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城不夜 | 武威漢簡

武威漢簡

一、儀禮簡

武威漢簡,以其數量多、保存好、內容豐富、史料可貴等獨有的特點構成了中國簡牘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儀禮簡、王杖簡、醫藥簡都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武威磨嘴子遺址,在甘肅乃至全國的名氣都很大,因為在那裡,不僅保存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而且有很多的漢代墓葬。

1959 年,在磨嘴子的一座土洞墓中,發現了一批漢代《儀禮》簡,共 469 枚,27298字。這批漢簡,除了少數竹簡,絕大部分是木簡,用松木製成,每簡有字 60 個左右,都是用漢代通行的隸書寫成。根據木簡中“河平口年四月四日”文字解讀,說明墓主人活在漢成帝年間,因為“河平”正是西漢成帝的年號,即公元前 28—前 25 年。

《儀禮》簡出土以來,引起全國轟動。因為這是自晉太康二年(281)汲家郡魏墓出土竹書以後,我國曆史上第二次大量發現的經書。

武威《儀禮》簡現存於甘肅省博物館,《儀禮》簡分三種:甲本木簡 398 枚,包括《士相見》《服傳》《特牲》《少牢》《有司》《燕禮》《泰射》7 篇;乙本木簡 37 枚,內容僅《服傳》一篇;丙本竹簡 34 枚,內容僅《喪服》一篇。

武威《儀禮》簡之所以被稱為天下第一漢簡,一是因為它是目前所見最古老的一部完整的包含 9 篇《儀禮》的手寫本經書,為研究漢代簡冊制度提供了可靠的實物依據;二是它在我國所有出土的簡犢中,保存最完整,大多數墨跡如初,雖稍有殘損,但每一篇首尾俱全,保存了原書的編題、尾題、頁碼和順序,對研究漢代經學和《儀禮》的版本具有重要價值。

另外,《儀禮》簡的書法藝術,也讓後世眾多書法愛好者奉為珍寶。此簡字體擺脫了篆書框架,筆態扁勻,筆勢流暢,蠶頭燕尾,逆入平出,工整秀麗,具備成熟的漢隸氣質。

二、醫簡

2016 年 9 月,在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上,“刮痧法”“逐風火療法”在中醫展館成為博覽會亮點,國內外嘉賓紛紛到中醫藥體驗館,感受武威醫簡“活血化瘀治法”的獨特魅力和深厚文化。

這種治療方法,源自武威出土的漢代醫簡。

事情還得從半個世紀前說起。

1972 年 11 月,原武威縣柏樹公社(今涼州區柏樹鎮)下五畦大隊社員在旱灘坡修建水利工程時,意外發現了一座古墓葬。裡面發現折起來的一卷簡書,簡牘上的字跡墨色如新。

武威縣考古工作人員聞訊及時趕到,對古墓葬進行了先期的保護。隨後,甘肅省博物館專家小組在當地群眾和武威縣文化館的配合下,對這座墓葬進行考古性清理。

據 1973 年《文物》第 12 期發表的《武威漢代醫簡的發現與整理》一文記載,該墓葬中共發現木簡 78 枚,木牘 14 枚。簡系松木和楊木所制,漢簡簡文系單行墨書,字體為隸書兼草,部分字跡模糊不清。簡牘中可識別文字共 3097 個,字種數 588 個。

經解讀,這是一批漢代醫簡,92 枚珍稀醫藥簡牘中,有 78 枚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武威醫簡記載了 99 種藥物,30 餘則方劑,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為研究中醫學早期狀況提供了珍貴的 漢代醫藥簡實物例證,為研究秦漢及秦漢以前醫藥學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武威醫簡出土以來,學界一致認為,這是 1949 年以來我國文物考古工作重大發現之一,它與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湖北江陵張家山漢簡一道,填補了中國醫學早期的空白,對研究漢代醫藥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祖國醫籍鏈上的重要一環”,被學界譽為名副其實的“中華第一醫簡”。

此外,武威醫簡的書法藝術價值也引起了全國關注。其隸草藝術,直接保存了中國隸草書法藝術成熟後的最經典藝術範本,是中國隸草傳世的代表作。

三、王杖簡

西漢時期,國家對養老尊老制度曾有過三次大的變革,即惠帝時期的免除老幼刑罰、宣帝時期的高年賜王杖和成帝時期的放寬授王杖的年齡限制,可史書對這三次變革中的後兩次卻沒有明確的記載。

千百年來,史學界圍繞“年七十賜王杖”產生了許多疑問,也產生了諸多分歧。可是,到哪裡去找這樣的實物記載呢?

1959 年,在武威西南 15 公里處的磨嘴子 18 號漢墓出土木簡 10 枚,史學界稱之為《王杖十簡》。但是出土時簡次已亂,對 10 簡的排列順序曾有爭議。

1981 年 9 月,武威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在保護調查重點文物時,又徵集到磨嘴子漢墓出土的《王杖詔書令》木簡 26 枚。簡次順序明確,內容不僅記載了漢宣帝說過的話:“高皇帝以來,至本始二年(前 72),朕甚哀憐耆老,高年賜王杖,上有鳥,使百姓望見之,比於節,吏民有敢罵詈、毆辱者,逆不道。”還規定授王杖的老人,可以出入官府,可以在天子道上行走,在市場上做買賣可以不收稅,觸犯刑律如不是首犯可以不起訴。簡文中還列舉了以上規定在全國執行中的 5 個具體案例,案中牽扯到具體官吏、平民。

兩次出土的《王杖簡》內容豐富,記載明確,既有尊老養老、高年賜王杖的明確命令,也有撫卹鰥寡孤獨廢疾之人的具體法規,是研究漢代養老制度的重要資料。

這些命令和法規,一是提高老人的社會地位,二是減免老弱病殘者的刑罰,三是免除他們的賦稅徭役。

至此,一個困惑史學家千年的疑問破解了。

書城不夜 | 武威漢簡


文章轉載自“涼州文化研究”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