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村裡巾幗不讓鬚眉扶貧女書記 ——府谷硬路塔村趙豔

“咱們村裡的女書記不一般,幹事不比男的差,趙書記是真心來幫我們脫貧的,幹了不少實事好事,幫助我們解決了多年未解決的難題,我們都願意跟著她一起幹”。群眾口中提到的“趙書記”叫做趙豔,一位樸實的陝北女孩,是府谷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辦公室副主任,現任府谷縣哈鎮貧困村硬路塔村的第一書記。

貧困村裡巾幗不讓鬚眉扶貧女書記 ——府谷硬路塔村趙豔

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戰 踐行初心使命

2月7日中午13時,面對形勢嚴峻的疫情防控局面,府谷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號召全體黨員組成鐵軍資源服務隊,奔赴鹽溝社區全面開展疫情防控工作,趙豔第一時間主動報名要求參加防控工作,下午15時和同志們到達鹽溝社區開展工作,在接下來的17個日日夜夜裡,她白天疏散群眾,開展宣傳,進行摸排,晚上她又主動幫大家彙總數據,她的工作得到了同志們和上級的認可,先後被縣婦聯和榆林市委宣傳部評為抗擊疫情先進工作者;她用行動踐行著一位新時代中共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今年3月份,縣委組織部發出增派機關幹部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的通知時,她主動申請到貧困村工作。作為一名女同志,選擇放棄相對穩定機關工作環境,下沉基層一線,這讓周圍的很多同事感到驚訝和不解,對此她解釋說“我從小從農村長大,我瞭解貧困群眾的苦,大多數文化不高,缺乏脫貧致富的思路,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又遇到了疫情影響,他們的日子不好過,我想盡一份綿薄之力,幫助他們擺脫貧困”。

貧困村裡巾幗不讓鬚眉扶貧女書記 ——府谷硬路塔村趙豔

入戶遍訪解難題,她是群眾貼心人

走進硬路塔村,提起駐村“第一書記”趙豔,很多村民都豎起大拇指:“她來到俺村,雖然時間不長,但真心為老百姓辦了很多實事,真是個好閨女。”從機關走進農村,趙豔成了村民的“主心骨”;從辦公室到田間地頭,她成了農事的“行家裡手”。她撲下身子、甩開膀子、捋起袖子,與群眾拉家常、聽建議、解難題、謀發展,從最初的陌生到互相信任,趙豔已經真真切切地融入了自己的“第二個家”。“你跟群眾有多近,群眾對你就有多親。”趙豔向記者說出了自己內心最真摯的感受。

硬路塔村有5個村民小組,373戶948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5戶。是府谷縣12個貧困村之一。駐村後,要針對性地開展扶貧,還得對全村情況有深入瞭解。她決定挨家挨戶去走訪貧困戶,那段時間,她每天都去走訪,早上天不亮就出發,有時候晚上天黑才回來,腳上全是水泡,每到一戶,都和他們拉家常,並將聯繫卡送到手,方便大家有事找到她。通過走訪,密切了與群眾的聯繫。陳如剛的母親微信說:“趙書記,你在哪裡了,我想和你拉拉話。”,老黨員王嬲小來電話說“我生活有困難,趙書記你幫幫我”,每天很多群眾給她打電話,她每天為群眾的事東奔西走;她說:“每天早出晚歸的工作,每次看到年幼的孩子認生的情景,我心裡想哭,可聽到群眾親切地喊我一聲趙書記,這份信任讓我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我必須帶領他們擺脫貧困”。

貧困村裡巾幗不讓鬚眉扶貧女書記 ——府谷硬路塔村趙豔

產業發展出實招 循環經濟助民富

經過多次調研,趙豔發現硬路塔村農業基礎條件較好,但多年來農業產業發展較差,靠農業脫貧致富群眾信心不足,為推動村集體產業結構調整,趙豔多次調研、諮詢,在上級的指導下,創新性提出了“種植+養殖+加工”循環發展的模式,以800畝高標準農田為依託,採取“種植+養殖+加工”循環發展的模式,種植有機穀子、土豆、紅薯、玉米、西瓜等作物,其中果園300畝、雙模拱棚30座,湖羊養殖場一座。養殖場產生的羊糞用於有機種植農作物,地裡的秸稈作為飼料用於養殖,同時還配套了恆溫冷庫和土豆存儲窯,有效解決了蔬菜存儲問題;建成澱粉加工廠一座,形成了循環發展的新型環保產業模式。

在農產品銷售方面,趙豔提出訂單銷售,起初群眾根本不相信,她多方奔走,一遍遍宣傳硬路塔農產品的好處,可以說為了這件事她吃了不少閉門羹,磨破了嘴皮子,欣喜的是2020年6月2日,府谷縣鴻鋒煤礦等5家企業與硬路塔村簽訂56萬元的銷售合同,並當場預付了70%的貨款。當這一喜訊傳達硬路塔村裡的時候,大家老百姓都愣住了,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半天群眾才激動地說“趙書記真是個能人”,聽著群眾的話語,趙豔倍感欣慰。目前,硬路塔村循環產業格局初步形成,群眾脫貧致富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我們堅信硬路塔村會藉助產業結構調整的東風,村集體經濟發展會越來越好,群眾的日子也會蒸蒸日上。

貧困村裡巾幗不讓鬚眉扶貧女書記 ——府谷硬路塔村趙豔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趙豔到硬路塔村時間不長,但她真心對待群眾,真心為了群眾辦事,她用心、用情、用力工作,實實在在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得到了群眾的真心擁護,她用行動踐行著一名新時代女性的扶貧風采,她用行動踐行著一名黨員幹部的初心和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