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是青雲計劃,結果淪陷在微頭條和海量資訊的溫柔鄉里樂不思蜀

一直在微頭條練筆,但最近發現微頭條對於自己的寫作能力提升,到了弊大於利的階段。


我並不否認,微頭條的好處很多,篇幅幾百字,不用很多的時間就可以一篇,相比長文,創作起來更容易。


對於寫作新手來說,微頭條可以讓寫作這件事情更容易的堅持。因為寫作離不開反饋,發出一條微頭條,不多時就能收穫客觀的閱讀量,以及轉發,點贊,評論等各種形式的反饋,對於寫作者來說,是一種激勵,能幫助寫作新手熬過,很長一段時間寫作內容都無人問津,需要苦苦堅持的階段。


以我為例,今年2月份註冊今日頭條學寫作。正因為寫微頭條,不斷得到反饋,才一改往日寫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狀況,真正意義上做到了每日練筆。


微頭條也特別適合記錄靈感。讀書感悟,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對於熱點事件的看法,所有的心有所思所想,都可以記錄發佈。這些即時創作的內容,帶著鮮明的個人特色,也為以後寫長文積累了素材。


微頭條漲粉快。幾百字的表述,起碼能漲粉幾個,如果遇到爆款,可能單條就能漲粉上百個,每一個新媒體作者,文章寫的再好,想要廣泛的傳播,都離不開巨大的粉絲基數。

還有顯而易見的,千粉即可開通收益。根據閱讀量,每一篇微頭條,能夠獲得幾分到幾十元收益不等。如果追熱點事件,參與官方話題,還能有機會獲得額外收益,獲得幾十到百元不等。


目標是青雲計劃,結果淪陷在微頭條和海量資訊的溫柔鄉里樂不思蜀


既然微頭條好處這麼多,為什麼我會覺得有弊端呢?


因為寫作僅僅侷限於創作微頭條,寫了就有反饋,寫了就能漲粉,寫了就有收益,就像芝麻一樣,撿起來又輕又快,長期來說,對於提升寫作能力和水平,也有反噬作用。因為我發現自己再沒有時間,沒有耐心去琢磨長文,這種對於長期寫作能力的達成和要求更高的練筆方式,轉而沉溺於這種短時收益。


最要命的,不管是記錄靈感,還是熱點評論,所有的收益都和閱讀量掛鉤,這上我的注意力碎成了渣渣。不管是讀書,還是思考,都無法再深入。


總會忍不住,過幾分鐘就刷下,看看閱讀量的變化。加上頭條如此懂我,首頁推送的都是我喜歡的內容,便不知不覺刷刷刷下去,常常驚覺抬頭,才發現已經過去了個把小時。


目標是青雲計劃,結果淪陷在微頭條和海量資訊的溫柔鄉里樂不思蜀


自己的目標是青雲計劃,能寫出信息密度大,觀點深入的長文,可卻淪陷在微頭條和海量資訊的溫柔鄉里,成為一個合格的頭條寫手之前,我發現自己現淪落為微頭條的資深粉絲了。


昨天看了下手機,最近一週,我每天解鎖手機達80次之多,在今日頭條平均每天的時長達到了3小時,也是夠嚇人了。


今日頭條本身給了大家一個不錯的創作平臺,本身沒有對錯,可自己這種短視做法,丟了西瓜,揀芝麻的做法,就是妥妥的短線思維了,太不合時宜了。


今日反思,再次提醒自己來今日頭條的目標,是寫出了能被平臺和諸多粉絲認可的長文,獲得平臺青雲計劃。這個長期目標的實現需要長線思維:長期大量的高質量讀書輸入;對於平臺正文的每一個選題深度的思考;認真的蒐集查找資料,用心打磨輸出。


這樣出來的一篇篇文章,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對自己是磨鍊的過程,或許短時間並不能拿到青雲,但是長期堅持下去,收益可能是巨大的,最起碼能鍛鍊提升寫作能力和水平。


目標是青雲計劃,結果淪陷在微頭條和海量資訊的溫柔鄉里樂不思蜀


微頭條還是會寫,但要回歸練筆和記錄靈感的初心,不會再過度的關注閱讀量了,查看手機頭條的時間,也要控制在每天固定的時刻,上下午和晚上各一次,每次計時10分鐘,以鬧鐘做提醒。


轉而用更多的時間來讀書、思考,輸出長一些的文章,更新到圖文,雖然一時可能不能有什麼效果,也無法獲得平臺認可,中籤青雲計劃,但是假以時日,對自己寫作能力的提升,相信會有明顯作用。


以此為鑑,做任何事,不僅僅是盯著眼前,更要關注遠方。


目標是青雲計劃,結果淪陷在微頭條和海量資訊的溫柔鄉里樂不思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