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男孩做“科學實驗”走紅,他媽媽的教育方式,堪稱“教科書”

#母嬰好物推薦#

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有多麼重要?

馬雲曾說:今後的人類社會,是科學的社會,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顯得尤為可貴。

在科學素養逐漸被提及的今天,家長們和學校也逐漸意識到了科學素養的重要性。而住在廣州黃浦區的一位媽媽可謂將孩子的科學素養髮揮到了“極致”,這個孩子就是直播了100多場科學實驗的“皮卡”。


7歲男孩做“科學實驗”走紅,他媽媽的教育方式,堪稱“教科書”

“瓶子裡的水一秒結冰”。

7歲男孩做“科學實驗”走紅,他媽媽的教育方式,堪稱“教科書”


“盤子裡的小人遇水後居然漂浮了起來”。

7歲男孩做“科學實驗”走紅,他媽媽的教育方式,堪稱“教科書”

“在瓶子上的氣球居然自己鼓起來了”。

這些看起來像是魔術一樣的科學實驗,都是出自這個

僅有7歲的男孩皮卡之手。從18年開始,皮卡就已經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了很多科學實驗的短視頻。在這些短視頻中,皮卡不僅在視頻的末尾講解其中的科學原理,還會分享一些生活小竅門。這些很有趣的實驗吸引了很多海外網友,看得嘖嘖稱奇。

皮卡也因此得到了一個特別的稱號——“小謝耳朵”。

7歲男孩做“科學實驗”走紅,他媽媽的教育方式,堪稱“教科書”

皮卡之所以能不停地堅持做科學實驗,離不開父母的支持。和其他父母不同,在皮卡很小的時候,他們並沒有給皮卡報興趣班,而是希望皮卡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喜歡的事情。在一次採訪中,皮卡的媽媽也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堪稱是“育兒教科書”。那麼,其中有哪些經驗值得家長們學習、借鑑呢?


7歲男孩做“科學實驗”走紅,他媽媽的教育方式,堪稱“教科書”

不對孩子“過度保護”

皮卡的媽媽說,皮卡很小的時候就喜歡刀子,雖然用刀對孩子來說很危險,但皮卡媽媽並沒有阻止皮卡使用。而是儘可能地教皮卡正確的使用方法。在皮卡僅有3歲的時候,就自己給媽媽切了一盤西紅柿吃。

相比於很多父母,總是擔心孩子會磕著碰著,剝奪了孩子學習、豐富認知的權力。孩子雖然安全了,但探索欲被“扼殺”了,家長的“過度保護”就像一盆涼水澆滅了孩子對學習產生的熱情,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7歲男孩做“科學實驗”走紅,他媽媽的教育方式,堪稱“教科書”


孩子的成長本來就是一個不斷豐富認知的過程。著名的西方教育家蒙特梭利曾在《有吸引力的心靈》一書中提及:6歲以下的孩子對世界有著超乎想象的吸引力,他們會無意識地吸收有關於這個世界的知識,尤其是2歲左右的孩子,會出現爆發性的學習現象。

這段時間家長要做的是,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引導孩子去學習、豐富對世界的認知,學會對孩子適當地放手,而不是一味地幫孩子躲避危險。


7歲男孩做“科學實驗”走紅,他媽媽的教育方式,堪稱“教科書”

從不敷衍孩子的好奇心

相信家長們都遭遇過孩子一連串“為什麼”的“襲擊”,皮卡的父母也沒有逃過這個命運。小孩子的好奇心最為強烈,尤其是處於3-4歲的邏輯思維敏感期這個階段。皮卡自然會產生一堆的疑惑,經常向父母發射一連串的“???”。

但皮卡的媽媽對皮卡的疑惑從沒有過敷衍,反而會引導孩子去找答案。皮卡的好奇心被媽媽保護得很好,依然保持著對學習的熱情。


7歲男孩做“科學實驗”走紅,他媽媽的教育方式,堪稱“教科書”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有多麼重要?

在2019年中國科學教育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才能表示:“教育應首要培養兒童的非常規思維,激發兒童的好奇心。”

保持兒童的好奇心,思想才不會枯竭。7歲以下是孩子好奇心最濃郁的時期,面對孩子的各種問題,家長不要覺得厭煩,耐下心來引導、鼓勵孩子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除了能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之外,還能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為孩子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7歲男孩做“科學實驗”走紅,他媽媽的教育方式,堪稱“教科書”

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

皮卡媽媽在採訪中曾說過一句很令人意外的話,“我自己對孩子聰不聰明倒不是很在意,就是希望他從小對科學充滿熱情。”

在皮卡很小的時候,媽媽就鼓勵皮卡做實驗,就是為了讓皮卡能對科學充滿興趣。相比繁雜的輔導班,皮卡的生活看似單一卻有趣得多,因為皮卡有更多的時間去做科學實驗,研究其中的科學原理。也正因如此,皮卡的科學興趣一直有增無減。

可見發現並尊重孩子的興趣有多麼的重要。家長們也可以讓孩子接觸更多的環境,觀察孩子對哪事情維持了長時間的熱情,再去培養孩子的興趣。


7歲男孩做“科學實驗”走紅,他媽媽的教育方式,堪稱“教科書”

1歲起就看“漫畫書”

皮卡在網上火了之後,有不少家長問皮卡媽媽“給孩子上了多少的輔導班”?

然而皮卡媽媽表示,並沒有給皮卡報輔導班。早在皮卡1歲左右,就給兒子買了各種各樣的漫畫書。她認為只要內容積極健康,對孩子的智慧就有很大的幫助。皮卡大部分的科學知識也是從閱讀中學到的,這些科普書讓皮卡對科學產生了很多大的熱情。

在看這些科普書時,還會主動提出為同學們分享與“恐龍”、“銀河系”相關的科學知識。而這些簡單的科學知識正是現在大部分孩子所缺乏的。

7歲男孩做“科學實驗”走紅,他媽媽的教育方式,堪稱“教科書”

著名的古生物學家邢立達小時候也與皮卡一樣,整天纏著父母問各種關於恐龍的問題。父母不僅沒有厭煩,還給他買了各種科普書。並在父母的支持下創辦了第一個恐龍科普網站。

7歲男孩做“科學實驗”走紅,他媽媽的教育方式,堪稱“教科書”

中國科學院幼兒園總園長王春菊表示:教育者有責任讓科學真正在身邊發生,打造成為孩子們身邊的,能夠接觸到、感知到的科學教育。

父母作為孩子最接近的教育者,為孩子提供科學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我家的孩子就是一個“小科學迷”,對自然、大海、星空等都非常感興趣,為了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我給她精心挑選了《第一次遇見科學》這套百科全書,正好適合5歲左右的孩子起步瞭解科學知識。

7歲男孩做“科學實驗”走紅,他媽媽的教育方式,堪稱“教科書”

這套書一共有

12冊,包含的主題很全面共有96個。給孩子買了這套書之後,基本上放棄了其他的繪本,每次看書時眼睛都是放光的。孩子的探索欲和好奇心都有了很好的地方釋放,更關鍵的是我發現孩子的學習興趣明顯高了很多,不用我催著她去看書了。

7歲男孩做“科學實驗”走紅,他媽媽的教育方式,堪稱“教科書”

畫面精緻、採用的都是實景,很適合孩子瞭解天空、大自然,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他是由少兒社“十萬個為什麼”出版中心和美國國家地理學習公司,專門為5-12歲的孩子打造。


7歲男孩做“科學實驗”走紅,他媽媽的教育方式,堪稱“教科書”


每個主題後面還有專門的測試和提問,幫孩子鞏固知識、設立目標

。現在分享給有需要的家長。


7歲男孩做“科學實驗”走紅,他媽媽的教育方式,堪稱“教科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