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本期嘉賓BRUCE LEE


“文末我們為你準備了“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視頻,但,現在還是讓我們來了解一個真實的他吧。”

01.功夫之王李小龍

人們對功夫有多痴迷,就對李小龍有多敬仰。

7歲習武,14歲師從葉問,26歲自創武術門類截拳道,30歲成為舉世聞名的功夫影星。

李小龍一生的傳奇在人們眼中始終與一個詞有關——功夫。

他是好萊塢第一位華人演員,也是開創功夫電影的第一人,是他將Kung Fu一詞寫入了英文詞典。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他的聲名延續46年並非僅僅因為在功夫電影,事實上他主演的功夫電影僅僅只有4部半,而與他有關於的功夫書籍有13本。

在他去世後的46年裡,仍然不斷獲得來自世界各地的獎項。

他被國際權威雜誌《黑帶》封為世界七大武術名家,位列榜首。

他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20世紀的英雄與偶像”,是惟一入選的華人。

他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100個人物之一,其中還有愛因斯坦、毛澤東。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他是備受尊敬的武學大師,接受過許多來自當時世界冠軍的挑戰,無一戰敗記錄。每次挑戰他的人要麼成為他的朋友,要麼成為他的學生。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他還是現如今風靡全球的MMA綜合格鬥之父,開創了無限制格鬥的一個全新時代。

直到現在,還有許多世界格鬥冠軍將李小龍視為精神偶像。

和李小龍同時代的拳王阿里曾表示過,如果無規則比賽,他也不一定是李小龍的對手。

若干年後另一位拳王泰森也說了類似的話。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李小龍也對自己的功夫充滿自信。

在一次接受採訪中,主持人問李小龍,你覺得你厲害嗎?

“噢,”李小龍說:“如果我回答你我很厲害,也許你會說我吹牛。但是如果我回答說我並不厲害,你肯定知道我在撒謊。”

他說的沒錯,事實證明,他不是靠特效加工出來的熒幕英雄,而是一名真的擁有極高武學造詣的功夫大師。

在美國人眼中,他是當之無愧的功夫之王。

美國柔道大師威利·傑伊說:李小龍的武術理念,超越我們100年。

他的技擊術簡單實用,到現在也被廣泛研究運用,他的徒孫保羅·凡奈克現在仍然是美國海豹特種部隊的格鬥教官。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即使他在《精武門》中暴打日本空手道大師,也仍然抵擋不了日本人對他的喜愛。在日本,他被尊稱為“武之聖者”。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他創造了那些不可思議的記錄。

他可以做到在一秒鐘內出拳9次,踢腿6次,用當時的攝像機甚至沒有辦法清晰地拍到他的動作,因此在電影放映時往往需要把速度放慢3倍。

他曾用6英寸的寸拳,將一個150磅的壯漢打出5、6米遠。一記墊步側踢,將45公斤的沙袋瞬間踢破,也同樣用側踢將憑空落下的四塊木板一腳踢碎。

單手俯臥撐可連續做1500個,單手能做400個,兩個手指200個。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但武術之於李小龍,並非爭強鬥勇之用,在他看來,武術是他自我表達的一種方式。

他將他對為人、生活、目標、信念的思考,統統融入進他的功夫之中。

對李小龍一知半解的人,常常對他是否真的有高超功夫評頭論足。

但事實上,李小龍的成就遠不是擂臺上打敗多少對手,而是開創了一個功夫時代。

02.哲學家李小龍

武術上的修為,電影上的聲名,都只是李小龍眾多面中的一部分。

當問他自認為是怎樣一個人的時候,他只說自己是一個普通人。

但李小龍對自己的要求從來不普通。他盡力把每一面做到極致,極力探求事物的本源。

年少時的李小龍也經歷過年輕氣盛,常常在學校裡和人打架,後來父母擔心他學壞,便送他去美國留學。

19歲那年,李小龍離開香港,來到西雅圖求學,主修專業是哲學。

他研究笛卡爾、老莊、禪宗,泡在圖書館裡看得最多的是一般人覺得晦澀難懂的哲學書。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但他不盲目追崇一種哲學,而是取精去糟,融入自己的思考。

他喜歡看書,在他的私人圖書室裡,珍藏有多達2500本的各類中、英書籍,每日神遊其中。

今天整理發現的李小龍武道、哲學、書信、詩篇等各類手稿,足夠出十餘本厚厚的專著。

毫不誇張地說,李小龍不但是開宗立脈的一代武術宗師,而且還是一位融通東西方文化的青年學者。

別人習武是為了搏擊和防身,他卻將哲學和武學融匯貫通,自成一派。

李小龍在西方受到廣泛尊崇的重要原因,也是因為他不僅有高超的武術功力,還擁有武術的哲學精神。

有思想的功夫造就他的不凡,這是他與其他武術家最為不同的地方。

許多人都沒想到的是,融合世界各國拳術,以詠春拳、拳擊與擊劍作為核心技術的截拳道,其核心理念竟然是:

以水為本質而攻擊,反擊將一切化解於無形。

李小龍這樣闡釋這種力量:

Empty your mind心無雜念Be formless於無形中Shapeless千變萬化Like water就像水If you put water into a cup入杯即為杯You put water into a bottle it becomes the bottle入瓶即為瓶You put it in a tea teapot入壺即為壺Now, water can flow靜若行雲流水Or it can crash動則駭浪滔天

他在大學的一篇武術哲學論文中發表他對“陰陽”和平衡的理解,談論功夫如何教化自我。

“當我們知道功夫的目標在於自我教化時,便會了解到“內在的自我”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自我。”

美國教授Martin說:“李小龍身上有著東方哲學家的思考,他的學術水平完全可以勝任大學教授。”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直到現在,龍迷們談論起李小龍,仍然為他的智慧和哲思所折服。

03.正義使者李小龍

李小龍並不是天生的習武之才,相反,他先天體質偏弱。

但他卻從小就有天不怕地不怕的正義感。

1945年的香港,陰冷而潮溼,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前夕,日軍敵機壓頂,人們四散逃跑,孩子們都嚇哭了。

5歲的李小龍爬到樓頂,踩著小板凳爬到安全護欄上,揮拳衝著低空飛過的日機大罵:臭飛機,我要統統砸碎你們!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為了強身健體,7歲開始,李海泉帶著李小龍練習太極拳,這是李小龍習武生涯的啟蒙。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上了小學,李小龍開始在學校裡鬧事,儘管瘦小,但他卻天天跟同學打架,而且總是能打贏別人。

那些被打得鼻青臉腫的同學被家長帶到李小龍家裡興師問罪,李海泉天天跟人賠禮道歉。

從小愛打架的李小龍其實並不是欺凌弱小,每一次打架,幾乎都是因為打抱不平。

“50年代的香港黑社會橫行,大批古惑仔極為猖狂。

本來要到街邊水龍頭取水的家庭主婦,都不敢出門。還有一些流氓天天堵在學校門口,欺負漂亮女同學。

16歲那年,李小龍班上有一個女同學被流氓欺負,身上青一塊紫一塊,哭著來上課。

李小龍得知後,當晚八點,尾隨那幫流氓,追到一個巷子深處。

那天香港九龍下著瓢潑大雨,流氓一共八人,腰裡藏刀。李小龍單槍匹馬,赤手空拳。

八個人頓時手握匕首衝上來,李小龍快拳如雨點,一群人全被打趴。其中兩人還被打成了重傷。

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流氓家屬到學校鬧事,校長為了息事寧人,把李小龍直接開除了。”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但李小龍卻不長記性,多年後去了美國,仍然喜歡打抱不平。

“1965年初,李小龍從奧克蘭搬到了洛杉磯。

一晚,從華人街圖書館出來的李小龍看到一家餐館前為這一大群人,吵吵鬧鬧。

原來是四個廣東飛仔向在餐館做招待工作的臺灣姑娘索取地盤錢,可是姑娘交不齊,於是飛仔們就當眾欺負姑娘。

李小龍見狀上去制止,四個飛仔拔出匕首撲向李小龍。李小龍一側身,讓開當胸襲來的匕首,幾乎是同時,連環使出三腳,四個飛仔就躺在地上了。

第二天,當地的報紙還報道了這一消息。”

李小龍說:壞人猖獗,就是因為好人沉默。沉默,有時也是一種作惡。

正義感是李小龍行走一生都未遺失的價值觀。

04.生活藝術家李小龍

李小龍因為功夫電影被人熟知,除了演員、武術家之外,他還有很多標籤。

詩人、作家、舞蹈編導、編劇、導演、製片人,而且每一樣都做的十分出色。放在現在,絕對是一個標準斜槓青年。

李小龍短暫的一生中寫過很多詩篇,充滿了對生命的感悟。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和他曾經的對手,後來的朋友,跆拳道大師李俊九的書信中,李小龍寫了這篇《我是誰?》。

我是誰?(節選)我是誰?我是人群中的巨人,俯視蒼生的豪傑,還是封閉自感的庸碌之輩?我是功成名就,信心實足的紳士,一呼百應的天生領袖,還是在陌生人前小心翼翼,動輒心驚的弱者?在強裝的笑顏後面,是一顆瑟瑟發抖的心,如同在漆黑森林裡迷路的小小少年。

大學期間,當同學都在發愁寫作論文時,而李小龍卻在操場草地上寫詩,他的詩還被美國文學刊物發表。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李小龍還擅長翻譯詩歌,將大量的中國古典詩詞翻譯成英文詩,如將趙孟頫妻子的《我儂詞》翻譯成了唯美的英文詩,送給他的妻子琳達。

Who knows when meeting shall ever be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

It might be for years or

情多處,熱如火;

It might be forever

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

Let us then take a lump of clay

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

Wet it, pat it,And make an image of you

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

And an image of me,Then smash them, crash them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And, with a little water,Knead them together.

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生活中李小龍興趣愛好十分廣泛,他很喜歡跳舞,曾經是全香港的恰恰舞公開賽冠軍。初到美國的時候,他還憑藉高超的舞技,遊走於學校各個社交場合。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他甚至在設計、繪畫上,也展露出高於常人的天分。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他親手設計了截拳道太極圖的標誌,設計振藩國術館各個時期的會員證書、級別證書、專用信封、信紙,以及設計館內各種專業裝飾等截拳道VI形象識別系統。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由李小龍親自設計和創意的,那些用於截拳道實戰效能訓練器材的設計草圖,也全部都是他親力親為,然後請他弟子中的能工巧匠代為製作完成。

他用手繪記錄下他的研究成果,並用於教學傳授。至今他的手稿還被他大學的教授所收藏。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他還喜歡音樂,放假的時候總會抽出時間去擺弄樂器,嘗試製作歌曲。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李小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藝術家,他忠於內心,真實地表達自我。

後人根據他生前的日記、書信和生活感情等文字,編成了《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一書。

作者約翰·裡特說:

“李小龍把全身心都投入到生活之中,因為他對生活和知識的熱情,任何在熒屏上或現實中認識他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被他的魅力和仁愛所吸引。”

日本武術家、李小龍的親密好友及高級學生木村武之說:

“第一次遇到李小龍,我便不由自主地希望長時間留在他身邊。他是個精力旺盛充滿魅力的小夥子。

很快,我就被這個年輕人的強烈個性所吸引了。他可以在這一分鐘講個粗俗的笑話,而下一分鐘又滔滔不絕地談論道家與禪的哲學。”

可以說,李小龍在強壯的肌肉之下,藏著一顆藝術家般細膩雋永的心。

05.精神領袖李小龍

導演過《低俗小說》等經典電影的好萊塢大導演昆汀,曾在《殺死比爾》中讓烏瑪瑟曼穿上李小龍在《死亡遊戲》中的黃色戰衣。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而在最近由他導演的新片《好萊塢往事》中,乾脆讓“李小龍”和布拉德皮特來了一場對手戲。

昆汀毫不否認李小龍是他的偶像。

而像昆汀一樣,把李小龍視為偶像的人亦並不是少數。

周星馳是最狂熱的龍迷之一,他幾乎所有電影中,都能找到李小龍的影子。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在電影《功夫》的結尾一戰,周星馳最後以李小龍在《猛龍過江》的造型出現在觀眾面前,精瘦的身形與李小龍頗有幾分相似。

傳聞電影中那條褲子,也正是李小龍當年拍戲所穿。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周星馳在《功夫》拍攝期間受訪說:

“李小龍是我的偶像,小時候在戲院裡看的平生第一部電影就是他主演的。

那部影片讓我感覺心中有一團火在熊熊燃燒,接連又看過幾部他主演的電影后,我立志做一個武術家或是一個演員,如今我努力為之奮鬥的一切都是因為他。”

周星馳對李小龍的致敬,可以說也是達到某種極致。

除了周星馳之外,甄子丹、李連杰都是李小龍迷,他們在功夫電影上的成就,也和周星馳一樣,離不開李小龍對他們的影響。

那些受過李小龍鼓舞的人,都用不同方式在致敬著偶像。

在NBA,李小龍也是最受歡迎的IP,科比、詹姆斯這樣的大牌巨星都從小視李小龍為偶像。

科比曾在Instagram祝李小龍生日快樂。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詹姆斯在更衣室貼上李小龍的話激勵自己:

“最大的謬誤就是預先對結果妄加臆測;不應對成敗得失有所在意。讓一切自然發展下去,你的身體四肢自會在適當的時機反擊。”

Instagram 上也有Bruce Lee的賬號,擁有300多萬的關注,人們時常會@Bruce Lee,彷彿他從未離開。

好萊塢影星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也是李小龍的鐵桿,他的一個愛好就是詠春,還不止一次被拍到穿印著李小龍頭像的T恤。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國外有專門紀念的Bruce Lee的網站,網站主理人是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如今在這個網站上不僅可以買到李小龍的周邊,還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參加李小龍夏令營。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國內的龍迷想要了解李小龍,也可以打開一個叫龍迷俱樂部的網站,裡面記錄了關於李小龍生平的諸多事蹟。

網站的域名也頗有趣味:chinese-god,足見李小龍在龍迷心中的地位。

許多國際大牌也在廣告中致敬李小龍。

寶馬翻出了李小龍那段經典的自白,畫面中一輛在水面來回行駛的車,不斷濺起水花,最後一個畫面在水花中投射出微笑的李小龍。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尊尼獲加同樣引用了這段經典,乾脆請來“李小龍”本尊親自演繹。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李小龍去世之後,市面出現“龍荒”,隨後他的模仿者也不斷湧現,單是國內不同時期叫得上名字的模仿者就不下10個。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而這樣的模仿者全世界都有。

來自阿富汗的阿巴斯從小就喜歡李小龍,並長期模仿,練就一身肌肉和武功,從長相到身型入木三分,也在網絡上俘獲了大量的關注。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真正偉大的人對於世界的影響,並未隨時間流逝而有半點消退。

06.紀念●李小龍

2019年3月20日,在李小龍逝世46年後,廣州荔灣區的永慶坊老街,一個紀念李小龍的永久展廳順利落成。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這座歷時150天匠心打造的李小龍紀念展廳,是給全世界龍迷們的又一個禮物。從此去廣州,又有一處值得一去。

李小龍祖居原是李小龍父親李海泉所購置的一座“西關大屋”。

在這座沉澱著歷史的大屋中,不僅重現了李小龍祖居的生活佈局,還通過13個主題篇章和3處過渡空間,再次點亮了他的傳奇人生片段。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這裡有40年代西關大屋廳堂的陳設,帶你隨著光陰,走進“李氏家族”展廳,圖文並茂的為你講述家族傳奇故事。

這裡有特別的“天井”空間,妙趣橫生的粵劇功夫木人樁,領略在一招一式中,這位武學天才是如何打下功夫哲學的一個個楔子。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這裡還有投影紗幕的沉浸式體驗空間,讓“少年得志”的李小龍栩栩如生。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展廳還納入了水與竹的禪意構思,在虛實交織的光影中,這位傳奇人物彷彿穿越時間而來,親自與你傳授武學,娓娓道來他的“李小龍式哲學觀”。

現代科技元素,讓我們甚至親自可以與李小龍來一次“隔空交流”。3D全息投影動態,將一招一式係數還原。

這些動作是通過專業設備,捕捉李小龍模仿演員的表演,再結合李小龍電影中的動作進行微調,最終達到接近李小龍的完美效果。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甚至,展廳還還原了西關書房,作為一位“文藝青年”的李小龍,他的信箋和詩歌,被全然呈現在案桌上,悄悄轉述著另一面不為人知的他。

這個展廳由嘉諾展覽廳館團隊打造,主創團隊的成員們通過鏡頭,說出了他們與李小龍相處的150天裡發生的故事。

2019年3月23日,李小龍祖居特展正式開幕,收到了來自業內、社會、媒體多方的正面評價。

通過展廳,人們得以再次走近李小龍的時代,瞭解傳奇背後的故事,更讓“龍的精神”歷久彌新,永續傳承。

正如李小龍祖居特展的負責人祝建超所說:

“過去我們總覺得,文化只在書和故事裡,看不見也摸不著。時代變遷,文化的載體變得越來越豐富,特別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必將帶來中華文化的再次崛起。文化具有獨特、唯一和不可複製的天然特性,也真是因為這些特性,才成就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國不止一個李小龍,每一片土地都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文化名人。我們所做的,就是通過一個個的展廳和展館,讓文化看得見、聽得見、摸得到……讓文化凝練成具象的表達,從而將文化中的優秀面,根植進人們心裡,讓中國人由內而外散發出自信的驕傲。”

33年太匆匆,世間再無李小龍。

但好在我們可以重溫他生如夏花般的榮光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