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57萬億元人民幣 海關總署:有信心將疫情影響降至最低

央廣網北京4月14日消息(記者佟亞濤)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一季度我國外貿“成績單”今天(14日)公佈。在今天舉行的國新辦發佈會上,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介紹,受疫情影響,一季度我國外貿下降6.4%。不過隨著國內疫情持續好轉,再加上穩外貿政策落地,外貿進出口表現出明顯向好的趨勢。

三月進出口好轉 進口轉為正增長

根據海關統計,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5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3.33萬億元,下降11.4%;進口3.24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減少80.6%。

李魁文介紹,隨著國內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加上各地各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穩外貿措施,有序推動國內企業復工復產,前期因延期復工積壓的出口訂單陸續交付,3月進出口有所好轉。

“3月份當月,我國外貿進出口2.45萬億元,同比下降0.8%。從旬度看,3月中旬、下旬連續兩旬進出口都實現了正增長。其中,3月出口降幅收窄至3.5%,進口則增長2.4%。貿易平衡也由前2個月的逆差轉為順差。”李魁文說。

受內需推動,3月進口率先轉為正增長。李魁文說,我國強大的國內市場潛力逐步釋放,帶動肉類等重點民生消費品和鐵礦砂、原油、煤等大宗商品進口較快增加。“特別是在肉類、食糖等進口增長的帶動下,一季度消費品進口增長13%;而生產原材料,比如煤、原油、金屬礦砂、集成電路進口值分別增長23.8%、8.3%、6.8%和13.1%。我國強大的國內市場為創造全球總需求作出貢獻。”李魁文介紹。

專家:疫情仍將影響我國外貿 出口二季度將繼續承壓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外貿企業復工復產有序推進。截至目前,全國超過76%的重點外貿企業產能恢復率已經超過70%,整體來講,外貿企業生產都步入正軌。

不過,全球疫情呈現快速流行態勢,給外貿發展帶來不確定性。世貿組織發佈的報告顯示,今年全球貿易可能下降13%-32%。我國外貿面臨的挑戰從供給側向需求端轉化。根據商務部此前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摸底顯示,當前外貿企業面臨著在手訂單取消、延期,新訂單減少、國際物流不暢等諸多困難。

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告訴記者,我國外貿發展的走勢,還要看全球疫情何時得到有效控制。“(要看)全球能否在二季度把疫情控制住,還是一年之內,甚至更長的時間。在不同的情景下,它對全球市場需求產生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所以未來外貿走勢很難判斷。我們要針對這樣的不確定性,做最大的努力,尋求最好的結果。同時也要針對負面情形做好充分的預期分析和準備,做到有的放矢。”張建平說。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認為,二季度出口可能面臨較大壓力。一季度出口數據主要受國內疫情影響,3月份疫情在全球蔓延對於中國出口的影響還未在一季度進出口數據中體現。根據目前出口企業反映新訂單比較缺乏的現實,二季度出口可能面臨較大壓力。

海關總署:有信心將疫情影響降至最低

各地各部門出臺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措施。國務院常務會議更是在一個月內三次對外貿政策作出部署,支持外貿企業主動抓訂單、促合作。

對於今年全年外貿發展,李魁文表示“有信心”。“我們要看到,中國的外貿韌性強、競爭力強,我國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也很強。我們有信心穩住外貿基本盤,將疫情對我國進出口的影響降至最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