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清氣出風塵以外,靈機在水石之間

人言江南有七俗,“彈古琴,品普洱,著唐裝,聽崑曲,燃沉香,習密宗,植菖蒲,正所謂七俗。”

菖蒲一名菖斀,一名堯韭。生於池澤者泥菖也,生於溪澗者水菖也,生水石之間者石菖也。

菖蒲,是天南星科菖蒲屬,與蘭花、水仙、菊花並稱為“花草四雅”,逢端午時節,懸菖蒲、艾草於門窗,飲菖蒲酒,以祛避邪疫。

菖蒲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古詩中曾寫過:石上生菖蒲,一寸八九節。仙人勸我餐,令我顏色好。意皆謂菖蒲服之可延年長生。

後又用作觀賞花卉,自西漢起,菖蒲已開始在皇家園林中予以種植,六朝佚名《三輔黃圖》有語:“漢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宮以植所得奇草異樹,有菖蒲百本。”菖蒲移於盆盎之中, 製成盆景者,從唐宋開始,石菖蒲這種植物,就走出溪頭澗畔,成為文人案頭清供。

菖蒲│清氣出風塵以外,靈機在水石之間

一壺茶、一縷香、一床琴、

還有一盆菖蒲,

是文人雅士的最愛。

其中,菖蒲以其“耐苦寒,安淡泊”、

“不假日色,不資寸土,

清逸俊秀,挺拔如碧,

具山林之氣,無富貴之態。”

的特點脫穎而出。

菖蒲│清氣出風塵以外,靈機在水石之間

古人云:

“清氣出風塵以外,

靈機在水石之間。”

此為靜品,此為壽品,

玩者珍惜,維以觀德。

菖蒲的味道清新,

有種鄉野之氣,

吸入腹中不覺一陣清氣上揚。

此外,古代文人伏案讀書作文,同樣有損耗目力之弊,針對這一情況,傳統生活中發明了一個很輕巧的對策,那就是在書齋中陳設“蒲石盆”,利用菖蒲葉上的凝露來潤澤雙目。

菖蒲│清氣出風塵以外,靈機在水石之間

這樣一株貌不驚人的野草,為何能討天下文人墨客之喜歡?

大概有如下三點,正如蘇東坡所言:

“忍寒苦,安淡泊,與清泉白石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

菖蒲│清氣出風塵以外,靈機在水石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