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四五”規劃公眾建言破千條,交通類最多

北京自9月16日啟動“十四五”規劃公眾建言活動。老百姓通過網站、微信、微博、電子郵件、電話、傳真、信件等7種建言渠道,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城市建設管理、民生保障等8個重點方面等問題,獻計獻策。

北京“十四五”規劃公眾建言破千條,交通類最多

市發改委9日披露,目前建言活動已經開展了三週,社會各級積極建言獻策,建言收集已超千條。其中,針對交通領域的建言最多。

新:微信渠道建言最多

數據顯示,截至10月8日,“十四五”規劃公眾參與活動累計徵集建言1130條。“7種建言渠道中,微信是建言來源最多的渠道,共徵集到653條建言,佔比達57.8%。”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動動手指,也許就能影響北京未來五年!”來自城市副中心的高女士就是通過微信渠道迅速提交了自己的建議。她建議,北京應建立更加統籌有序的公共交通體系:路線設置更為合理,設置過程真正吸取居民意見,建立線路調整試行期或者反饋機制,加強市區兩級公共交通統籌,消除線路真空,避免線路重疊;推進線路運營現代化,在公開渠道上公示具體的發車時間。

參加過“十三五”建言活動的張瑾建議,城市建設應在提升科學技術水平、發展智能化的前提下考慮老年人實際情況,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為老年人提供便利。

多:交通建言佔比近四成

記者發現,與高女士一樣對北京交通“有話說”的市民不在少數。截至目前,建言較多的類別是城市建設管理570條,佔比50.4%;民生保障277條,佔比24.50%。在城市建設管理分類中,交通問題尤其受到建言人關注,共收到相關建言398條,佔比近四成。

國慶黃金週前後,更有不少建言人對節假日出遊的交通問題提出針對性建議。比如,在旅遊景點及相關配套設施附近開通地鐵、公交,在方便遊人參與遊玩的同時發展綠色交通;在生態涵養區等旅遊資源豐富的地區,注重發揮交通對旅遊的帶動作用,修建地鐵、公路,帶動當地旅遊資源的發展。

還有建言人建議,在“十四五”規劃城市鐵路建設中應優先考慮遠郊區居民,適當延長現有軌道交通線路至遠郊區,讓遠郊區居民在“十四五”建設中更多分享北京市發展紅利;利用公交車、大運河行船等交通工具串聯不同景點,建設綠道,發展線性旅遊。

同時,另一位建言人也建議加強市郊鐵路建設,推動市郊鐵路成網運行,服務於中長途快速通勤及旅遊,帶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還有建言人建議在京西地區修建市郊鐵路,加速張家口、門頭溝山裡的新鮮農產品流動到北京餐桌上,為農民增收,也方便北京城區的市民快捷地到這些地方旅遊度假。

盼:期待節日期間差異化管理

假期中,遊客有多少時間花在了路上?每次出遊堵多久?有什麼新招、妙招?

記者注意到,關於提高交通管理靈活程度的建言不在少數。有建言人把目光投向優化外地車輛進京政策,建議外移京津冀間的公路檢查站,帶動周邊旅遊業發展;在節假日期間,適當考慮對出租車開放公交車道,提高遊客的出租車乘坐感受。

在優化旅遊景點停車管理方面,有人建議利用空間資源建設立體停車設施,在旅遊景點及相關配套設施實施分時段、分價格的停車管理模式。

值得關注的是,多名學生為學校周邊交通出點子。“黃金週期間,有133條中小學生髮來建言,建言內容主要集中在交通方面。”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學生建議學校附近建設停車場或增加立體停車裝置;通過在學校附近增加公共交通供給、開闢自行車道等方式減少私家車數量;各年級錯峰上下學,方便家長分時段接送。比如,一位名叫張恩暢的同學就建議利用社會資金在車流量大、易擁堵的場所擴建、新建停車位,分時段、價格分流車輛,並逐步實現停車場信息可查和電子收費。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曹政

編輯:徐慧瑤

流程編輯:郭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