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商社科丨千年滄桑風雨路,從商均故事到虞城的前世今生

網商社科丨千年滄桑風雨路,從商均故事到虞城的前世今生

文丨劉金芳(網商社科特約作者)

在浩瀚的時間長河中,人類在地球上創造出璀璨的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臘文明,古巴比倫文明,他們先後的輝煌和燦爛讓這個世界更加婀娜多姿,絢麗多彩。它們就是一首大氣磅礴,讓人蕩氣迴腸的雄壯詩篇,而誕生世界東方的華夏文明無疑就是其中最美麗的文明之花。

華夏文化,它誕生於黃河之濱的中原大地,而位居於豫東平原的商丘無疑就是華夏文化,黃河文明的核心區域之一。

1、虞舜文化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三皇就是指:燧人氏(燧皇)、伏羲(羲皇)、神農(農皇);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其中舜,又名虞舜,是上古時期的一位聖君,以賢德孝行著稱。《尚書·舜典》記載:“德自舜明”。《史記·五帝本紀》也雲:“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網商社科丨千年滄桑風雨路,從商均故事到虞城的前世今生

舜作為“五帝”的最後一位,處在文明初始並繁榮發展的重要時期,舜帝的“明德”思想集中體現為重德政、行教化、講求社會和諧和孝道。而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和“孝悌”,即起源於虞舜之道,並繼承發揚虞舜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因此舜帝是道德文明的鼻祖,被後人尊稱為“道德始祖”、“百孝之首”、“文明之元”,深受海內外華夏子孫的尊崇和敬仰。

後來,舜禪位於禹,而其子義均被封於今天的商丘市虞城縣附近,這就是上古的古虞國(因北虞國是指西周時期周武王封吳太伯之後虞仲於今天山西平陸的虞國,所以歷史上稱夏朝虞國為古虞國,後文提到的虞國均指古虞國),因其封地在傳統商部落領地之內,所以歷史稱義均為商均。後人有詩云:“高冢峨峨不記年,商均遺骨上賓天。與賢封子光青史,千載猶思舜禹賢。”

2、商均的故事

商均,原名義均,中國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之一的大舜的兒子,相傳商均非常聰慧,也是一個勇於進取的人,他曾經和大禹一起去治理洪水,商均也是船舟、弓箭的發明者。

楊寬在《中國上古史導論》中說:“《海內經》雲:義均是始為巧倕。義均即商均,義均又即巧倕,是商均又即倕。《書·顧命》雲:‘垂之竹矢。’《荀子·解蔽篇》雲:‘倕作弓。’是商均古亦有作弓矢之傳說,與羿、少昊並同。”《山海經·海內經》:“義均是始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墨子》:“虞姁作舟(姁即均,阮光羽先生的《虞舜雜考》曾有論證)。”

從商均的眾多發明和行為來看,商均決不是一個只知道吃喝玩樂貪圖享受,無所作為的人,其對華夏民族的發展,中華文明的形成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上古史導論》又說:“羿、契與少昊、商均四者,同為殷人東夷后土一神之分化,或即亳社之神也。”將商均與三位大名鼎鼎功勞卓著的人物相提並論,足見商均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只不過他的才能不善於治國而是適合做一名發明創造研究的科技工作者。

但是,由於商均喜歡鑽研器物,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科學技術研究,並且喜歡唱歌跳舞,對於國家大事不感興趣,因此,被他的父親舜誤解,認為商均玩物喪志,不務正業,不肖自己。《淮南子·修務訓》記載商均“沈巉耽荒,不可教以道,不可喻以德,嚴父弗能正,賢師弗能化者。”

由於大禹治水的突出功績,以及通過了舜對他的三年考察,於是舜推舉禹為繼承人,將位禪讓於禹。舜死,禹曾將位推讓於商均,各地首領都不擁戴他,禹遂即位。

所以《史記·五帝本紀》載:“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薦禹於天。十七年而崩。三年喪畢,禹亦乃讓舜子,如舜讓堯子。諸侯歸之,然後禹踐天子位。堯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禮樂如之。”

皇甫謐的《帝王世紀》也記載說,商均的母親是堯的女兒女英。史書記載,他和舅舅丹朱(堯的長子)的情況相同,也是因不賢不肖,沒有帝王才能,所以舜就把天下禪讓給治水有功的大禹。然而根據西晉太康年間出土的《竹書紀年》記載,認為禹是將舜放逐到湘江流域,奪得天下之位的。

如果《竹書紀年》的記載是真實的話,舜是如此,商均又該是如何呢?有句話說得好: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可是由於《竹書紀年》原始版本早已失傳,今天的版本是後人佚散後又重新收集整理的,其真實可信度大打折扣,更有人說這是一本戰國時期的偽作。當然,歷史本身就是一個謎團,很多事實真相也許只有當事人才能弄明白,不過無論如何,商均是一個王位競爭的失敗者,這也是必然無疑的。

大禹接受舜帝禪位後,將商均封於商,承繼舜帝“有虞氏”之號後建立虞國。巜括地誌》載:虞國,舜後所封邑也。或雲封舜子均於商,故號商均也。

從此,有虞氏部落開始在商丘虞城大地上繁衍生息,開啟了虞城歷史的先河,而有虞氏之虞就成為了虞城之虞。

《虞城縣誌》記載:“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大禹受舜禪讓後,封舜子商均於虞,稱有虞氏,後稱虞國。”

據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海》記載:“虞城,縣名,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東南。夏為虞國,秦置虞縣,隋改為虞城縣,以古為虞舜之後的封地得名。”

據清光緒二十一年本《虞城縣誌》也說:“蓋自封建變為郡縣,地名因革不知幾更。虞城彈丸,自肇封迄今數千年,其間曰國、曰縣、曰州、曰城,不無有異,而虞之號未嘗易也。”“虞之為國古矣,有夏之際,列封於此,蓋一都會也。”

由此看來,今天商丘虞城縣的虞地之名是一脈相承的,而虞城之虞就是來源五帝之一虞舜,這是虞城大地上歷史文化悠久輝煌的標誌。

網商社科丨千年滄桑風雨路,從商均故事到虞城的前世今生

當時虞國的疆域北大致到今濟寧一帶,東南三里有虞國的重鎮綸城,西南臨商丘,西北靠定陶。位於為上古九澤之首孟諸澤湖畔,這裡水草豐富,雲煙繚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

到達封國的商均率領他的子民繼承發展虞舜文化,重德政、行教化、講求社會和諧和孝道。一心為民著想,一心為民造福,把自己的封國治理的井井有條,國泰民安。商均也贏得了其民眾的愛戴和尊敬。商均辭世後,人們把他葬在這片土地上,每年春秋,虞國百姓都來到商均墓前舉祭,香火不斷,建廟祭祀,老百姓舉祭時人人都要從外地帶來一兜土添在陵墓上,年復一年,使陵墓越添越大,望若峻嶺。而商均也被當地人尊稱為“商均爺”。

古語云:“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商均雖然沒有繼承王位,但他用自己的做為同樣贏得了民眾尊重。因為,真正記錄和評價歷史的那是民心,民心就是民意,也是民眾最基本,最真實的表達。

3、商均墓

1954年,經當時的國家政務院批准,谷熟縣與虞城縣合併為新的虞城縣。為便於領導,原虞城縣城所在地遷到馬牧集,而虞城縣城的舊址所在地就是今天的利民鎮老城。

網商社科丨千年滄桑風雨路,從商均故事到虞城的前世今生

利民古鎮位於虞城北部,距離今天的虞城縣城12.5公里,毗鄰明清黃河故道,為商均封地,古虞之都;是“上古九澤”—孟渚澤水域重地,有近5000年建城史。舜子商均封於此,建立古虞國,建都綸城(今利民鎮),自秦以來,一直到1954年,為歷代縣城所在地。

現存利民古城為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建造,有近500年曆史,只比商丘古城晚二十年,至今古城郭、城湖保存完整,“卍”字格局、“龜背式”地形、外圓內方,2200畝湖抱城景觀全國獨特。

虞城人曾對其有多種稱呼,“老城”、“北城”、“老虞城”等,後來才逐漸接受了“利民鎮”這個名號。

商均墓就位於利民鎮老城西南1.5公里處的商墓村後。雖經幾千年滄海桑田的變遷,但現在的商均墓墓冢殘高3.8米,面積960平方米,是歷代的虞城名勝之一。商均墓是我市現存的距今約4000年的古墓葬之一,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網商社科丨千年滄桑風雨路,從商均故事到虞城的前世今生

清光緒年間編撰的《虞城縣誌》寫道:“商均古墓,乃虞帝子商均墓也。封於商,墓在虞城西南三里許。望若峻嶺,土多砂姜碎石,遇大雨,聞或濯出五銖錢,櫵牧恆拾之。舊有祠宇一所,後廢。止存新舊二碑。”清乾隆年間編修的《歸德府志》也說:“商均墓在虞城縣西南三里。”

明虞邑人進士張鵬翼上呈請建商均祠一座,還有歷史建築和石碑。到了清代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知縣程本節親筆撰文,又在墓前立大小石碑兩通。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上虞人張元鑑任縣令時建社稷商均壇,每年春天舉祭。歷代都有專人看管林墓,幾千年來,從幾戶守陵墓的人家,如今已經發展到上千人的商墓村了。

今天的商均墓,雖經幾千年的風風雨雨,仍高若山嶺,原商均墓前建有商均祠,亦稱商均廟,是當地人民為祭祀商均而建的廟宇。後來歷史滄桑,兵燹水患,商均祠廢於何時,不得而考。

故另據一九九一年修訂的《虞城縣誌》記載:商均卒後,葬於虞之西三里許(即今虞城縣利民鎮西南)。舊有祠宇一所,後廢。

商均墓坐北朝南,規模宏大,方圓有七八畝地大。下方磚石砌就,上面黃土填充的碩大墳丘上長著幾株四季常青的松柏,植株雖然不大,但鬱鬱蔥蔥,枝葉茂密,綠意盎然。

根據姓氏學專家研究,舜出生於姚地,姓姚。姚姓衍生出媯、虞、陳、胡、田、王、袁、孫、車、陸等110多姓氏兩億多民眾。商均乃舜之嫡子,這些姓氏自然就是商均的後裔。而今天的商均墓也成為眾多舜的後裔尋根謁祖之地。

網商社科丨千年滄桑風雨路,從商均故事到虞城的前世今生

如今當地民眾又重修商均陵園,恢復商均祠,如今的商均陵園頗具規模,恢宏壯觀,商均祠也恢復往日的香火旺盛,每天都有來自四面八方遊客來到這裡,用自己的方式來紀念這位上古時期的先人。

四千年前,商均帶領有虞氏部落來到這片黃河之濱的沃土,如今幾千年過去了,歷史的長河埋沒許多歲月的記憶,商均已經長眠於這片廣闊的土地。有虞氏部落和虞舜文化也早已融入先商部落之中,成為殷商文化的來源之一。虞舜文化的明德思想,也成為中華傳統儒家文化主要有益成分,商均的父親舜也成為中華文明上古時期最賢明的君王,被歷代人尊崇。商均無疑就是最重要的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從這一點來說,商均對於華夏文明傳承和弘揚,功不可沒,值得現代人尊敬和銘記。

統籌:胡繼勇

審核:趙繼彬

指導:商丘市委宣傳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