作新生,想通過自己的積蓄學習家裡條件不足時候的渴望,買了很多小時候想要的文具,玩具,有人說長大才滿足小時候的渴望,心情已經不一樣了,其實我覺得是一樣的,一樣的心滿意足,一樣值得期待。
人生還長,只要你不心理死亡,一切就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貧窮不是,富有也不是。


快樂或苦難,是自己定義的

把握好已擁有的,才能彌補遺憾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烈日灼心
傾聽耳邊的低語,這樣你便不必注意周圍的喧囂。

貧窮對人的成長影響有多大?

題主你好!
大抵每個人都會幻想自己富裕之後的生活吧!金錢作為一種大眾追捧的東西,當然有它的理由;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真的萬萬不行。就拿家庭教育來說吧,都說有錢人家的父母忙需要四處應酬。但當職務越高時,他們的時間自主權可能會多一些。如果能夠放下對金錢越多越好的執念,迴歸家庭,那麼就能給孩子更多的陪伴時間,與愛的教育,能將畢生的經驗與人生感悟傳授出來。
而想必不富裕的家庭,父母也忙,但大部分還是早上上班,晚上下班跟孩子有固定的接觸時間。但是因為生活的壓力,家庭就不得不常常在因為錢而爆發爭吵;還可能把白天工作的疲倦,不順帶回家裡,沒有精力與孩子溝通,有甚者會帶著憤怒回家。

錢能帶來更好的教學資源,看見更廣闊的世界。

富人孩子,可以依靠興趣去報自己喜歡的課程。有機會學習不同事物,拓寬事業,看到自己的不同可能。同時通過父母的社交,人脈也更懂得一些相處之道,說話之道吧!同時旅遊啊,看展等等,結交不同領域朋友的機會多些。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思維。這個好像在國外貧富之間分化大點。

從消費觀念最能顯現這個思維差距,前者更看重沉沒成本,買東西常常貨比三家,即使非常喜歡也常常要猶豫很久。節儉當然是美德,但是當我們有一天,慢慢經濟實力提升,可以放開手腳消費時,卻不知怎麼花好。
買買買也是有意義的,拿銷售來說這樣更能直接地換位思考,久而久之通過感受觀察會整理出自己的一套符合大眾口味的銷售方法等等。但任何事物都是兩面的,貧窮也有貧窮的優勢。
在中國,寒門出貴子的事例就很多,我們更懂得生活的不易,所以更會珍惜;更努力,人生因此而更有厚度;人際相比於商業往來等等應酬要簡單和真誠;更懂得父母的辛苦,彼此聯結有時候更深厚和有愛;科技真的改變很多,現在平臺這麼多,資源共享時代拼的其實是努力;消費,報技能班我們也可以超前消費(感謝支付寶),然後再通過學成的回報來還。
快樂或苦難,要靠自己來定義。不要只著眼於自己沒有的,不然心裡只會滿是痛苦;而應該牢牢把握住已有的,讓心雀躍起來,利用已有的,把你看到的沒有中的遺憾彌補起來。


我覺得泰戈爾說過的一句話就很貼切,在這裡和你共勉。“如果錯過太陽時你流了淚,那麼你也要錯過群星了。”


別自怨自艾,踏實努力

一切才皆有可能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貝兒
HTP繪畫分析,應用心理學畢業

每個人的家庭和成長環境都是不一樣的,自然見識和眼界也不一樣。但我想說的是,也許家庭有時候並沒有給足夠的資源和人脈給到自己,但一樣有人可以白手起家,做得風生水起。同樣,也有家境不錯的人,但因為某些事情,一手好牌打爛了。家庭的經濟條件和創造給孩子成長的環境可能會有差異,但是家庭教育以及孩子自我的努力,也是會讓人生有變得不一樣的可能性。

※貧窮不是原罪,也不是平庸的藉口

如果說貧窮指父母手裡的資源和人脈緊缺,但現在的大部分家庭都還是會讓孩子去接受教育,國家政策也是保障了孩子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當考上了大學也有助學貸款的綠色通道以及努力獲取獎學金的途徑,在這個層面來看,受教育的平等權利是大部分人都擁有了,也擁有了“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

但有的人會抱怨,“我找工作不順利,工資待遇低,就是因為缺乏父母的幫助。”其實有時候更多是能力問題。我不敢說,一開始工作大家都能獲得不錯的工作機會,但只要足夠努力和堅持,還是可以獲得很多的,豐富的工作經驗以及見識。

※當“原生家庭影響了我的人生”成為不去改變的藉口時

近些年隨著大家對心理學的關注以及各平臺和媒體的傳播,我們開始對原生家庭有了更多的認識,也知道了原生家庭是如何影響到自己的。有的人會說,“我的原生家庭讓我成為了xxx的人,我要一輩子去療愈了”,我不否認原生家庭對每個人都有影響,但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我們不是那個無力無助的人,我們已經是成年人,有能力有機會去面對那些原生家庭的影響,並且通過努力,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

※少一些自怨自艾,踏實努力過好每一個當下

不可否認,我們對那些美好生活以及閃閃發光的人心生羨慕,我們可以去過匹配自己能力的生活,而不是幻想著自己能夠馬上擁有那樣的人生和精彩。

曾經我也陷入這樣的思維困境,覺得自己擁有得少,是因為自己的家庭經濟條件一般,有時候也想著就這樣含糊過一輩子就算了吧,反正不會有什麼不一樣的人生。後來我想明白了,不斷去學習新內容還有技能,去擴大自己的人際交往圈子,後來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成為一個閃閃發光的人。

努力過好當下吧,人生不設限,一切都有可能。


能否培養心智健康的孩子
與有錢沒錢,並無關係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xinli_3440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

題主好!

有句話叫“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隨著自媒體的發達傳播,這種現象經常發生,那種有錢人做的事情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這也從一個側面表達了,人要達到一定的階層才會有開闊的視野和長遠的眼光。
許多家長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哪怕是勒緊褲腰帶也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上最好的學校、參加很多的興趣班、經常外出旅遊等等,這些對孩子的成長當然是有幫助的。只是,孩子有了這些就能很好的成長了嗎?


答案是不一定!因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豐富與滿足,更多的需要心理的健康成長。心理健康包括認知合理、情緒穩定、行為適當、人際和諧和適應變化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不是有錢就可以的。
我們也看到太多案例,家境非常好的留學生激情殺人案,也有窮苦出身靠著自己努力考上大學,卻因為沒有處理好同學關係而殺人的案例。這些都與錢無關,所以,培養心智健康的孩子才是不留遺憾的事情。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教育的公平性正在得到逐步的改善,所以,我們可能是要改變一些觀念,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從物質投入轉變到精力的投入、陪伴時間的投入,建立起與孩子共成長的模式。
這也是學習心理學後的一些感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物質需求變得沒有那麼重要了,而學一點心理學將會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未來的美好也在向我們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